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走進中國網絡文學的五大熱點
    來源:《社會科學戰線》 | 歐陽友權  游興瑩  2022年08月04日08:43
    關鍵詞:網絡文學

    互聯網的無遠弗屆與時下疫情“地球式存在”給網絡文學提供的“生存夾角”,讓中國網絡文學持續行進在深耕與拓新并舉的孜孜進程中,并通過創作“破圈”、IP開發、出海布局、行業治理和理論批評的穩步推進,形成了一系列熱點現象,彰顯出網絡文學在新時代的姿彩和愿景。

    一、網絡文學創作臨“變”而“動”

    1.創作“破圈”進入熱點賽道

    在商業模式驅動下,網絡類型化小說累積起堪稱浩瀚的作品,但在歷經十多年“爆發式”增長后,近兩年開始呈退潮和異變之勢。臨“變”而“動”,走出類型窠臼,擺脫套路敘事,是許多“頭部創作”的制勝之策,也是行業競爭的熱點。于是,“破圈”便成為當下網文界的一個熱詞。什么是“破圈”?不同使用者的所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義有二:一是傳播意義上的“破圈”,二是創作套路的“破圈”。傳播“破圈”是說網絡文學擺脫“圈地自萌”,其作品的功能開發和影響力“破”至“圈”外,如融媒體語境下讀者群體以“社交共讀”來表達追更之后的即時聯動,進而演變成虛擬趣緣圈、書友圈、角色圈等圈層豐富、用戶黏性強的垂直用戶社區,讓傳播范圍不斷拓展;或者網文IP版權開發為文創產品后,實現文學與影視、游戲、動漫、出版、演藝、周邊等全版權衍生,形成從“文”到“藝”、從“藝”到“娛”、從“娛”到“產”的圈層互滲,走向“泛娛樂”和“大文娛”的文創“破圈”。創作套路上的“破圈”,是指網絡文學創作者從題材選擇、故事創意、敘事方式等方面打通各種題材之間的壁壘,追求藝術創新,突破既有慣例,擯棄約定俗成的老套路,讓作品以“泛類型化”形態彰顯出“陌生化”或超越性的新風貌。本文所說的“破圈”是指后者,即創作“破圈”。如言歸正傳的《我師兄實在太穩健了》創造了網文界的“穩健流”,在敘事技法上既有“穿越+凡人修仙”劇情線,又有“洪荒+茍”的反套路;既具有大量二次元梗帶來的動漫式輕喜劇風格,又有洪荒流網絡小說全新的敘事策略與體系設定,創造了讓讀者耳目一新的神話封神題材輕喜劇小說,這便是一種網文創作的“破圈”筆法。

    網絡創作“破圈”早就存在,如血紅2004年創作的《升龍道》寫“都市+仙俠”,2005年蕭潛的《飄邈之旅》開“東方仙俠”之先河,叢林狼的《最強兵王》《戰神之王》等將玄幻小說的“打怪升級”轉換為英雄成長的“戰力敘事”等,都是一種“破圈”。不過近兩年類型小說創作的“破圈”之風已進入“共識收割期”,那些“爆款”之作幾乎都是以“破圈”之功而引人關注。以2021年幾種頭部小說為例,連載于起點中文網男頻頭籌《大奉打更人》(《賣報小郎君》),在傳統“男頻”敘事的基礎上,跨越多種故事元素融合創新,開辟出升級流敘事套路之外的探案、搞笑、仙俠、政斗等“綜元素”文學形態,嫻熟的“破圈”玩法引發熱烈反響,成為年度“現象級”大作。2021年8月完結時,創造了起點中文網最快10萬均訂、仙俠第一本10萬均訂、高訂記錄創造者三項記錄,獲500萬推薦票、50萬收藏,登上起點首頁完本封推。天蠶土豆的《萬相之王》不僅是一部熱血升級的“爽文”,作者在東方世界的故事之中還加入了更為年輕化的幻想風格,以套路“破圈”開創了區別于純東方玄幻的全新的“幻想風”。貓膩的《大道朝天》創新性地將東方修真與未來科幻結合在一起,打破了傳統網絡修真小說的敘事模式,開網絡修真小說敘事新風,尚未完本(截至2021年11月28日)即獲500萬推薦票、30萬收藏、2000萬點擊。會說話的肘子于2021年創作的《夜的命名術》,在科幻外衣下包裹著賽博朋克、穿越、冒險等多重元素,將少年感、賽博風與硬科幻集于一身,2021年6月1日上架時,創造了5分鐘首訂3000、1小時13 500、12小時35 000、21小時53 000的訂閱新記錄。還有,跳舞的《穩住別浪》寫都市異能,主線是讓一位地下王者重生到20年前完成一個個匪夷所思的任務,卻并不局限于“王者重生”“戰神回家”的老套路,而是著力寫出男主“浪”出人生的多種可能性以及人性的豐富性和復雜性;黑山老鬼的《從紅月開始》融合仙俠與都市,創造了少見的“詭異流”精神妖怪形象。在“女頻”小說中,葉非夜的《你的來電》將時下熱門的甜寵、電競、電信安全等多元素材巧妙融合,讓言情故事滲入更為豐富的生活場景;沉筱之的《青云臺》把言情+懸疑、科幻、權謀、武俠、職場等新元素融合創新,托載古意與情致,一舉破開古言窄化格局,呈現言情故事的多維鏡像和人性光影的斑駁搖曳……時下的網絡小說,僅靠沿襲“打怪升級”“菜鳥逆襲”或“甜寵虐戀”“腹黑宮斗”的傳統套路已難以出頭,“破圈”創新才是新的“王道”。我們看到,近兩年諸如“次元系”“動漫風”“游戲粉”“治愈系”等熱門元素“破圈”融通已奔逸絕塵,成為打開“頭部之門”的密鑰。

