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論晚清科幻小說中“物”的功能化想象
    來源:《科普創作評論》 | 王輝  2022年06月20日08:27

    突破現實空間束縛、憧憬異域世界的幻想傳統古已有之。《山海經·海外西經》《博物志》都提及了由奇肱國氏制作的可以離地的“飛車”,《抱樸子·內篇·雜應》有“或用棗心木為飛車,以牛革結環,劍以引其機”的想象,《拾遺記》《搜神后記》等書中也都涉及了對異域空間的想象。明朝的民間發明家萬戶甚至努力將幻想落實到科學實踐,在1400年左右試圖使用風箏加上火箭的助推力飛上月球,最終卻因火箭意外爆炸而以失敗告終,也為此付出了生命。在新舊文化交替的晚清時期,憧憬異域空間這一幻想傳統以科幻小說的形式得到延續。但與古人幻想方式不同的是,《月球殖民地小說》《電世界》《新石頭記》《新野叟曝言》《女媧石》等一大批晚清科幻小說中的想象空間書寫誕生于西方殖民勢力裹挾著政治科技文明強勢入侵的時代背景之下,作家因為受到強烈的意識形態訴求影響而將希望寄托于想象中的科學技術發明成果上。

    在晚清科幻小說中,作為先進科學技術掌握者的發明家們使用先進成果帶來改變社會現實的便利效果。這些科技成果和發明以一種只存在于想象層面的“物”的形態參與晚清科幻小說敘事,其強大的功能往往令閱讀者瞠目結舌。達克·蘇恩文(Darko Suvin)將科幻小說表現想象空間的特征描述為“一種發達的矛盾修飾法,一種現實性的非現實性,要表現人性化的非人類之異類,是根植于這個世界的‘另外的世界’”[1],即科幻小說中的想象空間并非完全脫離于現實生活,而是依附于現實世界的同時又在讀者認知層面顯示出陌生化特質的“另外的世界”。但在晚清科幻小說身上,所謂的想象空間似乎只是由一個個技術制造出來的想象之“物”拼湊起來的集合。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晚清科幻小說中關于空間的想象就是關于“物”的功能化想象。這種功能化想象既體現在片面表現科學技術發明如何便捷有效的具體內容層面,也反映在小說家以科技之“物”的功能化想象宣傳科技救國思想、表現現實關切情結的主題層面。

    一、想象之“物”性能的無限夸大

    讓·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在《物體系》(The System of Objects)中討論了后現代消費語境下“物”的存在方式,以及人和物之間的關系。他認為:“面對功能物,人會變得失去功能、不理性、主觀,變成一個空洞的形式,對功能神話,和世界炫人耳目的效率相關的幻想投射開放自身。”[2]鮑德里亞所闡述的“功能物”概念主要是指現代機械技術的強大力量對人的生存方式的影響,乃至對整個現代社會所帶來的異化作用。而在晚清科幻小說的具體語境中,小說家所想象的“物”雖然只存在于他們的觀念層面,但在表現科技之“物”所制造的便捷效果意義上也體現出片面強調功能而忽視使用者的極端傾向。雖不能說小說中的人物已經完全失去自己存在的價值,但至少在描繪想象之“物”功能如何強大時,他們主要是作為感受“物”的功能的佐證材料而存在。這也是為何晚清科幻小說中的人物要么像《新石頭記》中的賈寶玉一樣在“文明境界”中處處學習和感受新科技、新政治締造的美好幻境,要么便是像《新法螺先生譚》中的法螺先生那樣憑借“腦電”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他們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為了表現想象之“物”本身功能的強大而服務,如何展示人物本身的內在性格和精神世界則并不是晚清科幻小說家會關心的問題。

