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匯”是中國作家網重點關注線上、線下等形式舉辦的文學研討會、文學論壇等活動的欄目,集活動新聞、研討發言、作品掃描、創作心路等多方面內容,與讀者共同展開賞析與探討,力求以專業、詳實的角度全面呈現研討信息與文學魅力。2022年5月總第二期,關注新作《獨龍春風》,這是一部具有史詩性精神品質的作品,全書以宏闊的視野,全景式地描寫了一個世居祖國西南邊陲、人口只有數千的少數民族——獨龍族命運的兩次跨越。(本期主持人:周茉)
《獨龍春風》兼具豐厚的文獻性和獨特的文學性。這部作品既注重歷史考據又結合現實調查,既腳踏大地又仰望星空,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中,用文字扎實的形象記錄獨龍族……[詳細]
新作推介:《獨龍春風》這是一部具有史詩性精神品質的作品,全書以宏闊的視野,全景式地描寫了一個世居祖國西南邊陲、人口只有數千的少數民族——獨龍族命運的兩次跨越。次跨越,獨龍族從原始社會……[詳細]
作家潘靈、段愛松深入地處怒江峽谷的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歷時3年,從生活中汲取素材,寫出了《獨龍春風》這部45萬多字、厚重且鮮活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與會作家、評論家表示,作品站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中國減貧史的高度,全方位講述了獨龍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成功實現兩次跨越,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故事……[詳細]
獨龍族,一個生活在云南邊陲深山峽谷里的少數民族,卻書寫了“一步跨千年”的傳奇。2月20日,由作家潘靈、段愛松歷時三年創作,全景展現獨龍族兩次歷史大跨越的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在昆明首發。1950年8月,中央民族訪問團第二分團(西南團)抵達云南,訪問各少數民族地區,開啟了民族工作的新紀元。彼時,獨龍族還沒有自己的族名,常年散居在幾乎與世隔絕的獨龍江地區,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生活。而在之后的70多年里……[詳細]
座談會上,學生代表孟新明流淚說的一段話,引發了強烈的共鳴:在我們獨龍族歷史上,僅有兩個人讀過小學(孔志清和黎明義),獨龍江貧窮落后的根子就在于沒有文化,不懂科學。我們的祖先住巖洞、吃草根,靠刻木結繩記事,刀耕火種生產,過夠了半原始的生活。如今,毛主席、共產黨把我們獨龍族人民從水深火熱的苦難中拯救出來,開辦了學校,千方百計幫助我們擺脫落后,走向光明。我們不走回頭路,我們要讀書……[詳細]
《獨龍春風》還是一部講述云南獨龍族歷史文化的百科全書,由歷史到當今,由經濟到文化,由群體到個人,由家國到民族,對于獨龍族的生活發展,幸福生活的來歷,文學敘事扎實而生動,特別是選取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進行刻畫,選取了表現獨龍族艱難發展歷程的大事件,人民日常生活,中央民族訪問團的重要活動,接觸獨龍族時所思所想……[詳細]
該書是一部獨龍人舊社會的苦難史,也是獨龍族在新中國、新世紀、新時代的跨越發展史,更是一部共產黨人的精神奮斗史,其所呈現的在不同歷史時期獨龍江地區的發展變化,是中國民族地區山鄉巨變的生動縮影,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民族人民為擺脫貧困勵精圖治、不懈奮斗的發展實踐的準確表達和書寫,對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共有精神家園有著別具一格的意義……[詳細]
《獨龍春風》的創作者潘靈、段愛松心懷“國之大者”,跨越歷史著力開掘,真實全面地講述了獨龍族的發展史、文明史,以及云南邊疆的新山鄉巨變,具有民族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多重意義。讀者從中深切體味到邊疆少數民族,同為人口較少民族、“直過族”的獨龍族挺起胸脯,一步步進入小康,走向未來的驕傲和尊嚴,體味到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和共鳴……[詳細]
報告文學更重要的價值是其時代性。報告文學的新聞性即是時代性的鮮明體現。報告文學的報告,更為本質的定義是“時代的報告”。《獨龍春風》對歷史的關注,意在通過與歷史的比較,彰顯獨龍族當代的進步和新時代風貌。獨龍族的先天優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獲得空前的發揚光大。作品在敘寫獨龍族和獨龍江鄉時代新貌的同時,還寫了獨龍族的時代新人。比如獨龍族第一位到北京獻唱并參加世界婦女大會的歌手馬秀珍……[詳細]
