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魚小玄:詩歌若珠玉之珍澄,花事之綺濃
    來源:《詩探索》 | 魚小玄  2022年06月01日07:48
    關鍵詞:魚小玄 詩歌

    原標題:專訪||詩人魚小玄

    魚小玄,詩人、作家、插畫家,1989年5月出生于江西贛州。詩作見于各類刊物及選本,在多家報刊設有散文專欄,多次受邀為刊物書籍繪制插圖,舉辦過多場個人攝影繪畫作品展。獲北京大學未名詩歌獎、中國紅高粱詩歌獎等文學獎項。

    1、你是從哪一年開始詩歌寫作的?最早激發你寫詩的靈感是什么?

    詩歌寫作對于我而言,是一條漫長悠遠的故鄉河。河畔朝晨牧笛聲聲,暮夜霞色瑰麗,這河穿梭在歲月川嶺間。溯流而上,它源起云霧生萌的山谷,那山谷是我的搖籃童年。

    一九八九年的夏天,南風吹緋了夾竹桃花。那時我年輕的媽媽,她愛穿碎花棉布衣裳,燙了微卷的頭發,抱著剛出生的小小嬰兒念起自編的童謠:“小寶貝小寶貝,冰糖加玫瑰。小貝寶小貝寶,玫瑰加大棗。”“說你乖,你不乖,把你推,你一歪,要你睡下去,你又坐起來”。媽媽說我在她肚子里的時候,她每天都誦讀各種詩歌、童謠、童話,在誦讀中撫摸著自己漸漸隆起的肚子,她覺得當媽媽就是用最歡美的事物去迎接小生命的降臨。世上最歡美的事物是什么呢?當然是詩歌。

    我不知道每個人的記憶是否都能回溯到咿呀學語時,而我的確可以。我現在依然清晰記得小時候,大約我兩歲時,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沒有空調的夏天,老電風扇吱吱呀呀轉著,我從小小嬰兒長成了愛在竹涼席上打滾,數著星星仿佛見到閃爍精靈的小女孩兒。我已經不滿足媽媽給我念順口溜般的童謠,爸媽就買來許多童話磁帶,當時時興的大型雙卡錄音機,伴著磁帶旋轉“沙沙”聲,世界文學史上那些最經典的童話就這樣流淌入了我的童年。

    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海的女兒、小意達的花兒、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紅帽、愛麗絲夢游仙境、格列佛游記、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綠野仙蹤……據說我兩歲多時,已經可以自己完整復述出《海的女兒》這篇童話,并且將童話拆成童詩,用奶萌柔軟的娃娃音,重新繪聲繪色講給爸爸媽媽聽:“小小美人魚/在海邊/海邊大大浪/她是公主呀/遇到王子了/魚尾巴不見了/魚公主會跳舞了……”

    我三歲以后,爸媽工作忙,我就常常待在外婆家。外婆家有一架樟木書柜,三歲小孩正是愛鬧的年紀,我最愛翻箱倒柜那些我還不識字的藏書,翻著翻著能在樟木清香的櫥柜中枕著書睡著。三歲時外婆開始教我讀古詩詞,后來外婆跟我聊起當年的故事,她說:“你現在這么會寫詩哪是你媽教的,當初你才三歲,我教你念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你念三遍就搖頭晃腦能背誦啦。”

    我家中藏書有一套比我歲數大一點,一九八八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泰戈爾作品集》,扉頁插圖是徐悲鴻創作于1940年的紙本設色畫《泰戈爾像》。聽爸爸說是他年輕時從圖書館借閱,因為愛不釋手所以買回家自己收藏了。如今這套書紙頁泛黃,書脊還殘貼著圖書館舊標簽,它是我成長歲月里的識字字典,小時候我開始認字寫字,書桌上一邊放著《新華字典》,一邊就放著這套書。泰戈爾也因此成了我詩歌人生中,第一位劃槳帶我駛入詩之滄海的大詩人。

