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迦陵存稿》談葉嘉瑩與盛成
今天在整理庫房時,我偶然翻到一份盛成家屬捐贈的文學資料,檔案標有:著者—葉嘉瑩、名稱—迦陵存稿,備注中則注明“內有葉嘉瑩手跡”。
2024-07-08
-
兩位偵探小說家的半世紀友情
陸澹安(1894—1980)早年以傳統文人底色融入上海中西融合的都市文化,創報紙雜志、寫偵探小說、開電影公司、改編評彈、辦學教書。
2024-07-07
-
《周作人俞平伯往來書札影真》成書始末
周豐一先生是周作人的長子,畢業于北京大學,精通日語,生前任職于北京圖書館。
2024-07-05
-
面對梁啟超的“挑刺” 胡適坦言“無害卻總有點進益的”
1917年7月,胡適受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邀,任國立北京大學文科教授,講授中國哲學、英文學以及英文高等修辭學三門課程。
2024-07-05
-
袁行霈:影響我人生的書單
治學要有基點、有旁涉。
2024-07-05
-
魯迅的注釋觀與《吶喊》評注
魯迅生前對于文章注釋的態度頗為矛盾。
2024-07-05
-
謝冕:紀念《百年中國文學總系》
《百年中國文學總系》叢書共12卷,1998年5月完稿,由山東教育出版社首版印行。
2024-07-04
-
鄭振鐸主編的三種刊物
1922年春,在商務印書館當編輯的鄭振鐸了解到兒童讀物比較匱乏,便建議創辦一本兒童文藝期刊,館方表示贊同。
2024-07-04
-
趙元任“痛罵”劉半農
“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掌握語言的能力非常驚人,他能迅速地穿透一種語言的聲韻系統,總結出一種方言乃至一種外語的規律。
2024-07-03
-
沈從文“多管閑事”
沈從文一向是個謙遜低調的人,一輩子安安靜靜地待在自己的心靈世界里,不跟人爭搶什么,然而,沈從文一旦回歸到老師身份,就本能地很“活躍”,他的一些舉動甚至會給人一種“多管閑事”的感覺。
2024-07-03
-
陳喜儒:野間宏與《現代中國文學選集》
1982年12月,廖承志(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野間宏。
2024-07-03
-
劉躍進:楊義,一個不可復制的優秀學者
去年5月下旬,趙稀方兄告訴我,楊義老師生命垂危,我心里一緊,知道時不我待,在5月的最后一天,根據舊稿整理成《楊義先生的學術理想》一文(2023年6月7日發表在《中華讀書報》上)。
2024-07-03
-
董曉:尷尬一代的讀書人——回憶我的父親董健
時間流逝得太快,父親已經走了五年了。
2024-07-03
-
肖復興:孫犁和鄉間的花
粉碎“四人幫”后,孫犁先生復出寫就的“耕堂十書”中,《秀露集》是第二本,書中文章創作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
2024-07-02
-
程鷹:感念史鐵生
我之見過當代不少名作家,緣于著名編輯文能先生。
2024-07-02
-
魯迅留下中國攝影的早期史料
據世界攝影術發展史,1839年法國科學院宣布達蓋爾發明銀版攝影術,引入中國是在1844年,以后的商業攝影逐漸在中國發展起來,并應用于時事新聞、報刊出版及民間照相館等領域。
2024-07-02
-
梁斌對外國文學的接受與借鑒
學界關于梁斌的討論,多集中在他的《紅旗譜》等經典作品中,關聯點圍繞其創作中的民族性特征展開,認為古典白話小說的深度浸染,是作家文本藝術魅力生成的關鍵所在。
2024-07-02
-
誰知道于非闇呢?
于非闇(1889—1959)是近現代一位工筆花鳥畫畫家,與陳之佛(1896—1962)并稱中國畫壇“南陳北于”。
2024-07-01
-
束沛德:難以忘懷的悲歡離合
1963年春節,兄妹八人與父母團聚(后排右一為本文作者,后排右二為束懷德)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誠如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說的那樣:“此事古難全!”回望幾十年的人生歷程,除了在動蕩歲月里經歷風風雨雨,我在家庭生活里也遇到無數喜怒哀樂,其中有幾次悲歡離合,真是刻骨銘心,難以忘懷。
2024-07-01
-
新版《白石老人自述》有何不同
增收張次溪長篇《回憶》 張次溪,堪稱記錄白石翁“第一人”。
20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