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當詩詞的文藝范植入科技心
    來源:中國文化報 | 黨云峰  2022年06月13日07:55
    關鍵詞:詩詞

    如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符合現代審美的形態“活”起來?這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當代價值,用貼近當代受眾特別是年輕人的方式,與當代受眾產生共鳴。科技在這方面具有自身的優勢,科技的現代感有利于通過沉浸式的感官體驗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并引起人們的關注,吸引人們去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和價值理念。科技是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因素,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傳統詩詞的文藝范中植入科技心會產生怎樣的效果?中華詩詞學會正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

    拓展科技詩詞半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創作是觀念和手段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創新,是各種藝術要素和技術要素的集成,是胸懷和創意的對接。”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全息投影、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刷新著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也給文藝創作研究提出了新課題。科技與文化碰撞出的火花讓文藝有了更多的可能,豐富著文藝的表現形式,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審美愉悅。

    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周文彰表示,文創工作在我國歷史悠久、前途遠大。新石器時代的玉器雕琢、交易,青銅器的生產全流程管理,周代的藝術品管理,漢唐的碑銘市場,宋代的瓦肆勾欄,元代的雜劇和青花瓷,明代的小說出版,清代的繪畫市場和京劇戲園,民國的電影,這些都可以為中華詩詞學會尤其是科技與文創詩詞工作委員會(簡稱“科創委”)工作提供寶貴的借鑒。科創委要通過引領文創館、文創產品開發等手段,對優秀科技詩詞作品加以歸類分析、創意策劃、融合開發,推動原創詩詞插上文創的翅膀,飛入千家萬戶。

    “中華詩詞學會各委員會尤其是科創委要下功夫調動全國詩友的積極性推動創作,各地詩詞組織也要積極參與其中。從聯系對象上講,不僅要注重聯系科學家詩人、院士詩人,而且要積極聯系基層科技工作者、普通科技工作者。從拓展學習和體驗的深度來講,詩人們不僅要在紙頁上學習科技,還要以各種切實可行的辦法積極參與科技實踐、深度體驗科技實踐。科技詩詞活動半徑要向全國拓展,廣度深度同時發力,不斷拓展科技視野和科技詩詞創作空間。”周文彰指出,大家要適應形勢發展,主動加強與網絡詩詞家、自由撰稿人、獨立制片人、獨立演員歌手、自由美術工作者等新的文藝群體的聯系,擴大工作覆蓋面,團結、吸引、引導新的文藝群體成為繁榮中華詩詞的有生力量。

    詩詞寫科技 文創促傳播

    科技激發了文化和文藝工作者的創意靈感,帶來了文藝創作內容、形態創新、傳播方式的變革,推動文藝實現高質量發展。詩詞與科技在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的工作中緊密結合在一起。

    “詩詞與我一直以來創作、傳播、倡導的‘寫意雕塑’有著共同的精神內涵;從筆墨到鑿刀,從無形到有形,詩詞與塑像都在用形象思維詮釋著文化的厚重、民族的風骨。詩詞家和雕塑家都在用獨特的方式塑造著民族的自信、弘揚著時代的精神。”吳為山表示,“近40年來,我專注于中國精神在雕塑創作中的滲透與表達,創作了600多件雕塑作品,其中,有李四光、竺可楨、周培源、顧毓秀、涂長望、陳省身、錢學森、吳健雄、錢偉長、吳階平、楊振寧、周光召、袁隆平、南仁東、高錕等近百位科學家的塑像。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能為科學家塑像,感到十分幸福。”

    中華詩詞學會科創委負責人趙安民表示,科創委成立后的定位是詩寫科技、藝兼文創、情入萬家。通過“詩寫科技”可以團結科技界內外廣大詩詞家,大力書寫科技實踐及其成果,努力寫出優秀科技詩詞;通過“藝兼文創”,可以凝聚文創界海量創意,以多樣化藝術手段對優秀科技詩詞進行再創作、再傳播;通過“情入萬家”可以使有關創作創意適應百姓審美需求,不斷增強群眾對詩詞文化的認同。此外,業界將以科技興國為主題,以原創科技詩詞及其文創活動為載體,以形成品牌為目標,組織“中華科技詩詞文創大會”,并建立詩詞加AR、VR體驗場景。

    此外,科創委將擔負起自身的職責,用詩詞寫科技,再用文創把科技詩詞傳播出去。業界將把握新時代科技大發展、文化大繁榮的契機,廣泛聯系詩詞、科技、文創等各界的知名專家、有生力量,共同策劃,精心籌辦,使一年一度的傳統文化領域高端論壇成為學習貫徹中央精神、引領傳統文化領域創作風氣、豐富中華詩詞學會工作抓手的重要學術論壇和傳播盛事。業界將積極響應中華詩詞學會“進校園、進機關、進農村、進企業、進社區、進景區”倡議,為建立健全培養詩詞人才的社會網絡和培養體系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