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豐子愷三繪《漫畫阿Q正傳》
    來源:人民政協報 | 崔鶴同  2022年04月29日08:54

    魯迅曾于1924年4月至10月,翻譯了日本廚川白村的文藝理論著作《苦悶的象征》,交未名社并于該年12月出版。可巧的是,豐子愷也翻譯了同一本書,并于1925年3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這件譯書“撞車”的事使年輕的豐子愷深感不安,特意登門拜見魯迅,滿懷歉意地說:“早知道您在譯,我就不會譯了。”魯迅也很客氣地說:“早知道你在譯,我也不會譯了。這有什么關系,在外國,一本書可以有幾種譯本同時存在,以取此之長,補彼之短。”魯迅謙和與雅量,使豐子愷由此更加敬重。

    此后,豐子愷一直關注魯迅,他認真閱讀魯迅的小說,并考慮著手以漫畫的形式“再現”魯迅小說。1937年春,豐子愷就以魯迅小說《阿Q正傳》為畫材作漫畫54幅,交由原上海南市區某印刷廠印刷,不料遭日寇轟炸,原稿全部付于一炬。1938年春,學生錢君匋替《文叢》期刊向豐子愷要《漫畫阿Q正傳》。《文叢》是靳以和巴金于1937年3月15日在上海創辦的大型文學刊物。豐子愷便又重畫,并陸續寄《文叢》發表。他先寄了兩幅,后又寄了6幅。可惜《文叢》剛發表了兩幅,就遇上了日軍在廣州的大轟炸,余下的6幅葬于火海。

    無情的戰火兩次毀掉了豐子愷的畫作,豐子愷卻說:“炮火只能毀吾之稿,不能奪吾之志。只要有志,失者必可復得,亡者必可復興。”懷揣如此信念,他于1939年3月,第三次創作《漫畫阿Q正傳》,并且很快完成。這次他沒有立即拿去發表,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家鄉與魯迅的故鄉紹興,雖然相距不過二三百里,但在風物民情方面卻略有差異。本著對藝術、對讀者,也對魯迅負責的態度,他特意請教了張梓生、章雪山兩位紹興籍的朋友,對這些畫提了一些意見,擅長繪畫的章雪山還為豐子愷畫了一只烏篷船。豐子愷又對畫作全部校改一遍,囑女兒把這54幅畫逐一印摹一套以防再遇不測。1939年7月,第三次獲得新生的《漫畫阿Q正傳》,終于由開明書店出版,實現了豐子愷想在“魯迅先生的講話上,裝一個麥克風,使他的聲音擴大”的心愿。此畫集后來一共再版15次,其影響之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