    “夜來了,我的臉埋在手臂里,夢見我的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緩緩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帶著滿載著夢的籃子。”泰戈爾《新月集》中的這首《紙船》,是我六七歲時練習寫字,稚嫩的小手握著鉛筆橫豎撇捺,在田字格上抄寫得最認真的字句。

    而我第一次正式在刊物發表詩作,也是與我爸爸有關。從小學開始寫作文起,我就迷上了寫作,我的作文是全班寫得最長被語文老師朗誦最多的。1998年6月,微軟發布了Windows 98操作系統,1998年是電腦互聯網界的一個時代界標,也是那年,爸爸買了第一臺電腦,實達牌臺式機。我第一次投稿,就是爸爸用五筆字型輸入法與Windows98操作系統,在電腦上將我的手寫作文排版打印成文稿再投遞出去。我從十二歲起,開始陸續發表散文小說在當時的《少年文藝》《語文報》《作文通訊》《初中生之友》等少兒校園期刊上。那時爸爸非常鼓勵我寫作投稿,為我打印文稿,幫我修改錯別字標點符號,他理工科出身,但給了我許多他發自內心對文學熱愛的第一讀者建議。

    2003年11月,華東地區優秀語文期刊《讀寫月報》上,我發表了第一首詩作《一縷星光》,這是一首短短二十行的小詩。還記得寫這首詩時,我已長成了騎自行車上晚自習的中學少女,長發披過肩。去往學校的路邊種著高高玉蘭樹,春夜暖風熏開了玉蘭花,玉蘭花雪紗霓裳,仿佛群群白鴿子撲向星光織縷的夜空。那一刻少女一邊騎車一邊覺得該寫些什么,那一刻少女心忽然怦怦跳個不停直到今天。

    2、請選擇2—3位對你的詩歌創作最有影響的古今中外詩人或藝術家。

    我四歲時,爸媽送我去少年宮,報了美術班、手風琴班、舞蹈班,是我正式接觸各門類藝術的開始。

    從四歲到十八歲讀大學前,幾乎每個寒暑假日,我都跟著美術老師在繪畫中度過。四歲開始學畫,先學的是傳統中國畫,《芥子園畫譜》是我的第一本美術教科書。唐寅、文征明、仇英、八大山人、徐渭、齊白石、張大千、任伯年、傅抱石、黃賓虹、潘天壽……這些都是五歲的我似懂非懂翻過的水墨畫冊。那時小小的我,一捆捆宣紙點墨蘸彩,最愛還是臨摹齊白石老爺爺,畫魚畫蝦畫小蝌蚪找媽媽。

    幼兒園大班五歲時,我在學習繪畫之余,開始學拉手風琴,跟著大學音樂系的一位教授。那年老舊的紅磚房子里,音樂教授老師拈起指揮棒,他帶有布爾什維克式的浪漫,最愛前蘇聯歌曲。我們的兒童手風琴樂隊分成幾個組,常常進行多聲部合奏練習:《喀秋莎》《山楂樹》《三套車》《紅莓花兒開》《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五歲半時我學會了拉《歡樂頌》,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詩歌,貝多芬為之譜曲的交響樂章;六歲的我是在莫扎特歡快旋律《小步舞曲》中長大;七歲的我成了長頭發系紅領巾的小女孩,可以拉著手風琴在班級匯演中自唱李叔同作詞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八歲時媽媽給我的兩根辮子扎上了彩綢蝴蝶結,我要參加手風琴考級了。那時為了考級新買的沉甸甸手風琴現在還保存在家里,是上海手風琴廠生產的百樂牌手風琴,60貝斯3排簧34鍵,“百樂”是英語parrot(鸚鵡)的音譯,寓意像鸚鵡一樣帶來歡唱。我第一次考級曲目選了《梁山伯與祝英臺》,西方交響樂與中國民間戲曲音樂結合的協奏曲,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長亭系別……那時候花了長時間練習,八歲的我一遍遍拉奏這篇長長的古典韻律音樂詩。直到如今長大了,我寫詩時還常常聽這柔婉纏綿的旋律,它仿佛是我整個詩樂人生的永恒前奏。

