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寫作在當代文學教育中的可能形式與實踐途徑
文學教育在當代文學生態中有著基元性地位,這是因為文學教育既培養文學讀者,也培養作家,還培養文學教育工作者。每當文學生態陷入危機,文學教育者們就會不約而同地把改革文學教育作為救治的藥方。以讀者(消費者)為中心,通過課堂內外的文學欣賞與品味活動培養和提升其審美能力、良善品行和美好心性,無疑是當前普遍認可的文學教育形式與路徑,其根本目的是通過對受教育者審美能力的培養來實現全人教育。這種基于接受者視角,從閱讀與欣賞路徑開展的審美教育自然很重要,也業已被大眾接受。不過,從全球性人文教育的實踐來看,基于寫作者視角,重視個性表達和創造力培養的創意寫作教育同樣值得重視和推廣,它以實現普通人的潛能激發、個性發展、創造力素養與能力提升等為目標而深受歡迎。本文則試圖探究創意寫作在當代文學教育中的可能形式與實踐路徑。
一、培養普通人的創造力:創意寫作在文學教育中的核心使命
創意寫作是19世紀中后期興起于美國,1950至1960年代在英美國家流行,繼而全球推廣的文學教育改革運動,它是以普通人的潛能激發、個性發展和創新創造能力發展為旨歸的新人文主義教育。從學科史看,創意寫作起源于美國的文學教育改革運動,其最初的目的是要打破歐洲古典學、修辭學和語文學等教育對當代人的思想和情感桎梏,試圖通過閱讀當代文學作品和進行新寫作(相對于拉丁寫作)這一書寫當代生活的訓練方式,來發掘普通人的潛能和創造力,以擺脫歐洲文化對年輕美利堅的“影響的焦慮”。美國早期的創意寫作教育者將創意寫作視為學生創造力發掘的工具,作為教師,需要相信學生有創造力,鼓勵其創造性氣質,利用心理過程知識,把創意寫作當作學生釋放創造力的工具。
被美國總統林肯譽為“美國文明之父”的愛默生,1837年在題為《美國學者》的演講中提出“創意閱讀和創意寫作”的口號,“希望美國高校能夠實現轉型,成為真正致力于創意寫作與創造性閱讀的機構”;另一位創意寫作教育的重要推動者休斯·默恩斯,在1925年出版了創意寫作的重要著作《年輕的創造力》,論述了校園寫作(主要是通過創意寫作教學)如何樹立學生的創造精神,讓年輕的美國與年輕的創造力交相呼應。該書成為美國創意寫作教育的分水嶺:從自我表達向創造力培養轉移。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創意寫作以其強大生命力在歐美國家成為成熟而受歡迎的人文學科。至2017年,發達英語國家已有997個創意寫作項目。其中,文學學士(BM)項目573個,藝術學士(BFA)項目41個,文學碩士(MA)項目148個,藝術碩士(MFA)項目218個,博士(PhD)項目49個。
這個數據不包括把創意寫作作為通識課程開設的高校。一般來說,美國高校都會開設寫作或創意寫作課程,像耶魯大學這樣的名校,寫作是重中之重的公共課,“為學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開了至少有7 門的寫作公共課!”創意寫作在當下美國高校人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實驗心理學對創造力研究的成果為創意寫作培養普通人的創造力提供了理論支撐。美國創意心理學家斯滕伯格等認為,創造力是“一種提出或產出具有新穎性(即獨創性和新異性等)和切實性(即有用的、適合特定需要的)工作成果的能力”。斯滕伯格等通過研究表明:“創造力和智力一樣,是所有人都具備的能力。而且,創造力不是固定不變的,和任何才能一樣,人的創造力水平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不斷發展。”該發現打破了創造力屬于天才的偏見,開啟了普通人創造力的時代。澳大利亞創意寫作學者保羅· 道森之所以把創意寫作的源頭歸結為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也是因為華茲華斯首次將“創造性”一詞作為文學的本體,其觀點中就包含了“天賦人人皆有”的內涵。不論是斯滕伯格,還是華茲華斯,都認為“創造力”的來源是人人皆有的,而非只是少數人的天賦才能。也正是創造力概念的民主化,才為創意寫作教育后來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寫作不再只是少數精英的特權,而是人人可為的活動;創意寫作教育也不再只是面向精英,而是一項帶有鮮明民主化特征的全民性教育事業。
創意寫作教育于新世紀在中國落地并得到飛速發展,有時代契機,更有歷史必然性。一方面,是創意寫作在全球化傳播過程中與中國高校文學教育困境相遇,部分文學教育工作者希望通過借助創意寫作教育來改革危機中的文學教育和從中興到末路的中文教育;另一方面,中國確立了高質量發展的“創意國家戰略”,這個戰略不僅要以科技的發明創造作為第一生產力,也要靠文化的創意創新提供動力,創意寫作作為具有新文科屬性的學科,可以為文化創意產業鏈提供創意原動人才。所以,以創造力培養為旨歸的創意寫作教育無論是對文學教育,還是對創意產業發展,都是極其重要且刻不容緩的。
