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為什么說魯迅個人史的秘密藏在這本書里
    來源:上觀新聞 | 施晨露  2022年10月18日09:06
    關鍵詞:魯迅

    “作為文學性個人史寫作的《朝花夕拾》,成就于魯迅的生活危機、挑戰和轉折的連續性過程中的重要節點上。”

    2021年起,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吳俊對《朝花夕拾》的系列解讀連載于《寫作》雜志。在吳俊的視野中,《朝花夕拾》呈現出魯迅獨特的個人史寫作風格,是魯迅人生苦痛之際向著青少年時代的回望和謝幕,又是跨越羈絆、面向未來的開場和眺望。系列文章寫作完成后,以《朝花夕拾》為切入點的魯迅研究新著《文學的個人史——魯迅傳述和〈朝花夕拾〉》近期由華東師大出版社推出。在朵云書院·戲劇店,吳俊與陳子善、文貴良、羅崗、毛尖等華東師大中文系學者共同分享“魯迅及魯迅文學的個性與面向”。

    《文學的個人史——魯迅傳述和〈朝花夕拾〉》源于華東師大中文系主任文貴良對吳俊的約稿——為《朝花夕拾》寫一篇面向中學生的“整本書導讀”。未及多久,疫情來襲,吳俊發現,在特殊環境下,對魯迅的生活和文學有了一種別樣的體會,原本2萬字的約稿也由此越寫越長,形成了一本專著。“作為文學性個人史寫作的《朝花夕拾》,成就于魯迅的生活危機、挑戰和轉折的連續性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上。兄弟決裂是家庭危機的爆發和挑戰,是魯迅個人史上一次堪稱最為嚴重的決裂和受挫,而與許廣平的戀愛與共同生活,則使魯迅獲得了新生,不僅家庭生活得以重建,而且個人史的最終走向得以調整、轉折而上了正軌。《朝花夕拾》的寫作就在這一個人史轉軌——終結過往、重建未來——的交界節點上。”吳俊說。

    “魯迅研究是顯學中的顯學,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學,魯迅是重中之重,但對魯迅所出版的專書的研究相對薄弱。”陳子善提到,吳俊對《朝花夕拾》整本書的剖析在研究上具有引領性,“而且寫法很特別,第一部分是概論,分敘魯迅的生平簡譜和文學傳述,生平簡譜是具體的事實,文學傳述是文學生涯的探討,各有側重;第二部分則是《朝花夕拾》每一篇文章的詳細分析。我們常講文本細讀,細讀也有多種切入點,閱讀者本身的學術儲備和關注重點,會顯示出文本細讀不同的面貌。”

    “為什么說《朝花夕拾》可以作為整本書來閱讀?它的整體性表現在何處?無論是從魯迅個人創作道路,還是《朝花夕拾》內部所涉及范圍來看,都能呈現出魯迅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個人價值與中國價值結合的過程。”文貴良說。

    在羅崗看來,吳俊這本新著不僅關注魯迅個人的生命印跡,也有疫情期間著者對生命的特殊體驗,它扎扎實實扣住了魯迅的個人史,但又不完全著眼于私人生活領域,而是把魯迅的公共生活和世俗生活、精神生活連在一起,有助于對魯迅的重新發現,“書中有審慎的一面,也有潑辣大膽的一面,比如把魯迅加入左聯視作第二次發表《狂人日記》,這是一個大膽的立論。”

    “某種意義上來說,《朝花夕拾》是對兄弟失和事件的復調描述,它展示了兄弟失和的一種后果,或者說展示了魯迅在回望這一事件時的修補或諒解。”毛尖稱許《文學的個人史》這一書名,“個人簡譜和文學傳述的相拼這種寫作方式本身就包含了《朝花夕拾》的風格,成為對《朝花夕拾》隱藏秘密的揭示。‘整本書閱讀’是這本專著約稿的起點,而最終的寫作超越了‘整本書閱讀’,展現出《朝花夕拾》作為個人文學史所承擔的任務。”

    “《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在人生中最為痛苦、動蕩的時期所寫的,魯迅一生中碰到最糟糕的事情幾乎都集中在《朝花夕拾》前后。兄弟失和的陰影、余波未斷,與許廣平的新生活尚未正式開始,他不清楚自己人生的下一站會在哪里。”吳俊說,魯迅在這一時期創作的這本書映照了人們會遇到的生活逆境,重讀《朝花夕拾》會有新的收獲。

    《朝花夕拾》之后,吳俊計劃從內山書店切入“魯迅在上海最后10年”的研究。“魯迅到底讀過哪些書?研究他在內山書店購買的書目對我形成了新的啟發。從知識資源、思想資源上了解魯迅最后10年世界觀的定向,這些書目可以成為文獻依據和印證,這一點對我們了解魯迅、了解‘五四’以后現代知識分子的思想轉型,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