    2.現實題材作品鐫刻時代“指紋”

    自2015年主流媒體倡導現實題材網絡創作以來,“玄幻霸屏”現象大為改觀,越來越多的網絡作家選擇從現實生活中找尋創作靈感,把筆觸延伸至歷史的深處與現實生活的末梢,讓作品留下濃郁的“煙火氣息”,鐫刻當今時代的清晰“指紋”。這兩年的原創作品中,抗疫醫療、脫貧攻堅、圓夢航天、鄉村振興等體現主流價值觀的時代話題成為創作的熱門主題,改革開放、打工、婚姻、教育、中年逆襲、職業職場等位居網文現實題材作品關鍵詞前列。其中比較典型的作品有:表現改革開放歷史潮動的如《浩蕩》《破浪時代》,表現“大國崛起、中國制造”主題的《大國重工》《女機長》,描寫脫貧攻堅的如《致富北緯23度半》《華年時代》,寫科技興國的如《北斗星辰》《大國機修》,書寫同心抗疫的《櫻花依舊開》《共待花開時》,表現社會鄉土的如《故巷暖陽》《奔騰年代——向南向北》,反映職業職場生活的如《大醫凌然》《火車浜7號:瘋狂處女座》,等等。據統計,僅2021年,現實題材作品在各網站年度新增簽約作品中的占比就已超過60%。

    在各類優秀網絡文學作品榜單中,現實題材作品頻頻霸榜。許多“現實向”文本書寫大時代中的小人物,展現中國在各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新時代國人的精神風貌。七貓中文網舉辦現實題材征文大賽,以“講好中國故事 謳歌偉大時代”為主題,以“百年華誕”“強國之志”“民族故事”和“最美家鄉”四大題材為方向,旨在挖掘與時代同頻共振、抒發家國情懷的優秀作品。胡說的《扎西德勒》一舉斬獲大賽最高獎“金七貓獎”,該作品講述援藏干部們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將青春奉獻給藏區人民,努力幫助藏區脫貧致富的故事。斬獲“最佳IP價值獎”的《北斗星辰》和“優秀作品獎”的《獅舞者》,在賽前已入選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項目。2021年舉行的“第五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征文大賽”,共有19 256人參賽,同比增長40.6%;參賽作品共計21 075部,同比增長42.4%,參賽作者和作品數量均創新高。獲獎作品中既有反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觀敘事,也有落地講述平凡人的不平之事。比如《故巷暖陽》描繪了普通基層社區工作者群像,《致富北緯23度半》講述幾代人深耕脫貧攻堅、實現個人理想的偉大抱負,《洋港社區》鋪展社區建設全貌,《婆家三十六丈厚》展示當代女性成長史,《南海一家人》體現匠心精神等,它們均以“了不起的平凡人”為視角,描繪行業圖景,體悟人生百態,以沉淀式優秀品質,推動網絡文學現實題材邁向精品化和主流化。

    2021年恰逢建黨百年,現實題材創作也因此迎來高光時刻。上海市作協舉辦“紅旗頌——慶祝建黨百年·百家網站·百部精品”征文活動,《大江東去》《浩蕩》《復興之路》《大國重工》《流金時代》《揚帆1980》《國家記憶:一本共產黨宣言的中國傳奇》等百部網絡小說上榜,體現了網絡文學與我黨百年歷程的發展史、與我黨領導中國人民的奮斗史息息相關,也與我們的時代主潮、歷史進步同頻共振。在政府引導、作家努力和網站加持之下,網絡文學已經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作家成為新時代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力量。

    3.科幻網文旁逸斜出,勢頭強勁

    科幻小說的升溫是當下網絡文學的另一亮點,可圈可點的科幻網文旁逸斜出,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據閱文集團聯合上海科技報發布的《2021科幻網文新趨勢報告》顯示,現在科幻品類已穩占閱文平臺網絡文學類別的TOP5,累計有超過51.5萬創作者在閱文旗下平臺創作科幻網文,2020年相比2016年增長189%,有超過22%的白金作家創作科幻作品,“90后”成為科幻領域的中流砥柱,占比超7成,其中Z世代(“95后”“00后”)占比超過58%,2021年8月起點平臺的月票榜TOP10中,科幻題材占了四席。從受眾角度看,有42%的讀者追更科幻網絡文學。無論是在作者、題材還是讀者群體,科幻類網文作品都呈年輕化、擴大化趨勢。我們看到,會說話的肘子的科幻新作《夜的命名術》成為超級爆款,打破多項歷史紀錄。天瑞說符的《我們生活在南京》將真實現實與科幻虛擬并陳,把故事設定在“南京”這座真實的城市,使傳統科幻的嚴謹故事與網絡小說的輕松爽感相融合,讓讀者既有代入感又有離間感,獲得一種別樣新奇的閱讀體驗。網文讀者對科幻文的關注度很高,他們自發擔任“野生課代表”,形成了“科普氛圍組”,在線整理知識點,如為《學霸的黑科技系統》答疑解惑,有無線電愛好者在《我們生活在南京》書評區為網友解釋專業名詞的意義和用法。網絡科幻小說還頻頻斬獲科幻領域的重磅獎項,如彩虹之門的《重生之超級戰艦》、最終永恒的《深空之下》、天瑞說符的《死在火星上》、火中物的《千年回溯》……先后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網絡文學獎”,進入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影響力榜等。

