-
解志熙:語重心長的叮囑——黃修己先生的治史經驗之啟示
很久不見黃修己先生了,心里很是惦念。
2024-08-23
-
新見周作人江南水師學堂期間的文獻考釋
周作人的佚文,雖經陳子善、張鐵榮、鄢琨諸前輩大力搜求,已編成煌煌數巨冊。
2024-08-23
-
楊際嵐:推開這扇窗——寫在《臺港文學選刊》創辦40周年之際
瞭望臺港社會的文學窗口 《臺港文學選刊》創辦于1984年9月。
2024-08-23
-
關仁山:青春作伴,文學還鄉——參加全國青創會的回憶
文學是青春的證人,凝固成永恒的記憶。
2024-08-23
-
吳思敬:不到黃河心不甘——“狂飆詩人”柯仲平的啟示
左邊一條山,/右邊一條山,/一條川在兩條山間轉;/川水喊著要到黃河去,/這里碰壁轉一轉,/那里碰壁彎一彎;/它的方向永不改,/不到黃河心不甘。
2024-08-22
-
巴金藏書捐贈去向考證
巴金是藏書大家,車庫、儲藏室、閣樓、書房、樓道、陽臺、廁所……寓所內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擺著書,買書藏書成了巴金除創作之外最重要的事,晚年時他致力于將自己的藏書“化私為公”。
2024-08-22
-
沈祖棻詠茶
最近我收到一套新版《沈祖棻全集》,其中《子苾日記》依手稿錄入,為首次整理出版,遂翻閱一過。
2024-08-22
-
我所認識的沈鵬先生
我和沈鵬先生交往不多。
2024-08-22
-
從藏書樓到圖書館
清朝末期,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振興教育開通民智思想的影響下,北京率先興辦近代圖書館,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正式建立了京師大學堂藏書樓(后改稱北京大學圖書館)。
2024-08-22
-
劉師培與近代中國小說觀念的演進
小說觀念在近代中國的轉變是促成清末以來小說創作和研究的重要背景。
2024-08-22
-
柳青《在曠野里》的文學史意義
2024年1月,雪藏了70余年的柳青長篇小說佚作《在曠野里》在《人民文學》雜志第1期發表。
2024-08-21
-
陳漱渝:《語絲》六題
一份周刊,創刊至今整整一個世紀,停刊也長達九十四年,但仍活在讀者的記憶中。
2024-08-21
-
啟功詩贊《半月談》
1985年冬,《半月談》雜志創刊五周年,啟功應邀創作了一首七言絕句《小詩奉題半月談雜志》:“朔望兼評勝汝南,民情國是共相諳。
2024-08-21
-
沈從文與汪曾祺記憶中的1957年“抱不平”事件
晚年時期的沈從文與汪曾祺 1962年10月,沈從文在寫給程應镠的信中,這樣表達對于弟子汪曾祺的歉意:“我總覺得對他應抱歉,因為起始是我贊成他寫文章,其次是反右時,可能在我的‘落后非落后’說了幾句不得體的話。
2024-08-20
-
李克:憶氓公
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氓公無疑是對我做人做事影響最大的一位人生導師。
2024-08-20
-
“天吃星”馬茂元
馬茂元先生與本文作者的合影 馬茂元先生是楚辭、唐詩的研究專家,其祖父馬其昶為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有桐城派“殿軍”之稱,曾任總統府參政、清史館總纂、安徽高等學校校長等職,收入頗豐。
2024-08-20
-
“察人文以成化,固彝憲而生知”
馮天瑜(1942—2023),湖北紅安人。
2024-08-19
-
沈衛威:冬夜識蕻
周啟祥與端木蕻良的通信 一 于賡虞、李白鳳、周啟祥三位棲身古城的詩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河南大學被運動出校,折翅在風沙肆虐的黃河灘上。
2024-08-19
-
追憶樂黛云老師的課上課下
樂黛云老師離世消息傳來的時候,我有些不肯相信,也不主動在朋友圈動態中和其他師長友人談及更多。
2024-08-16
-
趙樹理的幽默
作家趙樹理長于農村,心系農民,“恂恂如農村老夫子”(孫犁《談趙樹理》)。
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