    六歲時我還報了舞蹈班,我從小就是個文藝精力旺盛的小孩子,自己主動要求爸爸媽媽給我報各種藝術班。穿上雪白芭蕾舞裙的小女孩,將頭發盤起,像小小天鵝一樣踮腳旋轉在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鵝舞曲》《胡桃夾子》《睡美人》門德爾松《仲夏夜之夢》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我還記得自己點著輕盈舞步長大到十五歲那年,高一第一學期,我成了每天帶領大家早讀的語文課代表,嶄新語文課本上出現了我最愛吟誦的臺灣詩人鄭愁予的詩:“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那時全校文藝匯演,我被挑選跳了一支民族舞蹈,湖藍色的舞蹈裙擺如江浪,我舞蹈的是羅大佑演唱的臺灣民歌,歌詞為臺灣詩壇泰斗余光中先生名篇《鄉愁四韻》:“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酒一樣的長江水,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

    從幼兒園到小學時,我還是少兒童聲合唱團的成員。那時音樂老師踩著老式腳踏風琴,在琴房中指導小小的我們,一遍遍進行音準、節奏、音色、聲部之間的和諧排練。我最期待合唱團登臺,小女孩們都穿上白天鵝蓬蓬紗裙,蝴蝶結的紅皮鞋,臉上撲紅彤彤的胭脂,而小男孩們穿著白襯衫,頭發梳成小大人的模樣,大聲合唱著《小白船》《雪絨花》《北京的金山上》《讓我們蕩起雙槳》。記得六歲合唱《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時,我甜甜唱著歌,還拎著打擊樂器三角鐵,敲著銀鈴般叮咚顫音:“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童聲瑯瑯唱著如詩的歌謠。

    讀小學以后的連續幾年暑假,我跟著一位漫畫家老爺爺在學習漫畫創作。他家住在老城區,頂樓露臺搭了葡萄架子,還搭了一間畫屋。暑天葡萄葉子綴成濃蔭,黃鸝鳥在籠中唱著夏歌,小小蝸牛會爬上我們創作漫畫的木頭桌上。那時我大量練習的是國內老一輩漫畫家的作品:豐子愷、張樂平、葉淺予、華君武、丁聰……有一次我的漫畫作業就是摹繪《三毛流浪記》連環畫。那時背著綠色帆布畫板的我,畫板里頭夾著幾沓畫紙,漫畫課結束,回家的路上最愛流連于老街舊巷,煙火紅塵的人物景色紛紛入過我的兒時漫畫:挑擔賣菜的老爺爺,搖蒲扇的老奶奶,穿粉裙子的荷花姐姐,用漁網捕捉星星的孩子們,掛在桂花樹上的月亮船……小學五年級時,我畫了一幅自己取名為《大森林的樹精靈》的兒童畫,獲過全國少兒繪畫比賽金獎。那時小小的我整日沉浸在童畫世界中,最愛創作連環畫故事繪本,再配上許多詩般的文字,現在想來,那些應該是我最早動筆所作的童詩了。

    我升入初中以后,開始跟著一位大學美術教授學畫畫。因為少兒類美術階段班我都學完了,爸爸于是托熟人找到一位大學美術系的教授老師,他那時長期開著美術培訓畫室,畫室里都是要報考美術專業的十七八歲高考生,破格收下了剛從小學升初中的我。

    所以我的中學時代,是拆開一盒6H--12B十八種鉛筆,對著石膏幾何體從點線面打輪廓開始的。安格爾《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我完成的第一張素描肖像畫,這位十七世紀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抱著小提琴藏在畫室書櫥厚厚一摞畫冊的某一頁,老式風扇在天花板吱呀轉著,十三歲暑假的蟬鳴夏日,我忽然翻到了他。梵高《星月夜》,那星云也鋪在了我十四歲做夢的夜空;我的連衣裙柔柔翩翩的十五歲,水光浮幻間畫筆下綻放出了莫奈《睡蓮》;我的十六歲仿佛一只青春小獸,在馬蒂斯《紅色餐桌》上涂抹絢爛顏色;十七歲時偷偷望著班級后排那位也愛文學的男生時,我畫下了維米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直到十八歲高考,我去了江南水鄉一所大學,我又回到了詩行流淌的文學,成了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學生。

