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張君成:打開通往神奇的科幻世界之窗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 張君成   2020年11月13日15:36
    關鍵詞:科幻小說

    很多喜歡科幻小說的讀者認為,科幻文學在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時就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原因在于那是人類第一次站在更高的視角來審視星球,這種感覺夾雜著恐慌與興奮。于是很多科幻文學作家開始有意識地創作大量作品來表述這種情感,科幻文學也從那時起擺脫了獵奇文學的標簽,向更高的維度延伸,而給予它發展的正是現實的力量。

    很多人認為科幻文學的作用是能夠預測未來,如《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阿瑟·克拉克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先知”,他在作品中的預測至今還在影響著科技界。然而在許多科幻文學作家看來,科幻文學作品不是科普作品,科幻文學包含的科學信息是服務故事的。科普作品正好相反,它們往往是由一個小故事作為開端,來引出對科學技術手段的解釋。

    所以我們閱讀科幻文學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品味另一種文學類型,它以科技為外衣,但核心還是文學所探討的,即人與自己、他人、環境之間的關系。正如韓松所認為的,科幻作品“一定會關注到人、關注到社會的傳統,人類社會、物種命運的關系”。

    如在作品《匣中祠堂》中,陳楸帆將潮汕祠堂里金漆木雕的傳統工藝與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結合在一起,一只匣子,竟然打通了父與子之間多年的鴻溝。故事中那個炫酷的匣子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服務于科技與傳統之間的關系,引領讀者思考。再如張冉的作品中始終存在著科幻意象對現實的隱喻,也印證了他的觀點,“在科幻作品中,科幻并不是核心,人性的內容才是核心”。好的科幻文學創作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視角與維度,既能包含科幻作家們天馬行空的創意,也能容納他們對于現實的反思與展望。

    生活在新時代的科幻文學作家們,可謂趕上一個新的創作黃金期。當前的中國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這為科幻文學創作提供了沃土。同時在政府的重視、讀者的熱切期待之下,科幻創作發表、大賽和獎勵平臺劇增,這些都為科幻文學的發展注入了力量。

    當然,科幻文學作家在創作時面臨諸多問題。正如吳巖所說,“具體到寫作上,科幻作家都很熱愛科技,寫作中對科技的運用不是難題。困難的是缺乏純文學作家塑造精彩人物和故事的能力,這對科幻寫作形成很大挑戰。小說中人物情感的不足,是科幻作家最頭疼的事情,也是需要提升的地方。”

    對于大眾而言,讀科幻文學有很多好處,可以擴充知識體系,引發思考。那些認為科幻文學高深、有閱讀障礙的讀者,可以先撕下標簽,把它當作一本小說來讀,從最本質的地方去認識它,相信能夠帶來不同以往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