作品還用許多筆墨,書寫了黨和政府及其社會各界對于獨龍族的熱情關懷與大力幫扶。從周恩來到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始終惦記著獨龍族的現狀,不斷過問獨龍族的發展。還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不同領域里的關鍵人物,都對獨龍族給予了重要的幫助與扶持。如黨的干部王連芳、楊世榮,科學家侯方岳、洪俊,社會學家費孝通,文學家馮牧、曾哲等……[詳細]
《獨龍春風》在寫法上還有另外一個特點,就是以點帶面,突出重點。為了表現獨龍族的整體進步,提到了在各領域創造“第一”的獨龍族人,顯示出獨龍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迅速成長,并涌現出有所作為的杰出人才。在講述脫貧攻堅時,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精于選擇,其中有一個篇章寫幾位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集中寫他們工作的艱巨性和危險性……[詳細]
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從政治、經濟、社會、歷史、地理等多個層面,準確、詳備而整飭地記錄、描述和探討了生活在云南邊疆的獨龍族的來龍去脈,特別是最近20多年來云南邊疆包括生產生活在內的整個社會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可以說,這是一部云南一個少數民族生活的“史記”,也是一部生動出色的當代文學作品,是現實主義創作的重要收獲。它具有歷史擔當,秉持史志寫作的原則,堅持文字所記“俱有來歷,直而能婉”……[詳細]
這本書的前半部分寫獨龍史,后半部分寫變遷史,五分之二寫獨龍歷史,后面寫獨龍族的變化發展。按說寫歷史,一般會按照編年史來寫,但作者沒有這樣做,而是精心設計,巧妙再現了在麗江召開的各民族代表大會上,出現兩位凍得發抖的代表,引出兩位獨龍人。這就像小說開篇,閱讀興趣被調動起來了。緊接著寫1895年10月,一支法國探險隊進入獨龍江,結合探險隊日記……[詳細]
潘靈和段愛松做了一件大事,寫了一部獨龍族史詩,這部著作首要價值是人類學、民族學、歷史學的價值,盡管相關書籍也有一些,但是這部書還是最珍貴,最全面,最詳盡的。兩位作者都付出了相當大的體力、精力上的代價,獨龍族居住的環境是非常獨特的,在寫這部著作當中,只寫歷史不寫環境也不行,所以文學在這里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詳細]
獨龍族進入社會主義階段后,依然處于貧困之中。如何幫助包括獨龍族同胞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擺脫貧困,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一項歷史重任。從新中國成立起到如今,黨和政府始終高度關心獨龍同胞,帶領獨龍族同胞開始了脫貧致富的新的長征。下篇“春風二度”,作者筆調一轉,直接從上世紀50年代初期獨龍族的第一次跨越……[詳細]
《獨龍春風》著重描繪的是,如何在幾十年不斷的春風吹拂下,獨龍族逐漸地改變了落后的環境面貌和生活命運。作者很會利用文學敘述的特點,不是純學究般地抄資料,而是選擇不少人物的經歷故事作為講述內容。這樣就將人與歷史、與生活、與現實很好地結合到了一起,使作品的內容立體鮮活起來。作品對令狐安、馮牧等人物的經歷……[詳細]
《獨龍春風》用宏闊的視野將獨龍族的當代轉折定位為兩度春風,第一次是以1950年9月的獨龍江四區區公所的成立為標志,獨龍人在政治上獲得了平等公民權,從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命運中翻身當家作自己的主人,這也意味著他們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第二次是2018年在政府的幫助下,提前實現了整族的脫貧,并且穩步邁向鄉村振興……[詳細]
本書對歷史細節的真實挖掘也非常到位,這一點,作為報告文學寫作十分考驗人。比如,書中記錄有一位獨龍族人巴國新的入黨誓詞,我覺得可能會按照現在的入黨誓詞摘錄下來,要知道在不同時期,入黨誓詞是有好幾個版本,如果入黨是在1969年,那個版本和現在的版本就不一樣。所以,我特意查看了一下,書中寫的果然是不一樣,這就證實了作者在這些細節處理上的準確度與責任心……[詳細]
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紀實文學,一系列相差懸殊的數字和一系列關于生存狀況的描述對比,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性材料。但是紀實文學作者不能做會計師、照相師,僅僅用靜態的事實來說話,必須用具體生動的實例增加現場感,加重說服力,所以講故事是紀實文學有效的表述方式,講好故事才能讓紀實作品保持活躍的文學性……[詳細]