二、創意寫作作為文學教育的可能形式
結合美國發展創意寫作教育的歷史經驗和中國教育與創意產業發展需求來看,在我國當下發展創意寫作有兩種可能的形式:一是學校教育,二是公共文化活動。前者對應了狹義的文學教育,后者呼應了廣義的文學教育。
狹義的文學教育是指在校園空間,通過教育體制納入文學課程設置的教育形式,包括了師生、課程、課堂、教材(講義)和考核等多種教學構件的組合。
在高校發展文學教育,是現代教育的普遍而必要的形式。學校的文學教育,既包括課堂上文學作品的鑒賞與品味,也包括文學的創作與朗誦。對于前者,學界看法較為一致,對于后者則認識不足。學校里的創意寫作不同于傳統的寫作教學,這主要表現在重視自我表達、創意閱讀和工坊制教學等。
首先,創意寫作提倡寫作者的自我表達,不給學生限定題目和題材,學生自由選題和隨性表達,也不要再受語法規則、拼寫訓練和修辭規則識記等限制。寫作是寫作本身,不再是為其他課程服務的學術活動;要求審美能力(“感知能力”)和文學評價(“判斷力”)的自我提升;作家是教授該學科的最佳人選;該學科的目標不在于對寫作進行學術評價,而是創造文學。
其次,創意寫作提倡創意閱讀。創意閱讀與一般的文學閱讀不同在于,它是站在創作者立場上的閱讀,而不是闡釋和批評者立場上的閱讀;它不負責評價作品為何寫得好壞及得失原因,而是探究作家是如何寫成的。它需要進一步追問,如果我是作家本人,我會如何寫等問題。恰如唐納利認為的進入“作家的思維狀態……從文本內部思考作家在寫小說或者詩歌時的選擇,去想象這個故事還有什么其他的發展方向”,創意寫作為讀者提供的是一種“探索”,為寫作者提供的是一種“假設”。
再次,工坊制教學是創意寫作作為一門學科的標志性教學方法,如同臨床教學之于醫學,田野調查之于人類學。工坊制教學源于歐洲教育的工匠培養方式,經過杜威等人的努力,將課堂作為生產活動開展的地方而改造為一種教學方法。據唐納利統計,美國寫作課堂80%的教師使用這種教學方法,該方法的獨特性在于:第一,反對靈感模式和傳統的師徒式的工坊,提倡教師和學生地位平等的開放模式;第二,采用更為開放的選擇空間。根據學生水平和需要,開拓不同層次的工坊路線。一條路徑是在通識課基礎上開始系列課程,旨在通過寫作來欣賞文學,這條路徑對所有本科生開放,實現有教無類,體現了創意寫作崇高的民主目標;另一條路徑是設置必要的門檻,開設面向中級和高級創意寫作學員的學位課程。這需要以跨學科的方法引入更多的表達方式,更多的創意空間,更多的活動和展示,更多的綜合與分析、過程與產出。
廣義的文學教育則是一切與文學寫作、消費、欣賞、表演和傳播等有關的活動。創意寫作的理想狀態是全民寫作,以實現最大的民主化,這一目標和我國社會主義文化性質高度契合。創意寫作的真正活力是要走出校園,走到最廣大人民群眾中去,和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活動結合起來,組織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各種各樣的寫作活動。通過寫作這種文學教育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潛力,增強其文化自信,用他們的筆和心講述自己的故事,傳播他們的心聲,展示他們的故事原創能力。老百姓自己的敘事匯集起來的中國故事和中國形象具有無比的能量與魅力,這是走向文化解放和個體自由中的人民群眾創造力的大合唱和大展示,其噴涌而出的力與美是自由的表征,這是包括創意寫作教育在內的文學教育最終極的目標和旨歸。從這個意義上講,走出校園,和現實生活結合,和廣大人民群眾一起以創意寫作形式開展的文學教育意義更具有普遍性。
三、創意寫作作為文學教育的實踐路徑
遵循創意寫作作為文學教育開展的可能形式的思路,創意寫作教育的實踐路徑不妨從學校教育與社會化服務兩個層面同步開展。學校教育和社會化服務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學校教育是基礎,重視基本知識、理論建構和習得養成,社會化服務是拓展,著眼于能力提升和價值實現。
一是創意寫作教育的學校路徑。學校路徑以高校創意寫作專業(學科)教育為本,以通識課程教育和向中小學創意寫作下沉為兩翼展開。
創意寫作走專業教育路子是基礎。創意寫作作為學科建設的好處,是讓創意寫作有明確的研究對象、教學方法、知識理論體系以及專業的師資隊伍。可以說,創意寫作學科化水平與程度決定了開展創意寫作教育的水平與程度。如果說創意寫作作為專業教育,其人才培養的高階目標是培養專業作家,那低階目標則是培養更為廣泛意義上的“作家”,即為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廣告文圖、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游戲動漫、數字傳播等所有文化產業提供具有原創力的創造性人才。從文學教育使命來講,開展創意寫作的專業教育,要堅守實踐學科的本位,不能把創意寫作變成創意寫作史教學 ,讓抽象的知識體系取代活生生的寫作,這就重蹈了中國現代文學教育中用“文學史”教育取代“文學”教育的思路。