    中國網文的科幻題材從星際文明到尖端科技一步步走向文學網壇前沿,現在已初現繁星滿天之勢,星際穿越、無限流、賽博修仙、機甲戰爭、時空穿梭、進化變異、都市科幻、賽博朋克、末世危機、未來世界、科幻種田文……科幻類型迭代發展、作品形式不斷創新已呈流行文化先鋒之勢。科幻題材的魅力在于人類對未知和可能從不停歇的探索,傳統科幻母題能夠接納多元素的文學素材創新融合,這也是科幻題材網文能夠爆款頻出的基本條件。

    二、網文IP開發創新“解題思路”

    1.“IP輕衍生”同步開發成版權營銷新潮流

    人口紅利高峰消退,作為產業發展的網絡文學,其經營重心開始從線上訂閱、打賞、月票和有限的廣告營銷,向IP分發改編產業鏈的中下游轉移,從文字在線傳播的文學,走向音視頻(影視、游戲、動漫、演藝、有聲)和紙介出版(圖書、報刊)的全媒體傳播。這一產業鏈延伸過程走到現在,不僅“下游倚重”趨勢愈發明顯,還出現了新的改編類型——輕衍生作品。

    所謂“IP輕衍生”指的是在IP衍生開發中,通過低成本、短周期的“輕”產品改編開發模式,形成符合互聯網消費的IP運營和變現方式,包括微短劇、有聲書、漫畫和視頻漫劇,等等。通過打造“網絡文學+輕衍生”方式,低投入、高產出的精短新品有效放大了網文IP的傳播效益與市場價值,這種極具針對性和創新性的生產經營模式正成為網絡文學新的引爆點。

    僅以“IP輕衍生”的微短劇為例,2021年被稱作“微短劇元年”,有一批網絡微短劇成為爆款。如由《快穿:病嬌男主他又吃醋了》改編而來的微短劇《這個男主有點冷》憑借兩分鐘一集的敘事空間,幾乎每集都有或反轉或高甜的高爽劇情成為年爆款黑馬爽劇。《今夜星辰似你》《戀愛之前愛上你》《分手之后愛上你》《老四的快樂生活》《大唐小吃貨》《給你我的獨家寵愛》《滾動吧,小齒輪》《池塘怪談》《我的秘密》等均贏得市場高光,可謂流量與評價雙贏。相比文字閱讀,短視頻具有“搶眼”優勢,以及制作成本低、周期短、娛樂性強等特點;相比網臺同播的長劇,還具有劇情選點靈活、擇優破局方面的先機,在當前用戶內容消費需求多元化,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迅速崛起、5G智能手機日漸普及的媒介環境下,微短劇將讓網文IP衍生大有可為。由于網絡短劇改編投資小、風險低、節奏快、準入門檻低,短短幾分鐘內就可以演繹一段完整的故事,很符合“碎片化”消費的特點,能夠迅速占領不少年輕人的生活間隙,通過短、優、快的內容與受眾建立起多維的有效連接,因而吸引越來越多IP產品提供方加入。如米讀2020年與快手達成戰略合作,實施IP短劇孵化計劃,短劇數量已達38部,相繼推出了《權寵刁妃》《河神的新娘》《我的契約男友》《國民男神是女生》等改編短劇作品,全網播放量超34億,環比增長70%,全網粉絲總量超1600萬,環比增長18.75%,IP內容源頭作品在微短劇大爆之后也得到復熱,《秦爺的小啞巴》上線第二天,原著新增閱讀人數漲幅515.3%,作品日收入漲幅194.4%。中文在線先后在快手推出了《霸婿崛起》《我不想陪仙二代渡劫了》《他熠熠生輝》《律政佳人》等多部微短劇,與快手達成IP授權、短劇孵化的深度合作模式。掌閱科技入股等閑短視頻制作公司,達成合作意向,雙方成立西安閱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發布數百部微短劇拍攝計劃,打造微短劇內容矩陣MCN,為掌閱自持IP的增益打造流量陣地。騰訊視頻2021年12月22日在北京舉行的微短劇發布會上,發布了業內首個微短劇品牌“十分劇場”,開啟微短劇的內容化布局,可見“IP輕衍生”已成為網文版權開發的新風口。

    2.結盟影視平臺,共建IP生態業務矩陣

    網文界都清楚,網站平臺訂閱瓶頸的突破除文學以高品質內容生產留住用戶外,必須推進優質IP向下游辟疆拓土,與影視制作平臺結盟,構建IP生態業務矩陣,由產業鏈布局產業集群,從而實現“1+1大于2”的增值效應,這是網文IP開發最具創新力的“解題思路”之一。

