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藝報》相伴四十秋
1984年春,我有幸調入了政研室工作。
2024-09-24
-
三十三載,一段深情——祝賀《文藝報》七十五周歲生日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在淮河南岸龍子湖畔的安徽財貿學院工作,崗位是校報(那時還叫校刊)編輯。
2024-09-24
-
世界語的晚清民國之旅
今年8月,在坦桑尼亞阿魯沙召開了以“語言、人與環境,為了更美好的世界”為主題的第109屆國際世界語大會。
2024-09-24
-
“要干些呆事”的汪孟舒
管平湖、汪孟舒、關仲航 汪孟舒最大的興趣在古琴與文獻。
2024-09-23
-
高洪波:我的文壇師傅們——《文藝報》生活瑣憶
在《文藝報》簡易樓前。
2024-09-23
-
徐廷華:續寫父親馮友蘭的遺愿
春風文藝出版社曾于1994年以“布老虎”冠名出了一套叢書,分長篇小說和散文卷。
2024-09-20
-
韋泱:巴金先生兩題
今年恰逢巴金先生誕辰120周年,在一則巴金軼聞和一篇他不為人熟知的中篇小說《星》中,作家韋泱追憶他真誠的為人和作品。
2024-09-20
-
程千帆“偷偷”造訪人文社
幾天前,《莫礪鋒講演錄》(人民文學出版社2024年6月版)的責任編輯杜廣學說,莫老師近日將來京做新書發布會,順便請他來社里看看,因為他講“從來沒有進過北京任何一家出版社的門”。
2024-09-20
-
張昌華:編輯生涯中的溫情故事
近來翻閱故紙堆時,文學前賢的厚愛一回回撲面而來:一款簽名、一張便條、一幅書畫……還有冰心那句暖心的話: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2024-09-19
-
孫郁:京派文學的先鋒傳統
許多年前,作家格非評價汪曾祺的時候,以為其作品屬于先鋒派。
2024-09-19
-
霍麗:關于劉碩良先生的回憶與紀念
時光匆匆,一年時光倏然而逝。
2024-09-19
-
“巴金”之前的詩作
總算有一點涼風,時間過得真快,馬上就要迎來巴金先生120周歲的生日。
2024-09-18
-
“嗣音有人,流風無盡”——憶新文學運動健將劉半農
作為新文學運動的健將,劉半農可謂自學成才,雖然終年僅43歲,卻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2024-09-18
-
透過文藝作品回望抗戰歷史
又到9月18日,93年前的今天發生了九一八事變。
2024-09-18
-
《“娜拉”在中國》:大敘事下的女性解放
易卜生或許很難想到,自己在1879年所寫的戲劇《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會對一個遙遠的東方古國的現代命運產生如此強烈且深遠的影響。
2024-09-14
-
澎湃中的燈塔:《上海書評》十年文化堅守
澎湃新聞自問世以來,以“專注時政與思想”著稱,《上海書評》便是這“思想”的肉身。
2024-09-14
-
革命與母職 ——左翼文學中的“棄嬰敘事”主題探析(1927~1942)
引 言 母職,即“女性承擔人類繁衍的命運所帶來的母親身份的擔當與認同”[2],它既包括女性的妊娠、生育、撫育活動,也包括女性的母性意識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一系列關懷倫理等等,在人類繁衍與文明傳承中的作用是難以估量的。
2024-09-13
-
王靜斯:我與地壇書市的半生緣
我與地壇的初次相見,算起來已經有三十多年了——真嚇人一跳!地壇是我兒時活動范圍內可用腳步丈量的最北端。
2024-09-13
-
華羅庚的對聯與詩詞
華羅庚為陳景潤、由昆結婚寫的賀詞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數學家華羅庚文學修養深厚,喜作詩,尤擅對聯,留下了不少與文學有關的佳話。
2024-09-13
-
魯迅得過“金牌”也曾被“記過”
魯迅初入南京學堂時是學堂中年齡最小的學生,但他聰穎過人,課后從不復習功課,整天讀小說,且過目不忘,《紅樓夢》幾乎能背誦。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