    在我的成長歲月中,雕塑也是我自小癡迷熱愛的一門藝術。我的小學初中是在一所大學的附屬學校就讀,每天放學都要穿過偌大的大學校園回家,那所大學美術系的老教學樓就在我放學必經的路上。紅磚房掩映于柚子樹林中,春天柚子花繁繁開著,花瓣瑩白皎潔,南風吹得如落雪般鋪了滿地。柚子樹下有一座巨大的青銅雕塑,是美術系師生的作品,我小時候最愛坐在這雕塑下讀書,那雕塑原型是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向詩人但丁致敬之作,坐在巖上皺眉沉思的“思想者”。

    那時全市各種美術班并沒有教小孩子學雕塑的,我就常常在放學時溜入美術系的老教學樓里,一間間教室,有圍著模特素描寫生的,有濃重油彩凃繪西方油畫的,有工筆細致勾勒花鳥的。一來二去許多人都認識了我這位“特別熱愛藝術的小朋友”,而我最愛去雕塑教室,觀摩大人們揉捏刻雕這種古老厚重神秘的立體造型藝術,“米開朗基羅”是我九歲時認識的大朋友,“文藝復興”四個字,是我小學時就在大學美術系教室黑板上學到的新詞。

    這些年,長大以后的我一直在不斷學習各門類藝術:夏加爾的亦幻亦真、弗里達的熱帶絢爛、歐姬芙的巨型曼陀羅、穆夏的新藝術運動、草間彌生的波點藝術裝置、東山魁夷的散文與風景畫、侯孝賢的古典美學長鏡頭、北野武的油畫般定格畫面、是枝裕和的日式低飽和調色、薇薇安邁爾的街頭紀實攝影、上田義彥的詩意商業攝影、宮崎駿的龍貓、奈良美智的小女孩、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建筑、藤森造信的自然童話建筑、LucieRie的靈魂陶藝、川瀨敏郎的禪意花道、舒伯特的夜鶯頌、德彪西的牧神午后、馬修連恩的紀錄片配樂、宗次郎的陶笛……藝術家們是我永遠認識不盡的靈魂伙伴。

    繪畫授我色彩詩,音樂授我旋律詩,舞蹈授我姿態詩,歌唱授我聲樂詩,雕塑授我捏刻詩,攝影授我影像詩,陶藝授我泥火詩,布藝授我拼裁詩,刺繡授我針線詩,花道授我植物詩,建筑授我立體詩……在我從小的認知中,詩人就是藝術家,藝術家就是詩人,兩者并無分別。就像天文學中,每顆星星是不同分類,有恒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距離地球不同億萬光年。但在四歲拿起畫筆的小女孩閃爍雙眸中,每顆星星都值得凝視許久,每顆星星都等同浪漫璀璨宇宙。

    3、你寫詩一揮而就,還是反復修改,還是有其他寫作方式。

    一、天地入詩:莊子說“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黃帝堯舜之所共美也。”我兒時學古文,最愛瑯瑯誦讀南北朝蒙學經典《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這篇王羲之書法中選取一千個漢字所編的長韻文,令我從小就覺知,詩是俯仰天地騁懷寒暑而得。

    二、山水入詩:唐代詩人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采采流水,蓬蓬遠春,碧桃滿樹,流鶯比鄰。”明代畫家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大抵詩以山川為境,山川亦以詩為境。名山遇賦客,何異士遇知己?”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寄情山水是我對詩的歲歲深情。

    三、田園入詩:金代詩人、史學家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蘇軾云“淵明詩初視散緩,熟讀有奇趣,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以硯為田,以筆為犁,人生歸去來兮是詩鄉。

    四、丹青入詩:二十四史之一《漢書》“竹帛所載,丹青所畫。”唐代畫家張延遠《歷代名畫記》“夫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故能書者皆能畫。”清代詩論家葉燮《原詩》“畫與詩初無二道。畫者,天地無聲之詩;詩者,天地無色之畫。”文人詩畫,是我下筆忘返的美學藝境。