    結盟影視率先破局的仍是閱文集團——2020年10月,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三個影視主體宣布攜手,被業界稱為“三駕馬車”,它們聯動更多合作伙伴,包括短視頻平臺、長視頻平臺、網文平臺等,激活影視這個IP核心引擎,產生“放大器”效應,共同為IP產業鏈注入更大動力,實現“從好內容,到內容產業,再到內容產業鏈耦合”的三級跳。三家公司依托閱文強大的內容(文學)儲備和生產能力,擬制作“時代旋律、東方故事、青春能量、次元破壁、國際探索”等六大文化產品系列56部作品。《慶余年》《從前有座靈劍山》《贅婿》的成功,讓企業更有信心大力度加入IP影視化產業,推動探索創意生態化與制作工業化,打造中國特色IP產業鏈,讓優質IP在生態內流轉,為后續的開發蓄力。2021年6月,閱文發布了《1921》《人世間》《心居》《贅婿》第二季等70個影視項目,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程武說:“影視產業的特殊,在于它既是創意的、工業的、商業的,也是文化的、藝術的,更是社會的、生活的。這些豐富的屬性和影響因素相疊加,讓影視作品的創作變得日益復雜且難以預測。”如何在高度不確定性中尋找篤定感,一些大型網站平臺通過對行業的觀察與實踐,正在積極尋找更為有效的“解題思路”。如中文在線與快手在2018年就達成戰略合作,前者儲備有海量的原創作品,可以為后者提供IP內容資源,而后者則對內容進行二次開發、改編及推廣,既豐富了大眾文娛市場,又能擴大作品的傳播力。2021年7月,鳳凰互娛與山影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以“文影互動”完善IP全版權運營開發鏈條,增強文學IP開發變現能力。還有,米讀與微視、芒果等視頻平臺充分聯動,達成多個內容要項為自己的IP流量充容。字節跳動入股掌閱科技,萬唯影業與趣閱科技達成戰略合作,以及晉江文學城與B站的戰略合作,番茄小說聯合抖音共同推出“番茄IP改編合作”等,都是文學網站結盟影視視頻平臺,以新的業務矩陣破解網文IP開發難題的成功案例。

    3.網文產業鏈“下游倚重”有待“制作精良”

    網文版權市場建立后,IP產業鏈的“下游倚重”已成行業共識,但改編實踐中“名作撲街”現象并不鮮見,其根本原因是版權分發后的二次創作出現短板,因為只有達成“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與“制作精良”平衡與統一,才能讓“大IP”產生大績效和大影響。

    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的市場規模達到了210億元,而其潛在的市場高達千億,網文IP上下游大文娛產業的總產值累計超過1萬億元。另有統計,近兩年熱度最高的100部影視作品中,有42部為網文IP改編,撐起內容源頭的近半壁江山。然而網文IP跨界運營不僅存在門檻,還有如何改編制作、資源磨合利用等問題。閱文集團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在線閱讀業務收入25.4億元,同比增長3.4%,而版權運營及其他收入同比增加124.5%至18億元,其中,來自IP運營的營收有17.4億元,這種盈利后移的出現,就是得力于電視、網劇、電影、IP授權和自營網絡游戲業務的增長,這一塊的營收同比增長129.%。隨著內容、平臺和產業生態的格局演變,閱文、掌閱、中文在線為代表的網文巨頭已經意識到,網文IP改編產品的早期紅利期已過,影視、動漫、游戲等多領域布局的IP生態鏈構建才是開啟未來IP市場戰局的鑰匙,行業的未來應該回歸到孵化優質內容、追求精良制作以提升IP附加值和泛娛樂產品增量上。近年既叫好又叫座的網文IP改編劇如《贅婿》《司藤》《山河令》《你是我的榮耀》《你微笑時很美》《雪中悍刀行》《開端》等,為“制作精良”的“馬太效應”提供了佐證。

    霍爾的“解碼理論”認為,大眾消費者并非單純的文化商品意義上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能夠生產意義和“解碼”的主動者。網文IP改編的受眾群體自動加入“社會效忠從屬關系”,選擇“入坑”哪部網絡小說即選擇網文IP的商品從屬關系,想要通過粉絲經濟的“符號消費”來牟取利益,就需要回歸網文IP文化產品的精品化。

    三、網絡文學海外傳播升級迭代

    1.延伸傳播半徑,完善全球布局

    依托“一帶一路”的政策扶持和網文出海企業的競相開拓,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的版圖正以亞洲、北美為圓心迅速向歐洲、日韓、非洲、拉美等各地區拓展,目前已覆蓋全球五大洲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在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和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等歐美國家,中國網文出海的傳播成效最為顯著,已聚集了穩定的粉絲群落,建立了自身的影響力。在“一帶一路”沿線的亞洲、非洲以及拉美國家,中國網絡文學也在搭建各種出海渠道,培養當地的網絡文學市場。據《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出海報告》顯示,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進行投放的地區呈現明顯的多樣化趨勢,除了東南亞、美國兩大成熟市場,在亞洲其他地區、俄羅斯、西班牙語區、葡語區等均有投放,從網文出海多語種市場的用戶數量和收入情況看,英語排在第一梯隊,西班牙語排在第二梯隊,其后分別是葡萄牙語、法語、俄語和印尼語。在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讀者中,來自欠發達地區的讀者占比為81%。中國網絡文學在各地區的傳播進展因當地文化背景和產業業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總體呈現出向好的態勢。

    2.出海模式輸出創造新業績

    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從實體書版權輸出開始,經歷了線上網文外譯推介、網文IP改編作品的多媒體傳播后,已進入整體經營模式輸出的新階段。有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出海市場規模增速為145%,規模達11.3億;用戶規模增速160.4%,達8316.1萬人。2021年市場規模翻倍增長,海外用戶規模達到1.45億人。在資本市場和主流平臺搶灘網文出海市場的加持下,網文出海早已脫離單一的內容輸出,大型平臺已將成熟的中國網絡文學商業模式帶入海外市場,陸續建立起海外文學陣地,吸納異域本土作家加入平臺進行網絡原創,創作了具有本土人文風情和文化形態的網絡文學作品。根據facebook網文漫畫白皮書的數據,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海外讀者數量以24.7%的增長率,增至4935萬。截至2021年底,中國網絡文學作品的海外下載量達10.7億次,增長了20%。中國企業累計向海外輸出網文作品達1.6萬余部,Moboreader、Dreame、BabelNovel、Novelbee、Kiss等各類網文出海App類紛至沓來,小說出海已進入新賽道。