    晚清科幻小說中出現的對理想交通工具的想象同樣十分突出地體現了功能先行的特征。陳平原指出,小說家們對理想交通工具的了解多來源于“出使官員的海外游記、傳教士所辦的時事和科學雜志、突出平民趣味的畫報、古來傳說被激活和重新詮釋等等”[3]?!犊罩袘馉幬磥碛洝返膭撟黛`感便是包天笑在《點石齋畫報》上看到畫師“畫出來的是有帆,有槳,有舵,還裝上了兩翅膀”[4]的飛艇形象,因此激發了關于想象飛翔的興趣。但這種以一知半解甚至道聽途說性質的科學知識接受程度來進行科幻小說創作,小說結構的縝密性和科學邏輯的嚴謹性顯然無法保證,科幻小說家所想象出來的事務經常與科學觀念背道而馳。《空中戰爭未來記》中乘坐空中飛船上升到一定高度便可有助于身體健康,“在此空中十二小時,以至二十小時,凡一切肺病,咸足治療,故乘此空中飛行船、翱翔天空,藉以療治肺疾者甚多也”[5]。同樣,在《月球殖民地小說》中,玉太郎發明的交通工具“氣球”不僅廚房、臥室、天文臺各種設備齊全,而且飛行速度快到片刻就可以飛越大半個地球。小說第十八回寫氣球飛到南寒帶,玉太郎因為擔心受傷的魚拉伍受不了寒氣又把氣球開到北溫帶過夜,“那氣候竟是立刻不同,一處像在隆冬光景,一處像在初夏光景;一處是寒風霍霍,一處是和風拂拂”[6]。包天笑、荒江釣叟等晚清科幻小說家想象出來的這種完全可以依照主人公意愿和需求進行調整的交通工具顯然已經遠遠超越了科學合理性的范疇。

    與只注重功能而忽視科學合理性的“飛艇”“氣球”類似,《新紀元》的作者碧荷館主人借人物之口將科技發明與仙魔斗法使用的法寶畫上等號,指出“今日科學家造出的各種攻戰器具,與古時小說上所言的法寶一般,有法寶的便勝,沒有法寶的便敗。設或彼此都有法寶,則優者勝,劣者敗”[7]。小說中出現的“化水為火法”“行輪保險機”“海戰知覺器”“洋面探險器”“流質電射燈”“水上步行器”“避電保險衣”等各種軍事武器和科學發明雖然也涉及化學、光學等基本科學知識,但都只是采取標注發明時間、地點、功用,卻漠視科學原理描寫的介紹模式,往往是簡單介紹幾句之后便進入美好幻境的大段鋪陳敘述當中,從此不再提及。類似《新紀元》中的軍事武器這樣的想象之“物”在晚清科幻小說中隨處可見,如《女媧石》中的“電馬”,《新法螺先生譚》中的“腦電”,《新石頭記》中的“飛車”等。這些發明在小說中都已經是一種完成時態,讀者能看到的只有這些發明者高超的智慧,以及發明成果帶來的近乎無所不能的便利效果。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對科技發明功能的無限制夸大是晚清科幻小說中的想象之“物”唯一的存在方式。讀者在進入晚清科幻小說家構筑的想象世界之后,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一個個被渲染得神乎其技的科技發明。張衛中指出:“中國作家往往是先通過詞語了解某種科技產品和相關知識,這種知識傳播方式也決定了很多作家是依托詞語建構自己的科幻世界?!盵8]晚清科幻小說事實上也確實更多的是在科技新名詞的基礎上展開的關于“物”的想象。西方科技文明的大量傳入客觀上為中國科幻文學的誕生創造了技術層面的條件,但這種被動接受之下產生的科技文明卻是有先天缺陷的。由于小說家自身的知識體系構成以傳統儒家思想居多,對西方傳入的科學技術又缺乏理性全面的認識,晚清科幻小說雖然具備了科幻文學關心未來的幻想性特質,但其科學基礎卻并不牢固,科學技術在小說中經常處于一種“裝飾性”位置,對想象之“物”功能的無限制渲染反而成了小說家下意識的集體選擇。郭穎頤指出:“唯科學主義從由科學原則推出的文化設定中興起這一事實,使它成為一種自發的精神現象,經常被現代文明的崇拜者無意識地宣傳?!盵9]晚清科幻小說中的這種對想象之“物”功能的無限制渲染,正是將科學力量無限上綱上線,進而導致科學理念大于科學內容的唯科學主義思維模式的典型體現,也就是朱軍在論述近代科學敘事特征時所指出的“與其說科學敘事已完整把握了光、氣、電、力、星、以太的要義,不如說它迅速陷入了一種新的名教崇拜”[10]。