    五、古建入詩:明代造園家計成所著《園冶》“多方題詠,薄有洞天,常余半榻琴書,不盡數竿煙雨。”清代沈復《浮生六記》中寫蘇州滄浪亭“亭在土山之巔,周望極目可數里,炊煙四起,晚霞燦然。”中式古建筑亭臺樓閣、牌匾碑刻、帷幔屏風、文玩字畫處處見詩,這些年我一直在尋訪各地古建筑,也是我走不盡的尋詩之旅。

    六、花卉入詩:明代袁宏道《瓶史》“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夫花之所謂整齊者,正以參差不倫,意態天然,如子瞻之文隨意斷續,青蓮之詩不拘對偶。”清代張潮《幽夢影》“花間選句,盡來珠玉之音;月下題詞,已滿珊瑚之笥。”屈子佩蘭、陶潛采菊、周敦頤愛蓮、林逋梅妻,而今我作為女詩人,我常常彩繪詩箋贈友,古時“薛濤箋”又稱“浣花箋”。

    七、酒醪入詩:宋人方勺《泊宅編》“白樂天多樂,詩二千八百首,飲酒者九百首。”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苕溪漁隱叢話》“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詩酒趁年華,循著二十四節氣更迭,自釀應時的花酒果酒是我為詩助興的習慣。

    八、茶茗入詩:早在西晉左思《嬌女》中就寫茶“止為荼荈據,吹噓對鼎立。”唐代著有《茶經》的茶圣陸羽,被稱為“竟陵野老,詩茶一生”。清代書畫家鄭板橋有詩曰“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歷代茶詩不勝枚舉,這些年我尋訪過各地茶園,自己種茶、采茶、炒茶、煎茶,熟諳茶道文化,茶席即是我的詩書案幾。

    九、肴饌入詩:儒家經典《禮記》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南宋文人林洪著有食譜《山家清供》,記載南宋文學家楊萬里“楊誠齋詩云,甕澄雪水釀春寒,蜜點梅花帶露餐。”清代詩人袁枚《隨園食單》寫“唐詩最佳,而五言八韻之試帖,名家不選,何也?以其落套故也。詩尚如此,食亦宜然。”我熱愛烹飪,自創過許多以詩命名的文人菜,常常邀請詩友宴席。桃花流水鱖魚肥,我品嘗享受各番詩味。

    十、琴樂入詩:我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墨子·公孟》“弦詩三百,歌詩三百”。《文心雕龍·樂府》“凡樂詞曰詩,詩聲曰歌。故知詩為樂心,聲為樂體。”李清照《詞論》“蓋詩文分平側,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詩詞與音樂是姊妹藝術,我自幼學琴,長大后作詩奏琴,無韻不成詩,音韻之美令我沉醉。(篇幅所限未完待續)

    4、你如何看待生活、職業與你詩歌寫作的關系?