    在出海方式上,中國開創了“內容出海”與“生態出海”雙線并行的模式。現在,內容出海方面已有90余家文學網站參與網文作品的海外輸出;生態出海主要是壯大海外原創內容規模,2018年4月起點國際(Webnovel)開放了對海外用戶創作功能,短短幾年,海外網絡原創作家人數接近19萬,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比增長130%;由本土語言進行創作的原創作品超28萬部,同比增速120%。出海網站還將我們的付費閱讀制度推向海外,并積極推行和探索多種商業模式。可以說,中國的網絡文學不僅為世界提供了“中國方案”,還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展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一個重要窗口。

    3.AI技術助力翻譯升級

    原創出海和翻譯出海是中國網絡文學內容出海最基本的方式,中國網絡文學作品體量巨大,翻譯難度和耗費成本都很高,翻譯的時間周期和譯文出品速度常常難以保證。2018年7月,推文科技(www.tuiwen-tech.cn)推出的人工智能(AI)翻譯系統在網絡文學翻譯領域大顯身手,該系統利用AI翻譯程序,可使行業效率提高3600倍,成本降低到原來的1%,能夠全自動監測、抓取、翻譯和發布獲得版權的中文小說,有利于提高網絡文學出海的效率和質量。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網絡文學特有名詞尚缺乏統一規范,作為譯者既要考慮小說的可讀性又要保持上下文的內容連貫性,無形之中增加了翻譯時間成本,減緩了網絡文學作品的更新速度,并且因無法滿足讀者的追更要求而影響讀者的粉絲黏性。如英文中“你”和“您”不分的情形該如何處理?玄幻仙俠類作品中常出現的“陰陽五行”“太極神功”“六道輪回”“氣”“道”等中國文化中特有的術語在外譯時如何準確表達?針對這些情況,推文科技的AI翻譯系統設立的語言數據庫可以較好地解決這類難題。

    AI 翻譯正逐步成為未來網文翻譯的發展趨勢,它有效助推了翻譯升級,各網站平臺正通過協同構建 AI 翻譯系統對網絡文學內容的理解圖譜,提高網文翻譯行業術語的準確性。未來AI翻譯+審校人員的查驗模式將成為中國網文出海的主要翻譯趨向。

    四、多措并舉打造網絡文學“綠水青山”

    1.根治行業亂象,矯正網絡文學走向

    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較2020年12月增長2175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1.6%。在各項互聯網應用中,網絡文學用戶為4.61億,網民使用率為45.6%;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9.43億,使用率為93.4%;網絡音樂用戶6.8億,使用率為67.4%;網絡游戲用戶5.09億,使用率50.4%。基于龐大的人口基數,中國已成為全球最為龐大、最具生機的數字社會體,互聯網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難以分割。與此同時,互聯網從業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行業無序生長,出現了諸如個人信息泄露、大數據殺熟、不當言論擴散、虛假夸大宣傳、不公平競爭等種種行業亂象,對人民切身利益及社會和諧穩定造成嚴重危害。

    針對這種情況,中央多部門部署加強文藝評論和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等工作,陸續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關于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壓實網站平臺信息內容主體責任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從行業頂層設計上關注和引導文藝事業特別是網絡文娛業的時代走向,將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時代風尚作為對文藝領域的基本要求,直擊當前文藝高質量發展的靶向目標,賦予文藝事業以更多的社會責任。網絡文學是增量巨大的新興文化產業,網絡監管難以及時全覆蓋,出現了網站平臺唯利是圖、網文質量參差不齊、閱讀市場泥沙俱下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存在“三俗”和歷史虛無主義現象,以及亞文化滲透、畸形審美、洗稿侵權等問題,“飯圈”文化、偷稅漏稅等行業亂象也有向上游網絡文學行業滲透的隱憂。2021年以整治“飯圈亂象”為抓手,政府加大行業治理力度,經過一段時間的綜合治理,整個文娛業面貌大變,網文行業得到了進一步凈化和優化。

    2.加強行業自律和職業道德建設

    配合國家對文娛業的整頓治理,中國文聯先后發布《中國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公約》《修身守正,立心鑄魂——致廣大文藝工作者倡議書》,中國作協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文學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的意見》,特別強調對網絡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文學群體的團結引領,完善重點網絡文學網站聯席會議工作機制。2021年9月7日,中國作家協會在北京召開全國重點網絡文學網站聯席會議暨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座談會,研討加強網絡文學行業職業道德建設的具體措施,來自43家重點網絡文學網站負責人表示,網絡文學到了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階段,要建設好專業審核團隊,避免單純以流量和收入對作家進行分級的做法,杜絕使用低俗標題、素材誤導讀者。2021年12月30日,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互聯網行業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準則》,倡導互聯網行業從業人員規范職業行為,把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力行到文娛各界,努力建設風清氣正的文藝新生態,奮力推動新時代文藝事業及文娛行業高質量健康發展。2021年12月14日,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文藝要通俗,但決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藝要生活,但決不能成為不良風氣的制造者、跟風者、鼓吹者。文藝要創新,但決不能搞光怪陸離、荒腔走板的東西。文藝要效益,但決不能沾染銅臭氣、當市場的奴隸。創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實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質,名聲要靠德藝。低格調的搞笑,無底線的放縱,博眼球的娛樂,不知止的欲望,對文藝有百害而無一利!”

