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文化思南”漸成矩陣,探索“信息繭房”之外的書海“多元指南” 思南讀書會重啟,見證上海梧桐樹下閱讀表情
    來源:文匯報 | 許 旸  2022年02月14日08:13

    思南讀書會八年來吸引近七萬名讀者。

    快節奏時代,如何吸引更多人“靜心讀書”?剛剛過去的周末,“重啟”的思南讀書會,令許多讀者由衷感慨“久違了”,蕭瑟寒冬因書香而暖意涌動。

    在上海黃浦區思南公館這片歷史街區誕生的思南讀書會,幾乎每個周六與市民相約,后因疫情按下過暫停鍵,一串數據成為書香城市的生動注腳——八年來累計舉辦383期活動、廣邀近1500名作家學者、吸引近7萬名讀者……從讀書會到文學選刊,從小說獎到年度書單,“文化思南”漸成矩陣,積極探索“信息繭房”之外的書海多元指南。同步記錄讀書會發展歷程的《在思南閱讀世界》已出版五卷,正在編輯的第六卷將留存疫情期間讀書會的閱讀記憶。包括思南讀書會在內,更多實體書店、讀書沙龍正在上海扎根生長,匯成迷人美好的城市閱讀表情。

    跳出冰冷算法,有溫度的閱讀融入城市日常

    “在國內,每年新書產量驚人,有時置身書海,頓感茫然。這么多書怎么選?”評論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金理道出了不少人的困惑。他形容,好的讀書會猶如“航海圖”,“大家來赴一場場文學之約,和信得過的學者朋友們聊聊,聽聽專業的美學判斷,從泛讀進階到精讀,往往會有驚喜的收獲”。

    翻譯家、作家btr深有同感,“有時在電商平臺買書,大數據會記住你的選擇與偏好,系統根據算法推送‘猜你喜歡’,也就是依據你已看過的書來判斷未來會看的書,但算法控制下的口味難免讓閱讀愈發狹窄”。新年伊始,首屆思南年度書單發布,思南讀書會和《思南文學選刊》的策劃者們希望,用這份有溫度的指南重建文學閱讀與更廣闊人文社科視野的聯系。在btr看來,書單顛覆了冷冰冰的算法模式,跳出“信息繭房”效應,幫助拓展閱讀視野,“就像豐富的買手店集合,也有點像思南公館這個地方,把精選的文化藝術和生活方式,組合成有活力的人文社區”。

    他認為,讀書不是生活的全部,但閱讀能讓人從忙碌庸常里探出頭、喘口氣,看看別人的經歷與經驗。當“靜心讀書”成為我們與世界保持密切聯系的重要方式,更多人嘗到“甜頭”,日常生活就會泛出微小卻持久的光芒。

    文化賦能城市空間,海派建筑煥發新活力

    前不久,思南公館入選文旅部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這正是海派老洋房在梳理歷史文脈、做厚人文內涵的基礎上,向開放共享的公共文化平臺轉型的縮影。

    作為上海歷史文化風貌和優秀歷史建筑保留保護試點項目之一,思南公館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以成片花園洋房保留保護為宗旨的項目。八年來,梳理“思南出品”,折射出城市書香的枝繁葉茂——2014年2月,思南讀書會在海派歷史建筑創立;2017年2月,以尋找、甄別、分享當代優質文本作為宗旨的《思南文學選刊》創刊,為申城文學期刊矩陣填補空白;去年10月,《思南文學選刊》聯合《小說界》雜志設立并頒發首屆短篇小說雙年獎,推動短篇小說創作;直至思南年度書單,評委包羅作家、評論家、翻譯家、社科背景學者,用復合視野構筑多元書單……

    在思南讀書會的基礎上,漸次培育出的思南紀實空間、思南賞藝會、思南城市空間藝術節、思南露天博物館等一系列品質活動,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加入城市公共空間的塑造,為打響上海文化品牌賦能添彩。

    聽場讀書會、到附近的思南書局及詩歌店逛逛、在露天博物館掃碼打卡……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讀者在此留下足跡,也綿延出一份份感動——有將思南讀書會視作大學課堂的退休老人,組建微信群交流讀書心得,現場攝像、文字整理、制作上傳札記,分工井然,資深讀者許樹建感慨:“我們通過讀書會的書目、文字和嘉賓的解讀,走得更遠,思考更深入,也更清楚地找到內心生活的動力。”有八旬馬振騁這樣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坐公交車定期打卡,更不用說勤奮記著筆記的讀者,將導盲杖放在座椅下專心傾聽的視障人士……

    當“思南”不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人們有理由期待,未來這里將以讀書會、叢書、選刊、書單等多元的形式,繼續探索、發現更豐富的閱讀路徑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