開設創意寫作通識課程是廣泛而有效的路徑。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開展創意寫作通識教育不僅必須而且可行,畢竟對于廣大的學生來說,他們接受創意寫作并不是要成為作家,而是通過文學寫作的訓練,培養自由表達的個性,激發潛能,提升創造力素養等這些“無用”素養和能力,為他們未來人生發展奠定長久的基礎。按照史蒂夫·希利的觀點,創意素養是后工業國家社會中上層人的“文化資本”,“在創意經濟、社交媒體和數字技術論域,創意素養已經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同時,創意寫作具有跨學科特征,它與各種藝術活動有著密切關系,同時與外部世界排斥創意的力量也在努力保持一種對話,使得它能以“創意寫作+”方式和其他學科結合,推進學科研究的創新發展。
創意寫作教學要向中小學文學教育下沉。這就是要打破語文(人文)教育中大學和中小學之間的隔離,貫通大、中、小學學生的成長與成才教育。近些年來,中小學應試教育的弊端一直被詬病,教育主管部門也一直在積極嘗試各種辦法來克服,而從語文教學維度來看,創意寫作是一條不錯的路子。創意寫作提倡學生們的寫作和自身的生活體驗與真實情感直接聯系起來,讓自由的自我表達和創造性表達成為旨歸,必將大大激發學生興趣,有助于其創造力的培養。其現實目標則是心理療愈,當今中小學生的學業壓力大,內卷嚴重,很多孩子與家庭、學校、社會關系緊張,失意、郁悶、焦躁等負面情緒不少,我們可以通過創意寫作來幫助他們傾訴自我,釋放自我,表達自我,進而“認識和發現美好的生活,記述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好事件、人物和瞬間,有利于學生融入生活,創造美好而豐盈的精神生活,全面提升人文素養,促進人格、人性、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全面而和諧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二是創意寫作的社會化路徑。在社會公共文化服務形式的教育中,考慮到活動展開的時空條件和接受群體的知識文化背景等,借鑒國外做法,我們認為不妨沿著社區寫作和鄉村文旅服務兩條路徑展開。
一方面,社區寫作是中外創意寫作社會化服務展開的重要路徑。高校創意寫作人員與地方公共文化事業機構結合起來,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創意寫作工坊活動,這是創意寫作教育從高校走向社會的基本路徑。在健全文化創作生產的機制上,創意寫作和社區文化建設結合,是社會主義文化實踐的必由之路,這也是創意寫作民主化的重要表征。寫作進基層社區,讓越來越多的退休老人、讀書的學生、家庭婦女、疾病患者甚至監獄服刑人員等通過寫作找到樂趣,找回創造的自信,才是文化教育與服務的目的。比如上海大學創意寫作學科的老師帶領研究生走向社區工坊,開通培訓網絡,創辦華文創意寫作培訓基地,面向普通市民開展創意寫作培訓,幫助學員發表作品,實現創意寫作能力的提升,著力打造創意的大眾化,實現創意寫作教育的文學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人民性理念和理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另一方面,服務鄉村文旅建設是中國化創意寫作現實而有效的社會化實踐路徑。地方高校的創意寫作教育自覺服務地方文化建設,和地方文旅局、文聯等單位結合,采用社會實踐的方式,通過調研和田野作業來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資源,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傳承與創意開發,參與對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性搶救,創造性開拓“一村一品”和“一鎮一特”,既留住了“鄉愁”,又發展了經濟;既開展了文化教育,又服務了地方文化經濟,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當然,創意寫作實踐與地方文化建設服務結合,既要因地制宜,也要尊重文化本性,切不可一刀切或者過于功利化。
總之,創意寫作作為重要的文學教育改革運動,其可能形式與實踐路徑和回歸“文學”的教學教育是相得益彰、相互補充的,二者可以并行不悖,前者以普通讀者的創造素養和創造能力培養為旨歸,后者以普通作者的趣味和審美能力的陶冶與提升為訴求。無論是普通人的創造力培養,還是審美能力形塑,它們都以大眾的文化解放和個體自由為終極目標,這既是教育的使命,也是人文學科的使命。無論是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文學教學實踐中,還是在社會化服務的實踐中,文學鑒賞與創意寫作都是文學教育的雙架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