    現在,網絡文學已經逐步從文學邊緣走向文化中心,網絡文學從業者在享受互聯網帶來的發展紅利的同時,也應該發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弘揚真善美,自覺履行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網絡文學的“綠水青山”,實現網絡文學的可持續發展。

    3.提升網站平臺編審質量

    網絡文學編審工作是網絡文學內容的直接“把關人”,編審的權限是將符合規范價值標準的作品準入傳播渠道,因而要有獨到的文學眼光和敏銳的市場嗅覺,還需要有對黨和人民高度的政治責任感。2020年底,中國作協組織136名知名網絡作家聯名發布了《提升創作質量倡議書》,2021年4月23日又組織全國網絡文學頭部網站負責人進行深度交流,現場擬定《提升網絡文學編審質量倡議書》,向全國500余家文學網站發出7條倡議:(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二)尊重原創,抵制粗制濫造,避免同質化、套路化;(三)建立編輯資格準入制度,加強編輯管理和培訓,防止過度依賴機器審核,杜絕問題作品上線;(四)規范作品推介,不以點擊量論英雄,抵制畸形審美,拒絕黑榜營銷;(五)保護作者權益,反對霸王合同,與作者建立公平、公正、共贏的合作關系;(六)強化職業操守,反對洗稿、注水,堅決抵制剽竊,打擊盜版行為;(七)推動網文出海,擴大中華文化的海外影響力。中國作協還舉辦全國重點網絡文學網站主編黨史學習教育暨提升網絡文學編審質量培訓班,組織企業端、政府端和學者端三方共同研究解決提高網絡文學編審能力、效率所面臨的現實困難。多家頭部文學網站的主編赴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學習革命事跡,祭拜革命英烈,傳承紅色革命基因,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領悟自身承擔的文化責任和歷史使命。

    五、網絡文學研究在溯源與開新中穩步推進

    1.網絡文學起源論爭明史鑒今

    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已蔚為壯觀,但對于網絡文學的起點,學界有歧見。近兩年圍繞這一問題,網絡文學理論批評界展開了一場學術論爭。

    在此之前,網文界(特別是創作界和傳媒領域)對于中國網絡文學起于何時似乎已有定論,即默認1998年是 “中國網絡文學元年”,其根據是基于三個重要事件:一是2008年的“網絡文學十年盤點”活動,既然2008年盤點十年,那么前推10年,網絡文學的起點自然就是1998年。二是痞子蔡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誕生于1998年,這是中文互聯網上第一部長篇言情小說,雖然另一部玄幻同人小說《風姿物語》比它要早(1997年上線),但影響力不如它大。三是我國第一家大型原創網絡文學網站“榕樹下”誕生于1998年(1997年設個人主頁,1998年春開始公司化運營)。于是人們認可“98起源”,可稱之為“事件起源說”。

    2020年11月6日,《文藝報》發表了邵燕君、吉云飛《為什么說中國網絡文學的起點是金庸客棧?》一文,提出網絡文學的起點不應該是一部作品或某一事件,只能是一個網絡原創社區,而1996年8月成立的金庸客棧是中國最早的以文學為主題的網絡論壇,其所開啟的“論壇模式”才是中國網絡文學的起點;認為這種“論壇模式”天然具有網絡基因,即去中心化、網友自由發帖、多點互動等,這樣的“趣緣社區”具備網絡文學生產的“動力機制”,因而是網絡文學的起點。2021年,邵燕君另發兩篇文章,再次堅持自己的觀點。

    隨之,歐陽友權在《哪里才是中國網絡文學的起點?》一文中提出:1991年4月5日誕生于美國的網刊《華夏文摘》是漢語網絡文學的起點,“1994年中國加入國際互聯網后才穿越賽博空間而挺進中國本土,并延伸壯大出蔚為壯觀的中國網文世界。基于這個可供驗證的時空節點,是否可以說,這個‘網生起源說’更具歷史真實性與邏輯合理性呢?”

    還有一種觀點是“現象說”。馬季在《文藝報》撰文提出,中國網絡文學的起點有多個源頭,“源頭和起始年是部分重疊卻有區分的兩個概念。一般來說,在時間上,源頭會久于起始年,源頭有可能是某個單一事件或作品,而起始年則需要相對多的、有影響力的事件或現象作為依據”。“若是對中國網絡文學做一句話溯源的話,順序應該是這樣的:北美留學生郵件和論壇+少君——黃易+《風姿物語》——《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榕樹下文學網,1998年瓜熟蒂落鐘聲響起,一個時代新的文學坐標由此建立。”討論這一問題的意義“當然不只是為了厘清一個事實,或者執意將生辰前置而為網絡文學爭得某種榮光,而是為了找準歷史原點,知道中國的網絡文學‘從哪里來’,又‘往哪里去’,廓清這一文學的正根和主線,以歷史自覺而明史鑒今,讓未來的網絡文學發展行穩致遠”。

    2.評價體系與批評標準研究成學術熱點

    建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與批評標準是近年來網絡文學研究的熱點話題之一,國家在網絡文學領域設立的第一個重大招標項目就是網絡文學評價體系與批評標準研究(項目號為16ZDA193)。隨后,又有幾位該領域的專家先后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等,網絡文學批評迅速成為關注度很高的問題之一。

