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在那高高的山頂上》:平凡的人給我們最多的感動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張陵  2022年07月22日08:58

    “擺脫貧困”的現實斗爭為中國報告文學創作優秀作品創造了良好條件。作家陳果的長篇報告文學《在那高高的山頂上》脫穎而出。作品以2009年中央電視臺評選出的“感動中國人物”:李桂林陸建芬夫婦為主人公,講述了他們三十年扎根深山彝村,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描寫表現了普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扶貧”艱巨斗爭中的特殊貢獻,表現了他們崇高的思想品質和精神境界,塑造了人民教師感動中國的人物形象,把作品的主題推向時代思想的高地上。

    《在那高高的山頂上》描寫的二坪村,就是現在著名的“天梯村”。生活在這高山上的彝族人民,祖祖輩輩都無法修路,只能靠著懸崖上用藤條和木棍編成的梯子下山上山,和外界聯系。許多作品把視點都對準這幾節“傳奇般”的“天梯”,反映這座山寨觸目驚心的貧窮和落后。然而,《在那高高的山頂上》卻不過度追求“傳奇性”,而把目光聚焦在山頂上的一座鄉村小學校的兩個民辦教師身上。沒有“傳奇”,只有破舊的校舍、苦命的孩子和一天又一天的日子。這才是二坪村小學真實的故事。三十年前,當李桂林爬上天梯來這里任教時,看到只是幾間殘垣斷壁的屋子,雜草叢生,老鼠成群,一片荒蕪。人們已經差不多已經忘記了這里曾經是一座小學校。是李桂林以及陸建芬的到來,才讓人們聽到,除了牛羊的叫聲外,還能傳出朗朗的讀書聲。從此,這座山寨的窮孩子們,又找回了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和自信。

    幾乎所有貧困地區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教育嚴重落后。所有貧困在區都有一個共識,只有從教育入手,才能結束一個地區代際貧困的狀態,才能真正改變老百姓貧窮的命運。然而,貧困地區的教育扶貧脫貧問題,仍然長期得不到解決,而且越來越緊迫。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少有能在艱苦地區長期呆下來,實實在在教書育人的老師。特別是改革開放時代,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價值觀道德觀沖突加劇,多數人自然會選擇好地方發展。貧困地區師資大量流失,教育問題就更突出。而正是在這個年代,年輕的李桂林卻奔生存條件最惡劣,生活最貧困,文化最落后,教育資源幾乎等于零的二坪村而去。第二年,他的妻子,代課老師陸建華及全家都山了山,夫妻倆以常人無法想象的意志和毅力,一干就是三十年。他們把人生最美好,最華彩的時光都奉獻給了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

    《在那高高的山頂上》正是從這樣一個大時代背景下,講述他們的故事,才更加深刻地表現出主人公的情懷思想和精神。他們并不是要有光就有光神,只是兩個從普通人家那里走出來的老師,他們只是比別人更加知道,還有很多比他們窮,比他們命更苦的人,在等待著他們去幫助。他們也沒有做出什么大事,只是教那些吃不飽鈑,穿不暖衣的孩子們識字做人。他們并沒有改變世界的能力,但他們比別人更厚道更堅定走到擺脫貧困的最艱苦也是最迫切的窮山村,給孩子們帶來了福音。于是,成了老百姓心中的神。

    作品帶著崇尚英雄,謳歌英雄的深厚情感去描寫李桂林陸建芬夫婦,把他們的工作融入時代精神來表現。同時,作品也建立起一種責任心,從“感動中國”的光環中,還原他們平凡的可感的世俗生活,真實寫出他們感動社會,感動我們所有人之處。事實上,李桂林當初上二坪村,也是經過一番思想斗爭的。他在爬“天梯”時,也產生畏難情緒,也想打退堂鼓,可一碰到少數民族群眾那種懇切純真的目光,他就覺得自己“扛得過去要扛,扛不過去也要扛”,很多時候,他是咬著牙堅持下來的。一個人扛不下來,需要找一個幫手,最后,只能找妻子陸建芬。他心里也是帶有內疚的,覺得對不起老婆孩子,好在陸建芬不僅是一個明事理的好妻子,更是一個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與李桂林共識共鳴的人民教師。他們倆才共同扛起二坪村小學這片天地。而在這么多年里,他們靠著民辦老師和代課老師那點低薄的工資,不但要維持全家生活,還不是要幫助生活實在困難的學生。他們也會為生活的困窘爭吵,情緒也常常會有低落的時候,也會因長期似乎自生自長自滅而沮喪,而失望,而憤怒。但他們都最終共同扛下來了。一個“扛”字,形象地寫出了他們二人生活的艱辛,寫出他們內心的孤獨,也寫出他們的內心的強大和力量。確實是這樣,他們象所有的普通人一樣,把生活“扛”下來了,也把學校“扛”下來。一批批彝族學生,就這樣被他們“扛”到山下,考上初中,考上高中,甚至考上大學,實現了知識改變命運的理想。有意思的是,李桂林陸建芬的“夫妻學校”名聲傳遍四鄉,許多山下的孩子也爭著報名,要到這里讀書。二坪村小學“扛”成了一個“名校”。