    因此,與其用科學技術想象來概括晚清科幻小說的主要特征,不如說晚清科幻小說是建構在對西方科學技術一知半解的小說家對“物”的功能化想象基礎之上的。在晚清科幻小說的想象書寫中,“物”與“功能”是一種簡單直接的一一對應關系。由承載小說家科技改變現實夢想的想象之“物”,再到由各種超出現實范疇的“物”共同構成的想象空間,晚清科幻小說家的創作意圖以附著于功能先行的“物”的形式呈現出來。依靠這種關于“物”的想象,晚清科幻小說家以宣傳科學知識的名義建立了一個富有“功能主義神話”特色的幻想世界。

    二、科技救國主題的反復言說

    晚清科幻小說家對“物”進行功能化想象的核心目的是在對想象之“物”強大功能的描摹中反復強調其科技救國的政治文化意圖。宋明煒指出:“自科幻進入中國之始,這個文類已被歸化,在前所未有的新穎想象之下,流動的是‘中國復興’的宏偉情結?!盵11]晚清科幻小說對“物”的功能化想象所表現出的天馬行空和無拘無束,某種意義上正好凸顯其科學啟蒙、科技救國訴求的強烈性。具體而言,晚清科幻小說家對“物”功能的無限制夸大是為了強調科學發明擁有能夠改善未來世界的生活方式,甚至改變國家民族命運的力量。這種將科學技術當作改變社會面貌和國家命運的萬金油的特殊想象方式,正好是小說家迫切渴望改變社會現狀的政治文化訴求的突出映照。

    以《電世界》為例,小說講述了電學大王黃震球自宣統一百零二年開始開辦電廠,并用電學的一系列發明在兩百年內建造了一個天下無敵的大同帝國的故事。黃震球在江蘇省揚州府東境發現一塊隕石,用電力加熱的方式從隕石中提煉出了擁有磁力的“磁精”。在此基礎上,他又將電器爐的溫度提高到一萬三千度,從中提取出擁有自然發電能力的金屬原質“鍟”,只要將“鍟”放在空氣中“略略摩擦一番,那空中電氣,便如江漢朝宗一般,源源而來,滔滔不竭”[12]。憑借這一只要接觸空氣就可以發電的神奇金屬,黃震球不僅發明了一對不到三小時就可以環繞赤道一周的飛行“電翅”,還制作出威力強大無比的“電氣槍”,燒毀了侵略中國的一千支西威國的飛行艦隊,之后又飛到西方將西威國的都城燒得片甲不留。除了可以發電的“鍟”外,黃震球還在印度恒河旁邊發現了一座盛產金屬“鈤”的“鈤質礦山”,并用二十幾斤“鈤”制作了三萬幾千盞“鈤質燈”?!扳~”又叫“電錠”,是一種能夠自動發熱的金屬,因而擁有可以改變氣候的神奇能力。黃震球不僅用“鈤質燈”使西伯利亞、南極、北極等地方變寒為暖,還用自己發明的“電犁”“電氣肥料”在世界各地發展農業。使用“電氣肥料”之后,禾本植物長勢和產量都十分驚人,每一穗的米粒產量高達一升,而且全球統一都是一年三熟。雞鴨豬羊也因為食料富足而養得格外碩大,金華的白毛豬甚至長得像印度的馴象一樣。除“電翅”“電氣槍”“鈤質燈”“電犁”“電氣肥料”外,電學大王的發明還有“電筒發音機”“電光教育書”“電車”“掃地電機”“灑水電機”“電氣分析鏡”“電椅”等。這些以“電學”為基礎衍生出來的想象之“物”顯示了電王黃震球對未來世界軍事、交通、教育、醫療、農業,甚至自然氣候和人的生命長短等方面強大的改造能力?!翱苹檬且环N新形態的景觀化的群體性活動,各種奇異的景觀是其標志”[13],《電世界》所展示的這些奇異景觀雖然都是建立在電王黃震球對“電學”創新發明的基礎上,但卻遠遠超越了日常經驗的范疇,走向對“物”無限制的功能化想象?!峨娛澜纭钒岛倪@種人力改造自然、中國戰勝世界的敘述邏輯在晚清科幻小說中屢見不鮮,《月球殖民地小說》中的“月球世界”、《新石頭記》中的“文明境界”、《烏托邦游記》中的“烏托邦”、《女媧石》中的“天香院”、《癡人說夢記》“仙人島”等一系列建立在對“物”的功能化想象基礎上的虛構空間都具有政治穩定、人民富足等近乎雷同的特征。而這些想象也就代表了小說家借助對“物”的功能化想象宣傳科技救國理念的樸素愿望。

