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鄭學富:被遺棄墓碑里的故事
    來源:中華讀書報 | 鄭學富  2022年01月25日09:14
    關鍵詞:學人讀舊

    周末回農村老家,發現一通墓碑斜躺在田間溝渠邊,原是村民修橋時所用,現橋拆除,墓碑遂被遺棄。我湊上去一看,上面字跡清晰可辨,上書“皇清賜恤奉直大夫義烈馬大公、宜人之墓”?!胺钪贝蠓颉笔枪糯纳⒐倜?,宋代稱“寄祿官”,有官名有待遇,但沒有實際職事。金、元、明、清各代為文散官,清代為十六階之第十階,從五品?!耙巳恕睘榉饨〞r代婦女封號,宋代政和年間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議大夫,其母或妻封宜人;武官官階相當者同。元代七品官妻或母封宜人,明清五品官妻或母封宜人。可見此墓碑應為“馬大公”夫妻合葬墓碑。

    碑文記述了馬大公的慷慨仁義和忠烈義舉。筆者查閱了清光緒版《嶧縣志》,這篇碑文在“卷二十四·碑碣”中全文收錄,題目是《六品銜例贈修職郎馬公之碑》;“卷二十一·鄉賢”中有馬大公人物小傳。我又查閱了其他相關歷史資料,對馬大公的人物生平、主要事跡作了簡要梳理:

    馬大公名馬毓德,字潤亭,祖籍濟寧任城,后遷入臺兒莊落戶入住。馬毓德性情寬厚,德行高尚,孝敬老人,待人和善,慷慨好施,樂于助人。他精通岐黃,常給人義診看病,用醫藥救人。鄰里有爭執,他便前去好言勸解,在鄉里德高望重。有王彥方、嚴君平(二人均為古代道德高尚之人)之風。咸豐年間,由于受太平天國運動影響,魯南一帶饑民揭竿而起,經常攻城掠地。為加強城防,當地民眾組建團練。因馬毓德威望高、口碑好,又身懷武功,大家推選他來牽頭當團練長。馬毓德此時已七十歲了,他老當益壯,挑選勇士三百余人,經過訓練之后,紀律嚴明,戰斗力極強,所向披靡,山林嘯聚之徒望風而逃。捻軍知道他帶領的團練作戰驍勇,視其為勁敵。清咸豐八年(1858年)九月底,崛起于安徽渦陽的捻軍首領張樂行、劉天福率領捻軍數萬人,出征魯南。其一部自臺兒莊大運河的丁廟閘渡河北上,出其不意,蜂擁而至,劍指臺兒莊。當時,臺兒莊修筑城墻尚未竣工,城內駐守清軍數百人,見捻軍人多勢眾,兵臨城下,不戰而逃。馬毓德自告奮勇率練丁三百人守城。他對鄉親們說:“你們各自保護家室趕快逃離,我來阻擋敵人?!贝蠹覔乃?,都勸他一起離開。他大聲說:“我如果走了,團勇便作鳥獸散,敵人勢必追趕,大家都免不了生靈涂炭?!贝藭r捻軍先鋒已抵臺兒莊城門之下,馬毓德奮不顧身,手揮長刀,帶領敢死隊十余人沖向敵陣。捻軍人多勢眾,銳不可當,馬毓德身上負傷多處,他手刃敵人十多名。終因寡不敵眾,馬毓德自刎身亡。同年十月初一(11月5日),捻軍攻陷臺兒莊,“縱掠三日乃去”。

    碑文感慨道:“自古豪杰磊磊軒天地,豈獨功名恭然? 其氣節之崢嶸,實有超出尋常萬萬者??自弧扇省?,孟曰‘取義’,一焉而已。晚近士大夫往往以仕宦為捷徑,遇小利害輒以明哲保身為辭,而鄉曲自好。乃有灼然義理之正,至于陷身決脰而不悔,《詩》所謂‘百夫之防’‘百夫之御’‘百夫之特’者,非歟? 吾故表而出之,以告夫紳耆碩士,與有風化之責者,則如義烈馬公其人。”后人為紀念馬毓德,立馬公祠于臺兒莊西門里,勒碑記之。

    碑文落款“賜進士出身望都縣知縣年愚弟吳步韓頓首拜撰并題”。撰文者吳步韓又為何人呢?

    吳步韓(1798—1866),山東省郯城縣曹莊(今屬臨沭縣)人,進士出身,曾任河北省望都縣知縣。吳步韓天資聰慧,五歲入私塾念書,十一歲應童子試,十七歲補學官弟子第一,二十五歲中舉,三十三歲著書《七岌山房棄余草》,世人爭相傳閱。清道光十六年,三十六歲的吳步韓中丙申恩科二榜第45名進士,擬知縣即用,翌年,實授望都知縣。四十四歲那年,因迎送應酬不周,得罪欽差丁某。為防陷害,其父吞金而亡,隨報丁憂,獲準,回家守制。

    守孝三年間,常寄情于家鄉山川名勝之間,著文賦詩,臨貼寫字。其中為家鄉命名而作的“曹莊八景”詩,更成為傳世之作。服孝滿,改授兗州府學教授。吳步韓一生仕途多艱,唯從事教育時間較長。任望都知縣時,修小蓮池書院,結交當地文人學士,曾培養了大批學子。吳步韓才思敏捷,善辯健談,詩、詞、歌、賦、文、書法均有很深造詣,少時即蜚聲齊魯淮海間,成年后為人作文無不揮筆立就。某年清廷派官員李竹坡視學山東,李瀏覽吳步韓部分作品后,稱其為“山東省第一才子”。對于步韓的文才,張寶信在《吳小巖先生傳》一文中稱:“館海州,嘗為人作觀風文,一日成十七藝,觀者咋舌;工書法,好臨《爭座位》帖。為人作字,不錄成文,或駢或散,或詩詞,信筆為之,以盡其紙為度。”

    碑文記載了當時臺兒莊作為漕運重鎮的繁榮景象:“臺(兒)莊瀕運河,商賈輻湊,圜圚櫛比,亦徐兗間一都會也。”此碑對研究清朝時期臺兒莊的商貿業、魯南農民起義和捻軍攻打臺兒莊有著重要的文獻價值。且碑文洋洋七百余言,筆底煙花、炳炳烺烺,書丹顏筋柳骨、鸞翔鳳翥,可謂文書并茂,實為碑中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