    《在那高高的山上》特別注意描寫李桂林、陸建芬夫婦與當地老百姓群眾的血肉情感關系。在生存條件如此惡劣的情況下,能堅持下來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然而,更不容易的是,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二坪村小學辦不好其實一直是當地百姓的一個心病。誰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只有讀上書,才會有美好的未來。可是,老師們在山上呆不住,也就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但李桂林、陸建芬呆下來了,融入了當地的生活,讓老百姓看到了不一樣的老師,和老百姓產生了感情,老百姓把他們當做自家人。某種意義上,他們和老百姓的感情比自己的教學水平更為重要。由此作品想說,是當地人民創造美生活的渴望,改變命運的力量,支撐著他們的勇氣,給了他們在孤獨堅持中以無窮的力量。所有的辛苦都是為了老百姓,都是他們人生的全部價值。作品主題的人民精神正是在這樣的關系中得到凝聚和升華。

    令人感動的是,李桂林陸建芬夫婦成為“感動中國”人物以后,仍然還是二坪村小說的老師,還在孜孜不倦地上課。好象一切都沒有變。然而,變化還是明顯得,那就是,李桂林說話有人聽了。當年,他剛當上鄉人大代表時,當地村民以為他當官了。李桂林開玩笑說,當官聽我的。實際上,他多少年反映的學校的問題,幾乎很少有人管。好不容易從一個來掛職的干部那里,弄到十足水泥,用來危房改造,另擠出個操場,立起了旗桿,升起了國旗。如今,總算有人主動來聽聽他對學校,對教育的意見了。隨著“脫貧攻堅”的歷史進程,公路修起來了,“天梯”成了歷史的文物。新村建起來,過起了“小康”生活。學校也改造了,煥然一新。作品在這里倒不是在計較什么世態炎涼,而是想告訴我們,我們社會需要英模人物的引領,才能不斷進步,不斷創造。象李桂林陸建芬這樣平凡普通的人們是真正的動力。他們的良知,他們意志,他們精神,創造出這樣一個時代的機遇,打開了美好生活前景。他們不是英雄,但他們分明就是英雄。正是作品正確的歷史觀,時代觀,才寫出這些平凡的人們給我們最多的感動。

    不難看出,《在那高高的山上》借用了許多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其一、在堅持真實的前提下,把筆觸伸入人物內心里,用富有魅力的語言,細細展開,托出人物的個性。例如“夫妻學校”一節,寫李桂林為了不耽誤半天課,要連夜趕回二坪村小學,作者寫道:“過了第一道天梯,就要靠手電指路了。偏在這時,李桂林右腿抽起筋來。李桂林雙手死死掐住腿肚子,過了幾十秒鐘,劇烈跳動的肌肉才慢慢歸于平靜。雖然痛出一身汗,李桂林還是讓自己保持清醒:抽筋很可能”再次襲來,如果在天梯上與他狹路相逢,那就不是出一身冷汗的事了。”這一夜,他就是在天梯邊上過的。這一段描寫,細膩地表現出主人公對學校的上心,超過了自己的安危性格特征。其二、小說的手法還有體現在細節上,如李桂林一個人在上同時,常常一口氣煮二十多個土豆吃一天,節省出做飯時間。結果,常常被老鼠吳偷吃掉。他不得不用重東西壓住鍋蓋,不讓老鼠撬開鍋蓋,老鼠生氣了,把他的碗打破了。從此,李桂林每天只能用破碗吃飯。這個細節,一下子將學校生態環境,和主人公的處境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寫課本是李桂林想盡辦法弄來的,這批學生用完要傳給下一批學生,非常寶貴。學生為了保護書本,盡量減少翻書的次數。這種只有細心觀察才能得到的細節,只有在二坪村小學才會存在。可見李桂林辦學之難,是難到家了。還有陸建芬往女生頭上倒油,幫發生處理個人衛生的細節,寫出了師生之間那種情感。類似這種細節,在李桂林、陸建芬描寫中,隨處可見,信手拈來。其三,注意提煉文學化語言突出人物個性特征。李桂林看上去是個文弱書生,其實性格“直脾氣倔”。作家說他是“從來是遇上獅子老虎都敢迎上去,偏是怕在路上不小心踩著了一只螞蟻”。其四,作品許多描寫,也得到散文藝術的支持。作家有著較深厚的文學功底,很善于寫景狀物,營造出氛圍和詩的意境。正是大量借用其他文體的表現手法,作品主人公形象特別容易走進讀者的心里,留在讀者心里,他們的故事也就能夠更好地觸動人的心靈。在許許多多反映扶貧脫貧題材的報告文學中,《在那高高的山上》呈現出獨有的藝術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