除了這兩點,我認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上述主線中暗含的一個“邊地書”的文本。什么是邊地書?這是中國這種多民族國家特有的一種文化地理,在古代是朝與野、廟堂與江湖、中央與蠻夷、治下與邊塞,在現代是內地與邊地、中心與邊疆。而邊疆穩固對于國家安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邊地書”便包含了中心與邊緣……[詳細]
《獨龍春風》以敏銳的視角,在大歷史的雄渾鋪墊下,直接切入一個僅有幾千人的少數民族——獨龍族的命運變遷,眾多重要的歷史事件,重要的歷史人物,神秘而新奇的少數民族生產生活場景、文化風俗,以及大量人物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其題材本身已跨界而生。虛構與非虛構的藩籬,在大量生動有趣的生產生活事件中,在人物命運呈現的復雜多樣性中,逐步消解……[詳細]
這部作品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第一,獨龍族在歷史上長期處于“無名”狀態,這是一種被排斥在文明譜系之外的表現,這是一個受盡了侮辱和壓迫的少數族裔。在新中國成立前,最多不過是作為人類學家觀察的“例外”樣本,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后,這一少數民族獲得了獨龍族的命名,這意味著他們獲得了新的主體性。第二,獨龍族的發展歷史……[詳細]
這本書選擇表達的對象是中國人口較少的獨龍族。那么,在《獨龍春風》這本書的寫作當中,實際上也是在建構新的國家想象。這種國家想象,在之前的漢語文學中,是沒有被完全建構起來的。并且,這樣一個人口較少的民族,無形中也參與建構著一個多民族文學共同體。所以,《獨龍春風》在書寫獨龍族的同時,拓展了中國當代文學的邊界,甚至拓展了整個中國文學的邊界……[詳細]
《獨龍春風》書寫了一個少數民族的歷史,“窺一斑而見全豹,從獨龍族的兩次大跨越中,也看到中國其他少數民族類似的發展與進步”,這何嘗不是在書寫全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尤其當下,在地球村的某些地方還炮火不斷的時候,我們能夠安然地書寫、安然地閱讀,能夠圓滿家人的生活,能夠規劃自己的未來……難道,這還不算是關于“幸福”的定義嗎?就像回響在耳畔的那首歌……[詳細]
作品生動描寫了獨龍族人民用幾十年的努力,把“擺脫貧困”思想化為改變自身命運的生動實踐,從而表現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時代精神。作品抓住這個思想之魂,把獨龍族人民的精神,放到全國脫貧攻堅大格局,放到世界反貧困斗爭大格局中來表現,彰顯了獨龍族艱苦奮斗的意義,也揭示了“擺脫貧困”思想深刻、深遠的意義……[詳細]
《獨龍春風》全境式的描寫,還表現在作品具有歷史的縱深感。作品穿插描寫了獨龍族從遙遠的東方遷徙到化外的邊地,成為西南邊地極為弱小的族群,千百年來守護著祖國的邊疆。他們幾乎被歷代統治者遺忘,英法的探險家卻帶著殖民主義的眼光,深入這片神奇艱險而又蘊藏豐富的寶地。歷史上也曾經有幾位有識之士對這個極度弱小的民族給予幫助,如晚清官員夏瑚曾深入獨龍江這一奇幻之境,提出頗有見地的建議……[詳細]
第四,人文“景深”和文化“景深”。從作品中可以看到,這種人文和文化的視野重要性,所以,書中寫教育這方面用墨非常多。生存其間的獨龍族,不僅要認識山、認識山里的生活,還得認識外面的事物、外面的生活,以及整個中國的狀態。如何打開眼界、提升境界,教育是根本問題……[詳細]
研討會現場
《獨龍春風》書籍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
中國作協創聯部副主任包宏烈
中國散文學會會長葉梅
《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
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副主任潘凱雄
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可
《人民文學》副主編徐則臣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清華
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賀紹俊
中國作協創研部原主任胡平
中國作協創研部研究員李炳銀
報告文學作家黃傳會
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張陵
四川省詩歌學會副會長王國平
中國作家網總編輯陳濤
《人民文學》編輯李蘭玉
青年詩人楊碧薇
作者之一段愛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