    借用居伊·德波(Guy Debord)“景觀”的概念來分析晚清科幻小說中“物”的功能化想象,便能夠清楚看到小說家借助想象之“物”為讀者勾勒一幅人民富足、科技昌明的美好視覺圖景的努力。德波認為“景觀是將人類權力流放到彼世的一個技術實現;它是人的內心已經完成的一個分離”[14]。晚清科幻小說家所熱衷的停留在對“物”的想象層面的空間書寫模式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簡單粗暴的景觀展示。小說家在對想象之“物”功能的不斷展示和描繪中完成了理想空間與現實世界的區隔?!皡^隔是意義活動必不可少的前提”[15],是科幻小說產生陌生化美學效果的必要條件,而科技便是那個引發一系列變化并能夠引導人們走向美好未來的現實技術力量。通過向“讀者”(既包括文本外的讀者,也包括像《電世界》中的說書人“我”和《新石頭記》中的賈寶玉這樣以游歷或參觀者身份進入幻想空間的文本中的人物)展示這些借科學之名想象出來的神奇之“物”,科幻小說家在“看”與“被看”的二元邏輯中建構了自己想要傳遞的一套科學啟蒙話語,振興國家民族的強烈意識形態也通過這種技術發明展覽的方式和盤托出。因此,晚清科幻小說中那個由功能化的想象之“物”組成的理想空間始終與小說家表達科技救國的政治文化意圖密不可分。

    總而言之,晚清科幻小說家對“物”進行功能化想象的核心目的在于證明科學技術擁有擺脫國家貧弱的現實局面,甚至使中華民族雄踞于世界中心的強大力量。吳巖將這種表現強國夢想的書寫方式總結為“愿望模式”,也就是“將以往早就存在了的群體或個體的愿望通過某種所謂的產品或技術呈現在作品之中”[16];方曉慶也認為“晚清文人少有人經歷過專業的科學訓練,過分強調啟蒙的急進心態驅使下,科學小說如同一個被撐大變形的口袋,扭曲著呈現在讀者面前”[17]。吳巖和方曉慶的總結都看到了晚清科幻小說的科幻想象存在科學性薄弱而現實功利性較強的弊端,中國強于世界各國的政治夢想被不同小說家重復描述就是扭曲和變形的集中體現,而想象之“物”則是強國幻夢在文本中的具體支撐點。這種將救國夢想寄托于對科技之“物”的功能化想象是晚清科幻小說最為鮮明的特征之一。

    三、現實關切情結的強烈凸顯

    陳舒劼認為:“無論科幻想象的對象是否已然超出人類的理性認知能力,如果必須敘述,就只能轉入人類經驗的表達渠道,也就是說,只能敘述可被敘述之物?!盵18]因此,無論想象多么離奇怪誕,晚清科幻小說始終具有關注人的生存環境,思考技術與人的關系的現實關切特征。關于這一點,“科幻現實主義”與晚清科幻小說家試圖借助科幻手法表現黑暗社會現實的創作特征具有一定程度的契合性。這一理念認為虛擬世界憧憬的各種愿景,或令人大跌眼鏡的種種亂象,必然是現實世界的真實倒影。任冬梅指出:“科幻現實主義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對現實的再現與批判?!盵19]按照她的觀點來分析晚清小說家對“物”進行的功能化想象,不難看出林林總總的奇異幻想的出發點往往都是強烈的現實關切情結。除上文提及的科技救國政治文化意圖外,在思考如何用科技改變現實的動力驅使下,晚清科幻小說家還普遍選擇了以鏡像寫實的表現方式來隱喻社會現實。他們參照西方列強欺凌中國的方式構筑了未來中國領先于世界的美好想象。在這種線性的思維模式中,想象之“物”不僅是他們描繪美好藍圖的物質前提,同時也成為他們以未來某一個時間點為參照系重新認識社會現實的立論基礎。在反向寫實過程中他們努力將頭腦中的強國幻夢移植到對未來世界的想象之中,科技制造出來的理想國越是絢爛美好,反向映照出的社會現實就越是丑陋不堪。通過這樣的表現手法,晚清科幻小說中“物”的功能化想象同樣也具有沖擊力極強的現實主義文學特質。