    我的第一份職業很浪漫,是藝術行業。那年我二十二歲大學畢業,去了上海靜安區一家畫廊藝術機構,一棟民國歷史文物保護建筑紅瓦粉墻尖屋頂的百年洋房老別墅,我的工作是擔任藝術期刊的編輯并協助策展。一百多年前那一帶屬英法租界區,滬式石庫門舊巷弄,無軌公交電車穿梭在法國梧桐的厚厚落葉中。那時我常常從畫廊步行走過幾條街,走過一間意大利人開的面包屋拿杯西西里風味咖啡,咖啡還沒喝掉一半,就能走到張愛玲一生中最主要幾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紅玫瑰與白玫瑰》《金鎖記》創作時居住的常德路195號愛林登公寓。畫廊每天都有畫家來上門會談,定期舉辦藝術沙龍,依然保留著木地板舊花磚的老別墅頂樓是供畫家們作畫的大畫室。借古開新西畫東漸的海派畫界,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黃賓虹、張大千、林風眠、劉海粟、潘天壽、江寒汀、吳湖帆、謝稚柳……近代山水畫宗師黃賓虹曾寫過一篇文章《滬上名流之畫》開篇便言:“畫士游蹤,初多萃聚通都。互市以來,橐筆載硯者,恒紛集于春申江上。”我采編過許多滬上畫家往事,尋訪過許多滬上畫家舊居,黃浦江仿佛畫筆,將外灘十里洋場涂得流光溢彩,我最愛走過情深深雨濛濛的外白渡橋,將蘇州河沿岸的新舊申城記繪在自己畫簿上。那時我為藝術期刊設計過許多版詩畫專題,比如與任伯年、虛谷、蒲華合稱“海派四杰”的吳昌碩,一生摯愛梅花,他的詩畫中以梅花為主題占了三分之一。比如艾青在《彩色的詩》中評述林風眠畫作時感嘆:“也有堤柳的嫩綠,也有秋日的橙紅,也有荒涼的野渡,也有拉網的漁人。”比如民國時期1929年4月,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在上海開幕,徐志摩就是展覽的籌辦人之一。當時徐志摩還創刊了一份報紙《美展》,豎行繁體油墨印著“每張售洋一角;地址上海南市國貨路;編著者蔡元培、豐子愷、徐悲鴻、邵洵美……”我曾在老上海文廟的舊書市集淘到了它,如今這份百年泛黃的老報紙,仿佛一錠走筆詩畫的松煙古墨,被我珍藏在歲月抽屜里。

    我的第二份職業很新潮,是互聯網行業。全球科技創新帶來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如同High-Speed Railway,二十多歲出頭的我乘坐時速350km/h滬杭線來到了大潮壯闊的錢塘江。那時杭州錢塘江南岸正建設著一塊面積3.908平方公里的互聯網技術研發高地,我入職了網易13.5萬平方米大樓的杭州研發中心,與之相鄰是阿里巴巴園區,馬云、丁磊掌舵的兩艘巨型航母駛向未來世界,我成為了網易新聞編輯。如今這里已成了一個5G技術、信息軟件、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電子商務、數字文娛構成的營收達2000億以上的互聯網小鎮。我小時候讀霍金《時間簡史》,曾深深癡迷于量子宇宙,互聯網為我插上了想象力的巨型羽翼,令我仿佛身臨其境進入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天空之城、英國女作家JK羅琳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好萊塢著名導演卡梅隆的阿凡達星球。我寫出了許多童詩,繪出了許多動漫插畫。美國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創作了一部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Metaverse,它是由詞根“meta”和“宇宙”(universe)合并而來,中文譯為:元宇宙。

    我的第三份職業很書香,是圖書出版行業。領略過互聯網世界后,宇宙浩瀚的大千世界令我更加著迷,我又去了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的藍獅子圖書出版機構,成為了圖書編輯。我在第五編輯部負責文史類圖書,我編輯的第一本書,是畢業于北京大學計算機系的作家、媒體人、單向街書店創辦人、《十三邀》訪談節目主持人許知遠的專欄隨筆集《祖國的陌生人(增補版)》。書籍勒口處,我這樣寫下了編輯薦語:“許知遠在中國的土地上有過極為漫長的游歷,在這本書里,你可以讀到作者遇到的形形色色的路人:村長、失業者、礦工、餐館老板、發廊女、退伍老兵、移民、作家、小鎮青年……作者與他們交談吃飯,走入他們的生活,記錄他們的人生片段。從黑龍江到云南,從冷冽的東北雪國到潮濕的云南腹地,從城市一隅到小鎮鄉間,這是一次斜穿中國的漫長旅程。”

    后來我也走入了屬于自己的斜穿文化藝術的職業之旅。我開始與朋友合作到主導各種文創項目,設計民宿、咖啡屋、藝術空間;編劇執導紀錄片;策劃音樂節、藝術節、文創市集;策展畫展、攝影展、匠人手工藝展等。在職業范疇中,我的業界朋友給了我許多好玩有趣的稱呼:詩人導演、作家編劇、視覺造夢家、小仙女策展人、童話設計師……

    所以我的生活職業與詩歌寫作是什么關系呢?詩歌寫作給了我一對精靈羽翼去遨游,令我的人生并不局限在某一份行業某一塊地域,我得到瑰麗濃厚的各色顏料去繪筑彩虹橋,這橋助我涉過歲月長河,走向文學藝術的深耕創作。文學藝術的深耕創作,其實才是我真正的職業終極。

    5、你關注詩歌評論文章嗎?你寫詩歌評點、評論和研究文章嗎?

