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廣州詩人雅集 “灣區詩會”啟幕 “2022灣區詩會之上巳節雅集”在荔灣舉行 詩人吟誦唱和 歌詠新時代新氣象
    來源:廣州日報 | 吳波  2022年04月07日08:34
    關鍵詞:詩詞 廣州詩人

    4月2日,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廣州市荔灣區委宣傳部主辦的“2022灣區詩會之上巳節雅集”在廣州荔枝灣涌、荔灣湖公園舉辦。

    在古代農歷三月三上巳節,人們來到水邊舉行祭禮,洗濯去垢,稱為“祓禊”,其中最為活躍的是詩人們,少長咸集、群賢畢至、宴飲賞景。

    在2022年上巳節前夕,廣州眾多詩人濟濟一堂,吟誦唱和,歌詠新時代新氣象:上巳節雅集拉開了“2022灣區詩會”系列活動的序幕。

    活動主要由“荔灣行舟”和“荔園詩韻”兩部分組成,并同步通過新花城、花城+等新媒體進行全程直播。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廣東省扎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大會精神,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廣州將立足廣州詩詞文化底蘊與基礎,進一步弘揚詩詞文化,全力打造“詩詞之都”,用詩歌“讀懂廣州、熱愛廣州、奉獻廣州”,著力建設更高品質的美麗廣州。

    此次活動彰顯了廣州深厚的人文底蘊和詩詞水平。廣州是英雄之城、浪漫之城。這里的一花一草、一事一物,都能讓詩人思緒涌動,創作出名篇佳作。廣州詩詞勝跡豐富、歷史文化街區眾多。通過古今中外的優秀詩詞作品,大家共享廣州由來已久的詩意歲月,感受春天的詩意盎然。

    荔灣行舟 詩興盎然

    當天下午,詩人們在永慶坊二期碼頭上船,游經粵劇藝術博物館、荔枝灣大戲臺,在荔灣博物館下船,漫步至文塔、荔灣湖公園,而后漫游泮塘五約歷史文化街區。

    荔灣區泮塘五約歷史文化街區擁有900多年歷史,完整保留了清代格局、肌理和樸素風貌。書畫藝術家李長松、國家一級詞曲作家吳頌今、香藝大師童童等在街區內開辦的名家工匠工作室已成為街區業態品牌標桿。

    當天下午,詩人們穿街過巷,即興吟詠。在擁有400多年歷史的文塔下,詩人們紛紛現場創作。

    詩人雍平創作了《壬寅清明節前三日與詩家放游荔枝灣于文昌塔下即興賦詩一章》:

    賡歌接響涉灣洄,賴有云章此妙裁。文膽猶存能桂折,詩心只合為花開。擲毫奇郁青霞志,驚座濃摛白雪才。最憶南山遺響遠,清時乘興借光來。

    詩人張海鷗創作了《行香子·上巳荔灣雅集》:

    福祉綿綿,祓禊年年。趁一江春水如煙。乾坤氣爽,詩酒陶然。載一船歌,一卷古,一生緣。荔灣雅韻,羊城嘉趣,在流觴亦在云天。且持卮酒,敬謝時艱。愿戰長停,疫長解,事長圓。

    來到荔灣區美術書法家協會,詩人們紛紛提筆作畫、吟誦詩歌。詩人世賓創作了《陽光來自薄薄的云層后面》:

    陽光來自薄薄的云層后面/把廣州的天空映得有些藍/它被植物的葉子搖動著/明凈,帶著些微淘氣,一下子/竄入我清晨剛剛張開的眼簾……

    荔園雅集 詩韻綿長

    “荔園詩韻”由《序:春意》和《古韻》《疊韻》《新聲》《詞魂》四個篇章組成,活動形式包括朗誦、古琴曲演奏、粵曲演唱等。活動以彈撥樂四重奏《慕春》為序,琵琶、中阮、大提琴、柳琴等樂器的合奏喚醒了春天的活力。

    “江城郭外晚風晴,處處桑麻間素馨。”清代岑徵的《素馨花》描繪了素馨花的優雅之姿。此外,謝靈運的《羅浮山賦》,屈大均的《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等眾多吟詠嶺南的作品,通過詩配樂等多種形式演繹,令觀眾充分感受嶺南文化的魅力,品味中華詩詞經典之美。

    活動中還朗誦了當代詩人以廣州為題材的代表作品。著名作家劉斯奮的《廣州賦》以廣州人務實、兼容、開放、進取的精神為經,以兩千年的滄桑變遷為緯,集中展現廣州這座歷史名城的人文風貌,濃墨重彩地抒寫了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進步。劉斯奮與廣東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周麗珊合作,以九聲六調、承載著上古漢語遺風的純正粵語朗誦詩歌,讓觀眾體會到粵語的音韻之美。詩人雍平的《蘿崗探雪》展現出蘿崗香雪的動人意境,讓人們陶醉于繁花盛開的美麗景象。楊克的《嶺南》、黃禮孩的《游西關》等詩詞作品,則從不同角度展現廣州、贊美廣州。

    節目最后,著名粵曲平喉演唱家梁玉嶸演唱了嶺南名相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余韻悠長。

    名家談——

    詩歌會增進廣州的精神氣質

    艾倫·麥克法蘭(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國王學院院士,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聯合創始人):2019年,我和夫人第一次去廣州訪問。我們很榮幸的能夠住在廣州的老城區(荔灣區),這里在中國清代的數百年間曾經是一個國際交往的窗口,無數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包括瓷器和刺繡等,通過各國在此建立的商貿行出口到世界各地。

    在世界上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中,詩歌是中國和英國都非常重視的寶藏。我認為詩歌對于廣州這樣一座歷史悠久并且充滿藝術氣息的城市,是非常有價值的,會進一步增進廣州的精神氣質。如果廣州成為“詩詞之都”,那會讓它多一張特別的城市名片。

    廣東詩歌界的紅色精神一脈相承

    楊克( 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今天廣州建設詩詞之都,恰是當代廣州的生機勃勃、繁榮變化為之提供了契機,詩歌應與時代緊密結合,切實反映新時代的種種變化。祝福廣州,祝福詩歌!

    早在明清交替時期,番禺屈大均的詩詞就是嶺南詩詞的代表。后來,廣州以丘逢甲、黃遵憲、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的先驅發起了“詩界革命”,引領時代潮流。作為近現代社會變革的策源地,廣州匯集了大批文學革命者,也使得廣州成為中國紅色文學的發軔之地。可以說,廣東詩歌界的創新精神、紅色精神一脈相承。

    打造詩詞之都 接通傳統和當下

    世賓(廣東省詩歌創作委員會副主任、詩人):廣州建設詩詞之都是一個接通傳統和當下的有益構想,它可以讓這個歷史古城更富有詩意。

    如何更好建設詩詞之都?我認為,首先應廣泛鼓勵市民參與詩詞創作,參加詩詞活動,讓他們體驗詩詞之美。相關機構可以通過征文、發表、朗誦、演出等多種形式調動廣大市民寫詩作賦的熱情。第二是鼓勵詩詞的創新,把古詩詞與當下的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新的寫作資源,表達新的經驗和時代的精神。第三,不斷激活傳統,可以以更現代的表演形式把古典詩詞的美和精神通過新的藝術形式傳達出來,讓市民提高欣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