    在晚清科幻小說對眾多科技“物”進行的功能化想象中,改造國民身體和靈魂的神奇醫學手段可謂最具有現實意義。譚光輝認為:“中國現代作家把中國看作一個有病的軀體,把自己放在醫生的位置,為其診斷和治療,腐爛的身體和腐爛的文明一起構成了整個中國現代的歷史?!盵20]在中國近現代文學中,醫生治病這一過程本身便經常被作家賦予以新知識啟蒙舊社會的文化隱喻功能,晚清科幻小說同樣也是如此。晚清科幻小說中關于更換臟腑或心腦描寫的小說結論幾乎相同,即中國人的器官已經被八股和名利侵蝕,已經無可救藥,需要清洗或重新更換。海天獨嘯子在小說《女媧石》中描繪了洗腦院中遭受科舉考試荼毒的腦筋的狀態,“若將那副腦筋,解剖出來,其臭如糞,其腐如泥,灰黑斑點,酷類蜂巢”[21]。同樣,《介紹良醫》中的醫學博士用狼心、馬肝、犬肺、虎膽治好了“我”的病,“人面獸心”的“我”反而開始后悔自己之前只知道吃喝嫖賭的行為,開始有了羞恥之心。同樣由于科學知識接受水平的局限,“剖心挖肺”這樣匪夷所思的醫學描寫缺乏基本醫學原理的支撐,讀者能看到的往往只有滴了之后傷口便可痊愈的神奇藥水,以及醫生對患者癥狀一針見血的分析。事實上,小說情節是否符合醫學原理也不是小說家關心的問題,借助對醫學器物的功能化想象實現改造國民身體、靈魂的愿望才是晚清科幻小說描繪“醫心換腦”情節的唯一目的。賈立元認為晚清科幻小說中出現的洗心、洗腦、催眠等一系列帶有滑稽戲謔意味的幻想背后事實上隱伏著小說家對“格致/科學”的崇敬,這種崇敬雖然只是在舊有的寓言故事中添加了科學話語,甚至經常是對當時科技新聞的直接搬運,但如果“沒有科學提供的基本陳述,國民改造的議題本就無從說起”[22]。因此,醫心換腦情節雖然是從現實世界的各種醫療技術出發,但小說的最終落腳點卻是以幻想方式療愈國民精神層面的沉疴痼疾,突出地顯示了功能化想象背后所隱藏的強烈現實關懷。

    余澤梅從科幻小說所具備的認知功能出發思考科幻與現實之間的關系,她認為“認知使得科幻文本理性地解釋想象的世界,闡釋科幻世界與我們自己的經驗世界的聯系與斷裂”[23]。作為一種話語形態的科幻小說不僅以其陌生化的藝術手法強化了我們對現實世界的認知,也為我們理解甚至預見未來的社會形態提供了一種感性直觀的思維范式。因此,從科幻與現實關系的視角研究晚清科幻小說對“物”進行的功能化想象,不僅能夠從感性直觀的層面看到他們所憧憬的未來世界的具體形態,更能夠透過他們所言說的想象之“物”種種不可思議的功能,看到他們渴望借助科技力量改造國民性的強烈現實關切。

    四、結語

    晚清科幻小說中“物”的功能化想象盡管因為小說家片面夸大想象之“物”的性能、反復強調科技救國主題而導致小說存在整體審美價值不高的弊病,也因為過分指涉作家的現實關切情結而無法避免“開口便見喉嚨,又安能動人”[24]的粗淺感,但他們以科幻形式構想未來世界的努力仍有其不可或缺的文化研究價值。一方面,這批處在新舊文化融合階段的知識分子感受到時代變遷帶來的巨大心靈沖擊,他們借助科幻想象未來世界的樸素愿望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對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重新看待科幻這一文類所具備的認識論功能來說,同樣意義非凡。另一方面,正如劉慈欣所說,“科幻不應是一塊冰冷的石頭……而應是一支火炬,在寒夜的遠方給人以希望”[25],通過對晚清科幻小說中“物”的功能化想象的解讀,可以看到晚清小說家幻想愿望背后強烈的現實訴求。無論晚清科幻小說中“物”的功能化想象在今天看起來如何荒誕可笑,它們都映襯了小說家擁抱西方科技文明、憧憬美好未來、探索異域空間的最初渴望,是那個特殊時代文化的縮影。如今,類似《電世界》中描繪的改善交通、制造人工降雨、改造沙漠等美好愿景已經成為現實,而那些還沒有實現的部分,仍需我們運用科技力量,以敢于突破未知的精神氣魄去積極探索。

     

    參考文獻:

    [1] 達克·蘇恩文 . 科幻小說變形記 [M]. 丁素萍等,譯 . 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1.