    我是大學生詩人、校園詩人出身,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給了我厚重扎實的文學訓練,大學時我曾擔任校級文學社社長,文學社團經歷給了我浪漫綺麗的校園時光。我的大學時代各地高校文學社團交流密切,我參加過許多高校研討交流詩會,比如北京大學五四文學社、復旦大學復旦詩社等,認識了那時各高校眾多優秀的大學生詩人。如今他們許多人依舊在寫詩,我仿佛依舊在上著一堂漫長的,似乎永遠不打下課鈴的詩歌寫作課,這堂課覆蓋了我整個青春歲月。

    那時也是中國詩壇的BBS論壇時代、博客時代,我在大學時就熱愛在各詩歌論壇貼詩、寫博客,因而結識了許多天南地北的詩友,大家互相評詩如親密同窗。相比如今更加紛繁的詩歌現場,那時我所收到的,大多是同為大學生詩人或文藝界前輩師長,發自真摯詩心的優質詩歌評論評點。

    工作后我的職業令我接觸到更遼闊的文學藝術界,在與各文藝界好友合作過程中,我寫下了許多詩意深濃的文藝評論。比如為電影導演朋友寫影視評論,為原創歌手朋友寫音樂評論,為畫家朋友寫美術評論,還有戲劇評論、舞蹈評論、攝影評論、民藝評論、美學美育文章等。我多年一直保持著日常閱讀歷代詩學論著文獻的習慣,研究讓我遁入字詞夢境。

    完整嚴謹的大學文學教育,真摯優質的校園詩壇社交,瑰麗迷人的文藝職業經歷,詩學論著的日常閱讀研究。它們皆如舟子,載我搏擊語言海洋的風雨潮浪,載我探覽美學宇宙的星辰霞云。

    6、你如何評價現在的中國詩壇?

    我是一位大自然與土地的吟游詩人,這些年我一直在做民俗文化的保護,我尋訪過數百個傳統古村落,拜訪過近千位民間手藝人,迄今寫了近百萬字的詩文考察筆記。

    我去過浙北南潯,跟老匠人學習湖筆制作技藝;我去過皖南歙縣,黃山松枝燒制的松煙墨可繪遠山蒼茫;我去過宣城涇縣,青檀樹皮七步曬紙薄如蟬翼;我去過嶺南肇慶,宋代詩人張久成感嘆“端溪古硯天下奇”。

    我去過湖北黃梅縣,唱天仙配又唱女駙馬;我去過蘇州老街,沉醉于三弦琵琶的說噱彈唱;我去過云南石林彝族自治縣,撒尼彝語的阿詩瑪舞劇是長篇史詩;我去過浙江舟山,聽嵊泗漁民的漁歌《十二月魚名調》;我去過福建泉州,在鯉城夫子泉茶館聽南音傳習人唱《清平樂》;我去過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尋聽陸游《老學庵筆記》中所記載的“仡伶”(侗人自稱)集體做客唱歌的侗族大歌。

    我去過臺灣阿里山,與茶農尋茶于《臺海使搓錄》之赤崁筆談所載:“水沙連茶在深山中”;我去過紹興會稽山,在老酒坊酌過越王勾踐“投醪勞師”的女兒紅花雕酒;我去過德清莫干山,賞景張大千《莫干新夏》畫上題識:“竹引泉聲到枕邊,月簸花影到窗前。莫干忽漫逢新夏,紅白滿山開杜鵑”;我去過秦嶺終南山,跟著老道醫在“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處尋辨草藥。

