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元宇宙與元敘事
    來源:文藝報 | 龍迪勇  2021年12月01日08:42
    關鍵詞:元宇宙

    為了更好地研究某一問題,我們往往需要從產生該問題的世界中超脫出來。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各式各樣的“元問題”和“元研究”產生。所謂“元”是英文meta的中譯,意思是“在……之上”“在……之后”“超越”“后設”等,而所有的“元問題”和“元研究”都涉及闡釋、分析和反思,涉及自我指稱或自我分析,因此,“元圖像”即“關于圖像的圖像”,如西班牙畫家委拉斯凱茲所畫的《宮娥》;“元電影”即“關于電影的電影”,如意大利導演費里尼執導的電影《八部半》;“元小說”即“關于小說的小說”,如法國作家紀德創作的小說《偽幣制造者》,等等。近來,由于互聯網關注、資本加持而瘋狂走紅和流行的“元宇宙”概念和“元宇宙”現象,也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要理解“元宇宙”,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宇宙”。所謂宇宙,其實是我們生存其中的現實世界的總稱,是一個具有獨特物質(暗物質)構造和獨立時空結構的世界,正如《淮南子》所云:“上下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關于宇宙的起源和未來走向,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盡管科學家們很早就開始了探索,但至今尚沒有達成統一的意見。這一方面當然是由于宇宙問題本身的復雜性,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研究者本身也生存于宇宙之中,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就像人不能拔著自己的頭發逃離地球一樣。因此,要考察宇宙和“元宇宙”問題,我們還得從現實宇宙中超越出來,真正從“元”的角度,即從另一個世界、另一個時空的角度去觀察,才能得其精髓和要義。

    當然,所謂的“元宇宙”并不是存在于現實世界之外的另一個物質性宇宙,而是一種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智能耳機、VR眼鏡、腦機接口等現代設備,而達成的虛擬仿真效果,即我們的意識被傳送到一個虛擬世界,在這個超越現實世界的虛擬宇宙中,我們可以選定自己的形象,以區別于現實中的其他身份生活于其中,體驗很多在現實世界不可能發生的精彩故事,獲得很多在現實世界中不可能獲得的異樣體驗……正如有人所認為的:“元宇宙”其實就是沉浸式的“劇本殺”。

    有關“元宇宙”的原始定義,一般認為是由美國小說家尼爾·斯蒂芬森在其出版于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中首先提出的。《雪崩》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不久的將來,那時的美國已經成為一個車水馬龍與頹廢荒涼并存、尖端科技與低俗野蠻混雜的地方,美國政府則已經公司化,且淪為二流企業,為大財團大公司服務;然而,在這片喧囂混亂的土地之上,還存在另一個無比廣闊、極其自由的國度:一個由電腦和網絡構成的虛擬空間。小說主人公希羅(Hiro)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名披薩送貨員,同時也是一名天生的黑客和武士。當致命的雪崩病毒蔓延并威脅到虛擬現實本身時,希羅就成了制服病毒、拯救世界的人,小說敘述的是希羅穿行于兩個平行世界的故事……正是在《雪崩》中,尼爾·斯蒂芬森提出了“元宇宙”概念來指代與現實世界同時并存的平行世界。

    小說《雪崩》出版之后不久,由沃卓斯基兄弟導演的電影《黑客帝國》于1999年震撼上演,更是把發生在網絡空間中的平行世界的故事敘述得曲折離奇、精彩異常。由于電影《黑客帝國》大獲成功,華納兄弟公司又于2013年適時推出《黑客帝國》第二部《重裝上陣》與第三部《矩陣革命》,從而把這個有關現實世界與網絡“矩陣”關系的平行故事演繹得全球皆知。事實上,按照尼爾·斯蒂芬森的定義,《黑客帝國》系列片所講述的正是有關“元宇宙”的故事。

    如何才能在一個虛擬的網絡世界中擁有和現實世界一樣、甚至超越現實世界的經驗和體驗呢?我們的回答是:通過敘事。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如果沒有經歷或體驗敘事,哪怕是進入到了虛擬世界之中,也不會有生動難忘的人生體驗。事實上,正是通過敘事,正是通過感受那些或喜或悲、或成功或失敗,或浪漫或平庸的故事,讓進入到虛擬世界中的人增加了經驗、豐富了人生,從而擁有了在現實生活世界中不可能擁有的人生經歷。那么,要敘述一個“元宇宙”或類似“元宇宙”的故事,需要運用一種什么樣的敘事方式呢?或許可以從元敘事中找到答案。所謂元敘事,即在敘事中既出現一級敘事話語,也出現對一級敘事話語進行反思或說明的二級敘事話語,也就是說,這類敘事作品往往是敘述中包含敘述,故事之中還有故事。像小說《小徑分岔的花園》和電影《盜夢空間》,都是典型的元敘事,因為它們都是故事中包含故事的敘事作品,它們讓閱讀者看到“現實”是如何影響或創造“藝術”,而“藝術”又是如何自“現實”中產生并創造新的“現實”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元宇宙”應該是一個既包涵現實世界又包涵虛擬世界的綜合世界。如果有誰要創作一部有關“元宇宙”的敘事作品,那么就應該把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映射、相互依賴的事實在作品中同時表現出來。

    當然,現在人們熱衷談論的“元宇宙”,其實指的是現實生活中的人通過網絡及相關設備進入到虛擬世界中所體驗到的那個平行世界。他們在這個虛擬的平行世界中的體驗具有一種“超真實”,這種體驗會強烈到讓他們忘記身處其中的現實世界。但我想,無論如何,除了人們身陷其中的虛擬世界,“元宇宙”還應該或隱或顯地包括現實世界本身,也就是說,“元宇宙”應該是一種真實與虛幻交互共存的混合世界,否則,平行世界就失去了比較而最終會失去存在的價值。正如翁貝托·艾柯所說:“為了達到即使是最不可能存在的世界所感動、困惑、驚嚇或觸動的目的,我們得倚賴在現實世界所獲得的知識,換句話說,就是以現實世界為藍本。”就此而言,虛擬的平行世界其實應該是現實世界的寄生者。

    在理論上,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及VR眼鏡、腦機接口等設備“脫離”現實世界而進入到超真實的“元宇宙”,但與其說“元宇宙”是一個全新的創造,不如說這僅僅是因技術發展而帶來不少新變化,完成了對一個老現象的重新命名。事實上,在古今中外的文藝作品中,早就存在不少這類表現虛實共生的“元宇宙”敘事作品,僅就我國唐傳奇中以夢為題的作品而言,就有沈既濟的《枕中記》、白行簡的《三夢記》、沈亞之的《異夢錄》與《秦夢記》等。其中不少此類作品都通過典型的元敘事手法,寫出了現實人生與夢中故事的虛實相生和相互映襯,如《枕中記》所寫的就是黃粱美夢故事:主人公盧生在等待黃粱米飯蒸熟之際,做了一個美夢,在夢中他經歷了洞房花燭、位極人臣、功名遠播、兒孫滿堂的成功人生,而醒來之后卻“見其身方偃于邸舍,呂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觸類如故”,盧生不禁大失所望……與電影《盜夢空間》相比,除了因時代發展而帶來的技術手段,我們認為就故事本身和敘事技巧而言,《枕中記》所寫的黃粱美夢故事都毫不遜色。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當人們沉浸于可能比真實還要真實的虛擬體驗時,千萬不要忘記了苦樂參半的現實生活,因為只有堅實而豐富的現實,才是生長一切虛擬美夢的真實土壤,這也本應是“元宇宙”的題中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