    有關網絡文學評價體系與批評標準研究的成果很多,2019年出版的《網絡文學批評理論與實踐》一書,即收錄“網絡文學批評原理”論文17篇、“網絡文學評價體系”論文20篇、“網絡文學批評標準”論文15篇、“網絡文學批評實踐”文章20篇。近年發表的成果中,各家之說時有呈現。如陳崎嶸提出:“對網絡文學的評價,可以有許多標準,但主要的取向是兩個方面,即思想價值取向和審美趣味取向。”周志雄認為,網絡文應建立獨立的評價體系,這個評價體系有四個基本維度:網絡維度、審美維度、商業維度和理論維度。單小曦在分析“普遍文學標準說”“通俗文學標準說”“綜合多維標準說”后,提出了“媒介存在論”批評標準。他說:“媒介存在論批評視野下的網絡文學評價標準,由網絡生成性尺度、技術性—藝術性—商業性融合尺度、跨媒介及跨藝類尺度、‘虛擬世界’開拓尺度、主體網絡間性與合作生產尺度、‘數字此在’對存在意義領悟尺度等多尺度系統整體構成。在網絡文學批評活動中,需要把個別尺度與多尺度系統結合起來,才能對批評對象做出更為合理判斷。”夏烈提出:“哲學、社會學和美學可謂網絡文藝批評的三大學理支柱。”康橋說:“快感與美感標準應該是網絡文學批評的基礎性標準。”歐陽友權提出了網絡文學評價體系“樹狀”結構的整體構想,認為源于網絡語境的思想性、不脫離爽感的藝術性、源于技術傳媒的網生性、依托市場績效的產業性和聚焦傳播效果的影響力五個持論維度構成網絡文學的評價體系,這個體系以“樹狀”功能形態在具體評價實踐中發揮作用。禹建湘提出:“網絡文學評價的維度設定應是虛擬真實與現實審美的統一、爽文制造與人文關懷的統一、文化傳承與藝術創新的統一。建立網絡文學多維評價體系的關鍵在于理解網絡文學的價值功能,推進網絡文學經典化,創新網絡文學評價體系。”黎楊全認為,網絡文學實現了人群、文本和媒體的鏈接,需要建構文學性與連接性相結合的動態評價體系來探索新媒介文藝批評的中國話語。他指出,動態的評價體系要求網絡文學的研究范式實現現實與網絡的雙重田野考察,從傳統單一的作品閱讀、紙質文獻的調查深入到網絡文學現場,采用網絡民族志的方法搜集整理電子文獻。楊玲從網絡文學的社會性維度出發,將文學公共空間的議題探討引入網絡文學研究,除了關注文學性這一傳統文學評價尺度之外,網絡文學的敘事倫理,以及圍繞網文建構的文學公共空間亦是網絡文學評價不可或缺的底色。歐陽婷認為,探討網絡文學批評首先要建構批評理論,彌補當下批評理論薄弱的“短板”。周根紅對現有建構標準提出反思,認為網絡文學評價標準的建構應該回歸文學本體,將網絡文學的評價與媒介變遷、市場影響、思想價值相契合,探討網絡文學如何轉向,以建立立足于文學而有別于傳統文學的評價標準。2021年6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分會在合肥舉辦的第六屆學術年會,主題就是“中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與批評標準研究”,許多網絡文學理論批評專家從多個層面探討了網絡文學評價體系和批評標準建構的理論范式和實踐路徑,把這一問題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3.數字人文與算法技術開啟研究方法新視野

    網絡文學本身就是數字媒介的產物,用數字人文的算法技術來解讀網絡文學更符合這一文學的特點,還能拓展新的研究思路。如單小曦主張把數字人文的方法引入網絡文藝批評,建設“智能化”的網絡文藝大數據庫,開發智能化探索性的開發工具或“AI批評助手”,同時推進多層次的合作,比如學者、作者、編者、讀者的合作,文藝活動主體與計算機科學、數字技術從業者的合作,人類主體和人工智能體的合作,實現合作式批評跨學科、跨領域發展和智能化升級。許苗苗提出,由于資本的壓制、學術話語的規訓,網絡文學在數據主導下進入工業化生產,突破數據權力的可能要寄望于網民對數據的個性化使用和演繹。黎楊全認為,不應該再以印刷文化的文學觀來看待網絡文學,而應該認識到 “次生口語文化構成了網絡文學發展的背景、線索與動力學,并賦予其相應內容、寫法與文化特質”,從而構建數字時代的活文學觀,以此作為立足于數字時代文學新變對于傳統研究范式的補充。陳定家將網絡文學喻為一列以技術為軌道、以資本為動力的火車,并從“技術市場”“媒介方式”“信息融合”三個維度探討網絡文學研究的一些基本問題。吳長青歸納總結了網絡文學“數據”采集和保存應遵循的五大原則(區分有限權限和無限權限;對數據進行確權甄別;杜絕碎片化信息干擾;及時糾錯,動態管理;多方比較,擴大采集范圍),提出了“數據”保存及使用的四種方法(截屏以保留信息;定期采擷比對數據庫內容;定期下載備份保存;不斷使用,提高“數據”曝光度),強調需要重視網絡文學“數據庫”的建設。張永祿以現有的研究成果為例,分析了開展網絡文學文本算法批評的可行性,指出開展算法批評遇到的兩大困難:物質技術條件的限制以及如何處理機器運算和批評主體的矛盾關系。王秋實用標簽算法來解讀網絡文學的免費閱讀,認為免費閱讀的下沉式產品策略帶來產業增量,導致算法推介模式、不透明的稿費分成、任務式評論場設計、對讀者轉化的錯估形成等發展困局。項蕾認為,網絡文學下一發展階段的基礎條件是媒介環境、數字技術和版權制度促成讀者注意力與創造力的貨幣化。免費閱讀平臺借助推薦算法,從受眾流量中抽取經濟資本,是一場數字資本主義對網絡文學場域的重塑。從數字媒介的發展愿景來看,喻國明、耿曉夢認為,元宇宙是全部數字技術集大成者的終極數字媒介,在互聯網技術完成對傳統社會“去組織化”時,新的社會媒介也在架構社會形態的“再組織化”;元宇宙是對于各項互聯網相關技術的全面融合、連接與重組,并將是未來互聯網終極發展的目標愿景。

