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鐘敬文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會暨鐘敬文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
    來源:文藝報 | 民 聞  2023年03月27日08:32

    3月18日至19日,由中國文聯、北京師范大學共同主辦,中國民協、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民俗學會承辦,國際文化交流學術聯盟·文學專委會協辦的“鐘敬文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會暨鐘敬文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來自北京、上海、山東、浙江等地35所高校、科研院所的近百名專家學者,以及來自日本、韓國、印度和美國的國際學者,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了為期兩天的會議研討。

    18日上午,開幕式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屹高度贊揚了鐘敬文先生的學問功業,指出在當下通過闡釋與弘揚鐘先生的學術思想與精神理念,總結中國民間文藝的發展歷程,研討新時代民間文藝的發展命題,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與政治意義。他號召大家學習鐘先生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立國之本的思想、堅持民間文藝的人民性思想,繼承鐘先生對民間文藝事業的熱情,積極搶救保護民間文化遺產,弘揚鐘先生建構中國學派民間文藝學的精神,為建設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話語體系而奮斗。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高度評價了鐘敬文先生在我國民間文學、民俗學學科發展及體系建設中的卓越貢獻。贊揚鐘先生終其一生走在為民族民間文化“發采揚輝”的道路上,致力于中國民俗學學科人才培養,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乃至當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研究和保護培育了骨干力量。

    開幕式后,大會主旨發言環節由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邱運華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程正民、劉鐵梁、董曉萍,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名譽教授蘇獨玉分別做了發言。劉魁立教授講述了一位把挖掘弘揚民間文化的價值和內蘊、頌揚人民的文化創造才能作為一生的追求,矢志不渝,履踐著、體現著自我生命價值的“人民學者鐘敬文”,彰顯了鐘老奮斗不息的生命力和可貴精神。程正民教授回顧了鐘敬文先生建立中國民俗學科的學術過程,談到正是因為鐘先生學術研究中強烈的民族自信和學術自覺意識,才能在世界民俗學研究領域占有重要位置,為中國民俗學派樹立了一面文化自信和學術自覺的大旗。劉鐵梁教授概括了鐘敬文先生晚年的理論核心,即現代民俗學對中國人認知和體認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中國民俗學在改革開放時代如何參與中華民族文化的研究和建設,以及如何建立具有主體性的中國民俗學派。這三個核心論題為后來的民俗學者們指明了必備的中華文明主體意識和文明互鑒的視野。董曉萍教授認為,鐘敬文學說作為一種整體性的中國學問,由于其對中國現代社會文化改革的信念與實踐,以及面向世界一切優秀文化的開放意識,使它與中國式現代化理念具有深刻的默契。蘇獨玉教授則對比了鐘敬文先生與美國學者理查德·多爾森的學術思想,認為兩位學者都注重民俗學科在本國的建設,同時又對其他國家的民俗學研究和國際交流保持開放,由此對中美兩國各自的民俗學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為期兩天的會議圍繞鐘敬文先生的學術思想,以“記憶中的先生”“學科定位”“學科視野”“學科建設”“學科史”等主題展開了深入的學術交流。與會專家深切緬懷了與鐘先生的師生情誼,從多角度探討了鐘先生的學術思想、實踐體系,其國際學術交流,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成就等。結合民俗學在當代的發展,專家們對民俗學的當代性、中國民俗學派、恢復民間文學二級學科地位以及民俗學與非遺保護的關系等話題進行了熱烈討論,對當代如何更好繼承和發展鐘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做了充分探討。(民 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