    我去過川西平原,穿針走線觀摩以古代名家畫作如蘇東坡的怪石、鄭板橋的竹石、陳老蓮的人物等為粉本的蜀繡;我去過三晉大地,坐在炕頭捏蒸傳統面點忻州花饃;我去過浙南甌江,看瓷匠揉捏燒制晶瑩如玉的梅子青釉龍泉青瓷;我去過蒼山洱海,跟著染匠用寥藍作染料浸大理白族扎染;我去過湘西鳳凰,學著苗寨銀匠鍛打鏨刻銀花銀飾銀鳳冠……

    這就是令我入迷的中國詩壇,它天南地北廣袤無垠,我常常遇見百工百匠的“手藝詩人”,讓我有無數詩篇覽不盡寫不盡。

    7、請寫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三個詩歌寫作要素。

    一、靈魂之熱忱 二、珠玉之珍澄 三、花事之綺濃

    靈魂之熱忱:曾經有個中文系小女生,十九歲時成為了校級文學社社長,她的文學社取名叫“穆旦文學社”。起初社員只有五十人,兩年后這個文學社成了全校最大社團,社員五百人,入選了全國大學生百強文學社。她最愛組織社員開各種詩會,四月在燭光中紀念海子,六月讀金子美玲童詩。歲月莞爾過去一輪,她卻依舊心跳怦怦仿佛昨日般想起與文學社員們一起讀博爾赫斯《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我給你我設法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不營字造句,不和夢想交易,不被時間、歡樂和逆境觸動的核心。”讀杰克·凱魯亞克《在路上》:“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瘋瘋癲癲的,他們熱愛生活,愛聊天,不露鋒芒,希望擁有一切,他們從不疲憊,從不講些平凡的東西,而是像奇妙的黃色羅馬煙火筒那樣不停噴發火球火花。”

    珠玉之珍澄:第十屆中國紅高粱詩歌獎獲獎時,曾經的文學社長小女生長大了,她含著淚在獲獎感言中寫了這段:“感謝詩探索,這是一位從小極愛寫詩的女孩長大后收到的最閃耀最貴重最值得佩戴給所有人看的禮物。這份禮物也是作為女性最值得一生自豪的飾物,它是由你們特意為我重新雕琢過的一副新項鏈,上面還特意掛上了一枚鑲嵌了天真、爛漫、舒展、詼諧、灑脫、新奇、恣肆的更加沉甸甸的詩心。”

    花事之綺濃:她的媽媽抱著小小嬰兒的她讀童詩童謠時,南風吹緋了夾竹桃花;她的外婆教三歲的她念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時,外公在陽臺種的紫色牽牛花吹著小喇叭;她四歲坐在爸爸自行車前座去少年宮報美術班時,路過荷花小蝌蚪都入了水墨畫;她六歲在少兒童聲合唱團時,唱起了“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她七歲在手風琴班時,快樂地拉起蘇聯歌曲《紅莓花兒開》;她小學放學后在大學美術系羅丹雕塑旁看書時,柚子花繁繁如雪落下;她中學時代發表第一首詩作《一縷星光》時,少女過肩長發去晚自習的路上玉蘭花雪紗霓裳;她十九歲獲得北京大學未名詩歌獎時,燕園未名湖畔杏花濃濃;她二十歲受邀赴臺灣參加兩岸青年學生文學營時,臺北陽明山竹子湖的海芋花隱沒在太平洋所涌的海霧里……第十屆中國紅高粱詩歌獎獲獎詩作中,她在一首詩《綺事》中這樣寫:“她窗前正盛放的,枝椏亂顫的粉桃花……”

    8、請提供你自寫作以來的10首代表作題目,請注明寫作年代。

    《一縷星光》2003.11.1;

    《肥鵝進了幼兒園》2008.7.2;

    《哥哥》2009.2.26;

    《漿果姑娘》2011.2.24;

    《鮫人記》2020.5.1;

    《一斛珠》2020.5.15;

    《綺事》2020.9.5;

    《濃霧的村》2020.10.6;

    《種葵花的小妻子》2020.10.16;

    《我愛你,仿佛畫匠來過村莊》202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