    4.敘事研究聚焦文本分析

    網絡文學市場的迅速發展帶來了文學敘事模式的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同頻共振。張學謙認為,中國網絡文學存在文化“逆旅”,網絡小說以作品文本為媒介,通過敘事言語、文本內系統等方面,在文化哲學層面使東西方大眾文化觀念進行直接對話,既傳遞了海外奇幻文學與大眾文化的特質,又向海外傳播具有中國文化特質且易于接受的敘事文本。這種碰撞促進了當代網絡小說的發展,也推動了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馬季從創作資源上將網絡文學分為幻想題材、現實題材和歷史題材三大類別。從文學敘事的角度來說,網絡文學歸類于類型文學亦脫胎于類型文學,網絡文學的敘事資源主要來源于傳統神話志怪演義和大眾文藝,雖然依托于類型文學的敘事方略,但在表現形式上更富有時代意義和市場規律。女性網絡文學的敘事特征包含女性意識的覺醒,是自成體系的網絡文化現象。網絡文學的鄉村題材小說屬于小眾題材,相關文學研究涉足不深,桫欏撰文指出,鄉村小說文本通過人物的成功塑造、模式化的故事套路以及社會主流價值的凸顯,展現與其他現實題材小說不同的敘事調性;鄉村小說采用共情的人物形象,運用對比手法形成反差,增強了這類小說文本的敘事張力。湯哲聲、黃楊從敘事學維度解讀了網絡小說文本的“折疊敘事”——網絡文學中出現的一種新的敘事架構,認為折疊敘事是對傳統通俗小說情節的壓縮與精簡,是古代文學的敘事革新,符合快節奏的當代娛樂需求。高翔認為,從網絡文學的現代性書寫來看,這一文學是新媒介語境塑造的大眾文化,承接了宏大敘事的可能,而網絡文學的宏大敘事文本顯現了當代中國語境與文學書寫的錯位,也蘊含著網絡文學建構現實主義的潛能。張亞瓊從網絡文學的現實題材和宏大敘事發展角度,認為現實題材是網絡文學審美的一次豐富與轉向,并使得宏大敘事在現實題材文本中表現出濃厚的網絡文學審美趣味。

    5.跨文化傳播研究拓寬學術視野

    中國網絡文學在搶灘國際網絡文學市場中表現搶眼,儼然成為中國文化海外輸出的主力軍。與網絡文學跨文化傳播的上升勢頭相適應,研究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也成為近年來網文評論界的熱門話題。許多研究者著眼于民族文化特色、多模式文化融合、講好中國故事等主題,探討網文出海形態、業績與價值。歐陽友權以宏觀的視角,總結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的四種主要方式:海外版權輸出、網文線上外譯推介、網文 IP 衍生多媒體傳播和網絡文學模式輸出。認為中國網文出海的動力機制源于文化強國的“文學表情”、中國文化的故事魅力和拓展海外市場的行業需要,進而提出,“謹遵落地國法規,解決好網文出海的版權難題;把握跨文化傳播的社會差異,從文化通約走向文化融入;以品質化內容生產保證適配作品的可持續供給等,是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需要突破的三道屏障。”楊會認為,中國網絡文學在營造中國形象上存在著片面化的問題,網絡文學的翻譯水平良莠不齊,這些問題將影響網絡文學海外傳播的生命力,拓寬海外受眾面的必要策略是保障網文作品的精品化、經典化,拓展寫作題材,全面塑造文化強國形象,并同時組建高質量的翻譯團隊。邵璐、吳怡萱撰文說,中國網絡文學凸顯了多模態敘事的模式及特征,提高多模態敘事的傳播力需通過協同構建網絡文學海外傳播生態、AI 翻譯助力網絡文學規模化海外傳播來實現。徐兆壽、鞏周明從現狀、癥候與發展三個角度研究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認為網絡文學對外傳播策略優化,需要通過重塑網絡文學的核心價值、建立中國“本土”與“海外聯動的官方翻譯平臺來實現。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研究在文化強國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喬鈺茗提出,在中國網文出海的進程中,政府及各組織機構應該積極完善保護機制,借鑒先進國家的海外傳播經驗,保護中國網絡文化出海版權;企業加大技術革新力度,合理設置版權壁壘以防治盜版;學界著力健全網絡文學質量評價系統等,以此合力推動中國網絡文學常立世界文化之林。與此同時,也有學者以冷靜的心態看待網文出海熱,認為應該把文化輸出與文化認同區分開:“文化輸出不等于文化認同,文化認同的核心是價值觀認同,它關乎一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的傳承……這關乎網絡文學海外輸出能否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