    [2] 讓·鮑德里亞 . 物體系 [M]. 林志明,譯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3] 陳平原 . 從科普讀物到科學小說——以“飛車”為中心的考察 [J]. 中國文化,1996(1):114-131.

    [4] 包天笑 . 釧影樓回憶錄 [M]. 香港:大華出版社,1971.

    [5] 包天笑 . 空中戰爭未來記 [M]// 于潤琦 . 清末民初小說書系·科學卷 .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7.

    [6] 荒江釣叟 . 月球殖民地小說 [M]// 章培衡,王繼權 . 中國近代小說大系·癡人說夢記等 .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

    [7] 碧荷館主人 . 新紀元 [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8] 張衛中 . 新詞語與清末民初作家的科幻想象 [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6(6):103-109.

    [9] 郭穎頤 . 中國現代思想中的唯科學主義(1900—1950)[M]. 雷頤,譯 .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10] 朱軍 .“愛先生”與“賽先生”:近現代科學言說的形上之維 [J]. 文學評論,2020(2):153-161.

    [11] 宋明煒 . 新世紀科幻小說:中國科幻的新浪潮 [M]// 陳思和,王德威 . 文學·2013 春夏卷 .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

    [12] 高陽氏不才子 . 電世界 [M]// 李廣益 . 中國科幻文學大系·晚清卷·創作三集 .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20.

    [13] 嚴鋒,蔣原倫,孫瑋,等 . 新媒介語境下的科幻景觀與科幻文化 [J]. 探索與爭鳴,2019(8):37-66,197.

    [14] 居伊·德波 . 景觀社會 [M]. 張新木,譯 .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

    [15] 趙毅衡 . 論區隔:意義活動的前提 [J]. 西北大學學報,2015(2):54-60.

    [16] 吳巖 . 論中國科幻小說中的想象 [J].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8(12):17-29.

    [17] 方曉慶 . 晚清科學小說:急進的啟蒙 [J]. 科學文化與評論,2011(2):90-103.

    [18] 陳舒劼 .“長老的二向箔”與馬克思的“幽靈”——新世紀以來中國科幻小說的社會形態想象 [J]. 文藝研究,2019(10):77-87.

    [19] 任冬梅 . 從科幻現實主義解讀《北京折疊》[J]. 南方文壇,2016(6):46-49.

    [20] 譚光輝 . 癥狀的癥狀:疾病隱喻與中國現代小說 [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21] 海天獨嘯子 . 女媧石·乙卷 [M]. 上海:東亞編輯局,1905.

    [22] 賈立元 . 人形智能機:晚清小說中的身心改造幻想及其知識來源 [J]. 文藝理論與批評,2021(1):88-106.

    [23] 余澤梅 . 陌生化與認知:作為一種社會批判的科幻小說 [J]. 江西社會科學,2012(1):122-125.

    [24] 公奴 . 金陵賣書記 [M]// 陳平原,夏曉虹 . 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一卷).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25] 劉慈欣 . 天國之路——科幻和理想社會 [M]// 劉慈欣 . 劉慈欣談科幻 .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人妻aⅴ中文字幕| 人碰人碰人成人免费视频| a级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清| 日韩人妻潮喷中文在线视频|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主人丝袜脚下的绿帽王八奴| 2021人人莫人人擦人人看| a级日本理论片在线播放| 窝窝女人体国产午夜视频| 91手机在线视频观看| 色欲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最新欧洲大片免费在线|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晓雪老师下面好紧好湿|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精品|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在线视频|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伊人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网址免费大全|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软件|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 99re免费99re在线视频手机版| 欧美网站www|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美女高潮黄又色高清视频免费| avtt天堂网久久精品| aⅴ在线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国模大胆|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 亚欧洲精品bb| 6080yy午夜不卡一二三区|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喷水女王在线播放|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扫出来是很污的二维码2021|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猫咪免费人成网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