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汪曾祺筆下的鄉土世界》研討會在高郵舉行
    來源:江蘇文學(微信公眾號) | 俞麗云  2022年02月17日08:20
    關鍵詞:汪曾祺

    研討會現場 圖/薛樹松

    2021年,周榮池以12篇散文深入汪曾祺筆下的文學世界,丈量和鉤沉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土高郵。系列散文在《美文》雜志上以專欄的形式全年刊載。2022年2月15日,《美文》雜志社和高郵市委宣傳部在高郵聯合主辦《汪曾祺筆下的鄉土世界》專欄散文研討會。省作協副主席、省評協主席汪政,揚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廣春,《美文》雜志常務副主編穆濤,揚州市文聯主席仲衍書,市作協主席杜海,高郵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文喜,常務副部長張勝及省內外專家學者等20余人出席座談?;顒佑蓮垊俸湍聺謩e主持。

    會議當天正值元宵佳節。楊文喜致辭時說,元宵佳節是汪曾祺先生的誕辰紀念日,高郵每年都會舉辦相關紀念活動。實際上,除高郵這一地理聯系之外,周榮池和他敬仰的前輩作家汪曾祺在時間上也有奇妙的聯系——兩人都在元宵節這天出生。兩代作家遙遙相望,構成了一種有趣的緣分。

    探索故鄉書寫的新路徑

    2020年,省作協為周榮池《一個人的平原》專門召開研討會。“其實那次會就給我一個想法,也是會上好多專家的想法:周榮池在《一個人的平原》后,要怎么再寫這片土地?”看到周榮池的新專欄,汪政有豁然開朗之感,他認為“汪曾祺是周榮池重返鄉土、書寫鄉土的載體?!迸c此前的作品相比,周榮池重新進行了思考、書寫和提升,他把汪曾祺的世界跟這片土地進行對置比較,“不但把汪老作為方法,把汪老作為載體;而且把這次寫作當成一次學習和研究,這對一個青年作家來講是難能可貴的?!?/p>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汪曾祺在故鄉高郵生活了十九年,作為汪曾祺的同鄉后學,研究、梳理汪曾祺筆下的鄉土世界,對周榮池來說具有區域文化優勢?!爸軜s池的這一系列散文采用了一種‘文學地理學’的寫作方法。這些地理學對象即汪曾祺的鄉土世界是通過‘互文’傳達的。汪曾祺的鄉土世界是一個“地方的組合”?!笔∽鲄f創研室副主任韓松剛指出。

    “這個寫法是有創新性的,其實很多作家都可以寫,最好是當地人寫”,南京大學教授王彬彬說,從這個角度來看,他認為,周榮池的系列散文“是對汪曾祺不可取代的研究,為以后的汪曾祺研究提供了不可取代的資料?!绷硪环矫?,正如與會專家強調的,寫作這個專欄,之于作家周榮池,不僅豐富了對汪曾祺的研究和理解,更找到了一條重新認識故鄉的書寫路徑。穆濤在介紹刊載專欄的原因時就強調,這組專欄文章不僅為汪曾祺研究打開了局面,同時在作家的地域書寫方面也有所突破,作家把對現實和世界的看法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最終還是當下性的探索。

    大淖河、上河塘、澄子河、庵趙莊、馬棚灣、子嬰河、泰山廟……這些被文學經典化的地名背后,是一個城市的文脈、底蘊和風度?!稉P子江詩刊》副主編徐曉華列舉了散文中的地理名詞,認為在里下河文學研究的脈絡中,周榮池為拓展里下河文學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覺空間。

    對中國散文傳統的重新發掘

    “汪老的文學世界給了周榮池一個看待故鄉的眼光,這是這個系列的經緯”,《文學報》主編陸梅說,她同時指出,在這個視野下,讀者在周榮池的散文中看到了一系列空間名詞,“那些片斷讀下來,是能夠展現語言之美的”,周榮池的文字很平實,似乎寫的時候是自然而然流淌出來的。

    王彬彬認為,《汪曾祺筆下的鄉土世界》作為獨立的美文承載,自有其文學價值,是別具一格的散文創作。揚州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張堂會也認為,“周榮池的散文轉型是最成功的”,已經具有自己的辨識度,“雖然樸素,但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像是從泥土中走出來,樸素、干凈、內斂、從容,語言和文體都結合得非常好”。

    著名作家、批評家費振鐘追溯了中國的散文寫作傳統,在他看來,周榮池繼承了中國散文的撰述傳統,以撰述體的散文形式,對汪曾祺寫到的人物、場景作了詳細的補充、解釋、注解,“這個是特別有中國特色的”。

    換個角度看鄉土

    “這個系列散文是一個階段的暫?!?,韓松剛指出,“戀地情結”在周榮池的寫作中非常明顯,高郵既是他生活成長的地方,也是他儲藏記憶的地方?!皩τ谟幸靶牡淖骷襾碚f,他的寫作是始終有焦慮感的,我在想他的寫作是不是要面臨離開故鄉,那是真正的考驗。”

    這種期待和汪政在《一個人的平原》研討會上的憂慮是同源的:長期生活在熟悉的地方空間的作家,能否突破空間的局限,真正寫出普遍性的精神和靈魂?周榮池在新的系列散文里已經為走出“鄉愁式書寫”做了初步嘗試,“具體到他的鄉土世界寫作方式,周榮池借助汪老的眼光來感知這片土地的經驗、文化和資源,借助汪老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揚州職業大學宣傳部副部長孫生民說。這某種程度上折射了周榮池在寫作上的憂慮,他在發言時說,“我這些年的寫作,實際上是糾結和彷徨的”,之所以在新作品中選擇再次凝望這片土地,可能源于和穆濤的一次對話,“有一次開會,他跟我說,一個寫作者不是要走到多高遠的世界,而是要找到自己的角落”。

    但“異鄉”仍然是該話題下的關鍵詞之一。何同彬就在會上指出,“地方的屬性、鄉愁的因素太多以后,一個作家怎么往下走,我也沒有明確的指向,但我建議周榮池尋找異鄉感,后面的寫作來說更難,但我對他后面的創作有信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