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塑文學:新媒體格局下的文學生態
媒介革命、數字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寫著整個文學生態,甚至已然催生并主導了新的文化場域。
2024-04-24
-
新語境中的文藝評論“為何”“何為”
隨著網絡技術和自媒體的勃興,各種網絡文藝及微評論迅猛發展,這種態勢也在某種意義上重塑文藝創作與文藝評論的地貌與生態。
2024-04-23
-
“隨物賦形”命題的當代價值
“隨物賦形”作為中國古代文學藝術表現論中的重要命題,揭示了文學藝術構思后的傳達階段應是一個自然而然、興之所至、不拘法度的過程,體現古代文學藝術隨物應機、不主故常的創作原則。
2024-04-22
-
文學評論如何與作家、讀者有效對話
當前的文學評論領域,看似熱鬧非凡,但文學評論是否實現了它的應有效用、收效幾何?作為溝通作家與讀者的中介,文學評論如何做到真正與作家、讀者有效對話,似乎有了老話重提的必要。
2024-04-22
-
賀仲明:時代之癥與突破之機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呈現的就是“多元與無序”[1]的格局,基本上沒有具有明確一致性的思想潮流和創作方向。
2024-04-19
-
丁帆:底層與人性書寫的悲劇審美悖論
作為“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皮埃爾·馬舍雷在其《文學在思考什么?》一書中,專辟了一章“在雨果周圍:底層人形象”,在其引言中,他引用了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里的一段話:“無產階級是現今社會的最底層,如果不破除構成現今社會的上層建筑,就無法挺直腰板站起來。
2024-04-19
-
學科化背景下中國當代文學史教學的幾個問題
如果說,研究對象、基礎理論和專業教育是一個學科得以確立的三個要素,那么,中國當代文學史的教學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文學教育問題,而是聯系著當代文學的學科建設與發展,其狀況與水平如何,往往體現著當代文學學科的成熟度。
2024-04-19
-
新時代新鄉土寫作結構的新變
雖然可以將鄉土文學的淵源追溯得十分久遠,然而說到底,嚴格意義上的中國鄉土文學還是現代化的產物,它肇始于“五四”時期,與許多雖然早已存在卻一下子如同初見的事物一樣,農村、鄉土也是“五四”啟蒙文化的發現,因此,它的總體氛圍與話語模式是現代性的,處在現代民族國家建設的歷史語境之中。
2024-04-19
-
跨媒介鏈接,為經典作品改編與傳播加分賦能
近日,在全國電影(廣州)交易會暨第25屆全國優秀影片推介會現場,改編自金庸小說的電影《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亮相。
2024-04-19
-
青年學者探討:學院派批評的專業性與必要性
對學院派批評的質疑和不滿早已有之,李靜認為與其重復批評的“危機”“缺席”“失語”等論調,不如先從調查做起,傾聽新生代學院派批評家的經驗與思考。
2024-04-18
-
曾攀:編輯就是批評
一 我給自己的定位是,我首先是一個編輯,然后才是一個從事評論工作的青年。
2024-04-17
-
蔡翔:工業化,還是去工業化——現代化在 1980
20世紀80年代,所謂“改革文學”,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層面。
2024-04-17
-
石磊:何謂“深入生活”
作為“十七年文藝的一個核心原則”的“深入生活”,新時期以來已近乎老生常談,甚至被賦予某種負面意義。
2024-04-17
-
創意寫作在當代文學教育中的可能形式與實踐途徑
文學教育在當代文學生態中有著基元性地位,這是因為文學教育既培養文學讀者,也培養作家,還培養文學教育工作者。
2024-04-17
-
認識把握新時代文藝的突出特征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回答了文藝工作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問題。
2024-04-17
-
AI時代的文藝如何在變革中創新
2024年是武俠雙杰金庸和梁羽生誕辰百年。
2024-04-17
-
在新時代新征程開拓文藝新境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
2024-04-16
-
構建新時代“文以載道”的文教傳統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強調:“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2024-04-16
-
在場、及物與靈光:文學性若干特征辨識
關于文學性問題的探討與爭議由來已久,若干對立的闡述范疇應運而生。
2024-04-15
-
文藝批評的個性化與公共性
數媒時代文藝媒介化轉型,使得文藝創作、文藝傳播和文藝接受(批評)諸環節都呈現出不同于以往“前融媒時代”文藝的新特點和新格局。
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