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科幻迷”到科幻作家
劉慈欣是從20世紀80年代“科幻迷”群體中脫穎而出的作家,他親歷了當時的“清理精神污染”。
-
科幻文論 | 葉菲列莫夫:科學與科幻
譯者按 伊萬·葉菲列莫夫(Иван Ефремов,1908-1972)是蘇聯20世紀50-60年代時期最有影響的科幻作家。
-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從梁啟超的小說界革命開始,科幻便搭乘著“新小說”的順風車進入國人的視野。
-
董仁威:“《三體》后時代”出現突破性作品的時間不遠了
原標題:中國科幻的第一個百萬大獎誕生 7月31日,中文在線的全球元宇宙大賽奇想獎(科幻小說類)揭曉,十部獲獎作品從上萬部參賽作品中勝出,每部獲獎金10萬元,共100萬元,中國科幻的第一個百萬大獎誕生(四屆京東文學獎科幻獎1名,純獎金20萬元)。
關鍵詞:  全球元宇宙大賽奇想獎科幻小說2022-08-03
-
浪漫的喜劇科幻
喜劇科幻電影《獨行月球》正在火熱上映,該片托起暑期檔熱度的同時,也將國產電影“科幻+喜劇”這一話題再度提起。
-
防范元宇宙泡沫化
元宇宙并不是一個嶄新的概念。
關鍵詞:  元宇宙2022-07-28
-
元宇宙:一場人類的精神探險
“元宇宙”是近兩年來人文社科學術界所討論的重要話題,以至于2021年被稱為“元宇宙元年”。
2022-07-27
-
寫給羅馬血和音樂的歌
羅馬,因其悠久的歷史被稱為“永恒之城”“世界之都”。
-
文學場域中的思想實驗者
“江波科幻精品系列”選出江波2003年以來發表創作的25篇中短篇科幻小說,包括《隨風而逝》《濕婆之舞》《最后的游戲》《機器之道》《時空追緝》《洪荒世界》6冊。
-
游戲·國家·元宇宙
在《三體》誕生前,《超新星紀元》曾被認為是劉慈欣的最佳長篇小說。
-
用我們的手拯救變熱的地球
拿到《零碳中國》這本書,浮想聯翩。
-
科幻是通識教育的嶄新未來
通識教育的未來困境 世界通識教育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無論是芝加哥大學倡導的“偉大的書”的經典閱讀模式,還是以哈佛大學為代表,所構建的完善的全人教育(well-rounded person)模式,都面臨著新的困境:如何把想象力教育和未來教育納入現有的通識教育體系。
-
高質量原創科普圖書的實現之路
主持人: 楊虛杰: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原副總編輯,科普出版人 受訪者: 何龍:長江少兒出版集團董事長、社長,湖北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 劉華杰: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物學者,博物作家 王立銘: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著名科普作家 陳玲:中國科普研究所科普創作研究室研究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秘書長 要提升全社會對科普的有效需求 楊虛杰:我國目前科普讀物的基本生態是怎樣的?科普創作和出版的重要性在哪里? 何 龍: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中國科學傳播報告(2021)》顯示,我國僅在2020年度內,就出版了科普圖書9853.6萬冊。
-
中國科幻電影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黃鳴奮:鄉村巨變與我國電影的科幻想象 重視國策——中國科幻電影聚焦鄉村振興命題立意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歷史任務。
-
《環形物語》:既“致郁”又“治愈”的科幻烏托邦
一、引言 《環形物語》是2020年上映的美國科幻劇集,改編自瑞典科幻幻想插畫家西蒙·斯塔倫海格(Simon St?lenhag)的同名插畫集《環形物語》(Tales From The Loop)。
-
想象的悖論:晚清科學小說①的科學觀
晚清科學小說作為“小說界革命”的產物,自誕生伊始就承擔起傳播科學知識、開啟民智的重要使命——它可以說是近代啟蒙知識分子推動國家走上現代化道路的理想體現。
-
講好科技故事 展現時代風采
圖為“中國天眼”全景。
-
論晚清科幻小說中“物”的功能化想象
突破現實空間束縛、憧憬異域世界的幻想傳統古已有之。
-
可能是最成功的也是最有爭議的科幻游戲
由RPG游戲《巫師》(The Witcher)系列開發商波蘭游戲公司CD PROJEKT RED開發的這款科幻游戲使用了桌面游戲《賽博朋克2020》的世界觀和規則設定,并邀請到了原作者邁克·龐德史密斯(Mike Pondsmith)的參與。
-
陳楸帆談人工智能與科幻寫作
科幻作家陳楸帆的新作《AI未來進行式》(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與人工智能專家李開復合作,有種理呆文傻手拉手走江湖的互補性反差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