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南國書香節聚焦本土題材書籍 邀請本地作家、學者推介地方特色主題新書
    來源:南方日報 | 黃楚旋 蔡沚彥 盧舒曼  2022年08月26日08:38

    今年,南國書香節在深入基層方面持續發力,分會場由去年的321個擴展為373個,各地市立足本地特色,推出多場線下活動,推動形成全民閱讀合力,讓南粵大地書香飄揚。其中,省內多個地市結合本土特色,邀請本地作家、學者推介地方特色主題新書,與讀者近距離交流分享,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加深對所處地域的了解與感受。

    惠州:重溫“省港大營救”歷史故事

    在惠州分會場,首場全民閱讀系列活動《穿越封鎖線——省港大營救》讀書分享會在線上舉行,惠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新聞出版局局長鞏振濤作為閱讀推廣人,通過視頻直播向市民推介,與讀者重溫惠州紅色文化記憶。

    據悉,《穿越封鎖線》是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統一策劃的《廣東紅色紀實叢書》之一,由惠州市作協主席陳雪執筆,歷時六年寫成。該書真實記錄了廣東地方黨組織和東江游擊隊冒著生命危險營救文化人士的始末,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營救細節,生動地演繹了秘密大營救的全過程。

    鞏振濤從“文化名人從哪里來”“為什么要救文化名人”“如何營救及斗爭過程”三個部分展開介紹,回顧了“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這一歷史事件,讓觀眾透過崢嶸歲月探尋歷史細節。“之所以選這本書,是因為這是惠州人寫的惠州故事,也是非常值得深入挖掘的紅色文化。”他說。

    “在這場履險蹈危的拯救行動中,惠州作為秘密大營救中的主要中轉站之一,為接續中國當代文化血脈作出了重要貢獻。”鞏振濤介紹,位于惠州市區的中轉站——橋東東湖旅店,已打造為“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成為惠州重要的革命史跡和紅色教育基地。

    汕頭:僑批講座吸引市民駐足聆聽

    南國書香節期間,汕頭分會場書香氤氳。汕頭市政協文史特約研究員曾旭波來到鴻欣書城,與市民、讀者面對面交流,開展以“僑批基礎知識”為題的潮汕文化講座,吸引不少市民、讀者到場聆聽講座。而曾旭波歷年來對僑批的研究,正濃縮在他所著的《潮汕僑批業研究》一書中。

    “潮汕是全國著名僑鄉。潮人出洋歷史悠久,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唐宋年間潮州就已經與國外有貿易往來,明中期以后便有潮人出洋的記載。”曾旭波介紹道,特別是在1860年汕頭開埠之后,大量的勞工得以出洋,為僑批業的形成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僑批是華僑華人在特殊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一種獨特文化。在講座上,他為市民群眾展示了上世紀50年代的梅縣水客證、“僑批員”證、泰國陳黌利匯票、馬來西亞僑批總包以及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各國僑批及歷史資料圖片,為市民奉上精彩的“文化大餐”。

    這些承載著時代記憶的僑批原圖,也收錄在《潮汕僑批業研究》中,成為該書的一大特色。

    肇慶:講述嶺南大地的“村官故事”

    在肇慶分會場,本土青年網絡作家聶怡穎以“生活里的故事”為主題,開展現實題材網絡小說《我不是村官》讀書分享會,吸引了許多青年讀者認真聆聽。

    《我不是村官》是聶怡穎(筆名:三生三笑)歷時兩年創作完成的現實題材長篇小說,曾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優秀現實題材和歷史題材網絡文學出版工程”,全國僅9部。同時,該長篇小說還入選2021年度廣東省“廣東現實題材網絡文學精品項目”工程。2022年4月,《我不是村官》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該書主要講述了大學生村官顧曉楠從大城市高校畢業之后,陰差陽錯回到老家黃沙島任職,和家鄉人民共同奮斗,帶領黃沙島居民脫貧致富,走向鄉村振興的故事。聶怡穎介紹,自己從小在肇慶讀書、生活,工作后又曾回到肇慶擔任“村官”,因此比較喜歡和擅長寫鄉鎮基層工作者系列題材小說,《我不是村官》是該系列題材的第四本。“目前肇慶正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看到家鄉變得越來越好,我很高興。”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