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用我們的手拯救變熱的地球
    來源:文藝報 | 韓松  2022年07月25日08:12

    拿到《零碳中國》這本書,浮想聯翩。不禁想到《巴黎協定》、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碳達峰和碳中和,這些近年越來越頻見的詞匯,它們到底意味什么,跟我們有什么關系? 這正是陳楸帆這本具有科普色彩的科幻小說要講的。

    碳中和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的零排放。而碳達峰指的是碳排放進入平臺期后,進入平穩下降階段。碳中和和碳達峰簡稱雙碳。

    2020年9月22日,中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零碳中國》就是圍繞雙碳來展開的,用科幻的方式,深入淺出講解了碳達峰和碳中和,以及它們的意義。這本書,是以小朋友的視角寫的,因為現實的小讀者,是能生活到那個零碳時代的到來的。小說寫小朋友們參觀實驗室,訪問未來城市,親眼看到這樣的舉措,對緩解溫室效應,保護地球免遭滅頂之災,產生的重要作用。書中借他們一個親手的虛擬操作,展現了溫室效應帶來的災難:氣候劇變,洋流改變,極端炎熱和旱冷,洪澇,旱災,糧食歉收,山火,風暴,海冰消失,雨林消失,流行病爆發……人類到滅絕邊緣,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也到滅絕邊緣。這種后果,是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后,化石能源的大規模使用所帶來的。是石油和煤炭等的使用,使得地球氣溫不斷升高。我們乘坐一次電梯,也會產生碳排放,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在地球氣溫升高中負有責任。

    如何拯救地球和它上面的生命?《巴黎協定》為全世界定下目標:本世紀來,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內而努力。就中國來講,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使得全球碳中和時間將提前5到10年,溫升目標可降低0.2到0.3攝氏度,利用各種新能源,把90%的溫室氣體清零,打破胡煥庸線的魔咒,實現東西部的均衡發展和全社會的共同富裕。這些情況,都在《零碳中國》中一點點說清楚了。

    小說介紹了達到目標的手段,比如用特高壓直流輸電塔,把西部的清潔能源輸送到東部。要廣泛利用光伏發電,以及光熱發電,這兩種方式,各有優劣。小說將工作原理也清晰地道來,并描述了壯觀的光電轉換場面。此外,還詳解了可控核聚變設施,或人造小太陽,如何把原子中的能量穩定地釋放出來,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也就控制了碳排放。

    小說虛構了一座“綠城”,來描述2060年的零碳生活,綠城,即碳中和先行示范城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它是一座零碳城市。這里一切都是綠色的。有可降解材料機器人,有人造寵物,有元宇宙,有智能電動熱泵,有智慧城市大腦,有無處不在的感應器,有可編程城市交通系統,有自動化工廠和生態農場,還有小型核動力裝置和先進生物燃料等提供長途貨運和客運的動力,有固碳塑料的廣泛使用。不過,小說也描寫了零碳城市遭到“黑金軍團”的威脅,可以將之理解為殘存的石油煤炭利益集團。

    讀罷小說,我感到,它不僅揭示了控制碳排放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還講述了一些重要的情況,值得認真對待。

    第一就是對未來和變化要予以關注。我們生活在一個未來入侵現實的世界中,面對前所未有的大變化。我們一定要了解,什么是未來的趨勢,才能更好地生存。很多東西可能會淘汰,比如這本書里講到的空調和化肥。而新的東西不斷產生。比如綠碳賬戶,如果不了解這些新事物,在未來會很難生存,也會喪失發展機會。

    第二是對科學技術要高度關注。科技正在成為生活的第一現實。離開了科技應用,可以說寸步難行。在現代社會,文科生要了解理工科的知識,所有人都要有基本的科技素養。要知道前沿科技領域正在發生什么。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會因為科技而改變,如書中講到的衣服鞋子都因為碳達標碳中和而改變,跟現在的完全不一樣了。當然不僅是會用AR隱形眼鏡、吃打印生產的人造肉那么簡單,還要用科學的精神,來破除迷信。

    第三是對人文的關注。像這部小說,浸透了人文的情懷,充滿對地球和人類命運的哲思。科技的發展,工業的演進,并不僅僅帶來好處,還會產生破壞效應,甚至將人類置于巨大危險中。所以在發展科技和工業的同時,還需要有好的制度建設,提升精神的質量,如綠城里做的那樣,這體現了“科技向善”的理念。現代化需要有現代的倫理道德,而像黑金集團那樣的勢力,代表的是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是要去粉碎的,這不是在實驗室里搞出一個新產品那么簡單。

    小說最后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去做拯救世界的英雄。因為救自己和救世界是不可分開的。整個世界的走向最終會落到個體的命運上。小說講到了蓋亞算法、蓋亞系統,說生命是一種行星層次上的現象。生命存在超過了30億年,地球是活的。樹木、昆蟲、哺乳動物、微生物等等都共存在這里。只有生命作為一個整體,世界才有意義。“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地球系統對所有生命一視同仁,既無惡意也無關愛,只是任憑其生生不息。進一步,我們的身體不過是宇宙137億年大爆炸產生的微粒,因此更重要的是,通過零碳社會的建設,深入理解了“天人合一”。

    讀小說的時候,我剛好看到一則新聞,恰像是對小說的注腳:6月2日,我國在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中修建的首條等級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正式投入運行,通過光伏發電取代柴油機發電抽水灌溉沿途防護林,實現了公路零碳排放。它可以實現每年減少柴油消耗1000噸左右,減排二氧化碳3410噸左右。如果考慮沙漠公路兩側碳匯林帶的固碳能力,按一公頃一年6.4噸測算,整個防護林帶可以實現年固碳兩萬噸,可以用來中和我們過往的車輛碳排放,真正實現零碳沙漠公路。這再次說明了,科幻正在迅速成為現實,未來就在身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