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年味漸濃,傳統文化煥新生
    來源:光明日報 | 王佳 魯寬民  2023年01月19日15:25
    關鍵詞:傳統文化

    小年一過,新春的腳步越來越近,街頭巷尾一片歡樂祥和。趕大集、辦年貨,各地人民群眾忙活起來了,送春聯、送歡樂,各級文藝院團、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廣大文藝工作者、非遺傳承人等也都忙活起來了。隨著年味兒漸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各種形式綻放出別樣魅力。正是在傳統文化煥發新生的濃厚氛圍中,我們關于年的記憶被激活,關于新年的展望被記錄,我們在年味兒中感受幸福,在儀式感中辭舊迎新。

    非遺留住新年“老味道”

    熱氣騰騰的年糕年饃、香氣四溢的雞鴨魚肉、豐盛的年夜飯,春聯散發出的墨香、除塵時的塵土飛揚、煙花爆竹殘留的火藥味,哪種味道是你記憶最深處的年味兒?或許每個人給出的答案都不一樣。那些“老味道”曾在很多個除夕夜、五更天飄進我們的夢里,以至于年齡再大,離家再遠也依然會對此魂牽夢縈。

    年味兒是個什么味兒?它當然不是簡單的吃喝玩樂,更不是無節制地放飛自我。經歷了三年疫情,或許很多人越發理解了“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那句話的含義。回家過年包含著太多意味。年味兒是美食的香味,更是記憶中的鄉味;它是與家人、朋友的團圓,更是與兒時自己的重聚;它是家人看春晚時的歡聲笑語,更是期盼一個都不能少的和和睦睦;它是回憶,更是憧憬;它是緬懷,更是感恩。正是因為年味兒獨特的價值與意義,人們生怕“年味兒”淡了,再也回不去了。

    如今,當你看到街頭巷尾的張燈結彩,當你看到社區、鄉村寫春聯、送春聯的熱鬧景象,當你在文化廣場被舞龍舞獅的隊伍圍住,當你置身于農貿大集,非遺美食的香味撲面而來,幸福感也會涌上心頭。那些熟悉的味道并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退出歷史舞臺,它們在非遺系統性保護中得以流傳,并依然“活”在當下。

    近兩年文化和旅游部舉辦的“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等系列活動影響廣泛。傳統戲劇、曲藝、傳統美術、民俗等多個非遺門類相關的一百多支非遺小分隊,為各地群眾送上數百場文化活動,帶領廣大群眾在非遺活動中感受“非遺過大年”的新年味道、非遺味道和家鄉味道。

    中國人過年,過的是辭舊迎新的“時間之年”,更是向上向善的“文化之年”。近日,各地自發組織“非遺過大年”相關活動,捧出年味“大餐”,迎接新年的到來。比如寧夏鹽池縣“濃情臘八暖新春”民俗體驗保留了“吃頓雜合粥,感恩記心頭”的傳統習俗,臘八粥里用蕎麥面捏成的鳥頭、碾子、麥穗子等,寓意是感恩一年的收獲。老味道里不僅有回憶,還有向上向善的文化力量。

    大戲送上精神“年貨”

    過大年看大戲不僅是各地的新年傳統,也是過年重要的儀式感之一。

    作為一道“文化大餐”,春節的內容形式越豐富,越能散發持久且廣泛的吸引力。過年的儀式感,來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的傳統節俗,來自守更待歲、走親訪友的情感互動,來自形式多樣的家風建設和家教傳承,也來自看大戲、看春晚的“家庭保留節目”。一些戲曲名家常常分享這樣的經歷,他們過年時到農村演出,找一片空地,搭好戲臺,方圓十里的百姓會自發地向戲臺集中,有的人因為路途遠,天不亮就背著干糧出發。演出現場,大人小孩都忘記了嚴寒,歡聲笑語融化了冬天的風雪。這樣的畫面也是幾代中國人關于過年的童年記憶之一。

    過大年唱大戲一直是各大文藝院團的傳統節目。近一段時間,各級文藝院團通過線上線下各種形式獻上新年大戲,為廣大人民群眾送上精神“年貨”。比如從元旦跨年開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2023年新年戲曲晚會》,節目既有原創戲歌《千帆競發向前方》表現華夏兒女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精神風貌,又有戲曲聯唱《風華》展現建黨百年先進人物舞臺藝術群像。整臺晚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通過11臺優秀戲曲節目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營造喜慶祥和、幸福美滿的節日氛圍。再如元旦前后,中央歌劇院開展為期9天的新年音樂會南方巡演,先后以8場高質量的音樂會,給各地觀眾送上新年祝福。演出作品既有西方歌劇《卡門》選段等,更有中國管弦樂作品《紅色娘子軍》等。每一首曲目都展現著音樂的感染力、渲染力和穿透力,讓觀眾置身于其旋律中,給觀眾帶來聽覺享受的同時,更帶來心靈的震撼。

    隨著新年腳步的臨近,送歡樂到基層,送戲下鄉的相關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城市劇場、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鄉村大戲臺等越發熱鬧起來,傳統戲曲節目、傳統文藝類型正在中國大地上綻放新的時代風采。

    活動增添春節“新味道”

    近日,國家圖書館整合館內優質資源,精心策劃推出“新征程 新氣象 新篇章”元旦、春節主題活動,通過線上線下活動帶讀者尋味年俗、共讀好書、樂享年趣,與讀者一起度過一個書香年、文化年。

    自1月14日起,中國圖書館學會倡導的“書墨飄香 悅享新年”春節主題活動已正式啟動。由國家圖書館提供的新春文化大禮包,通過各級圖書館與社會公眾分享,傳遞書香春意。新春文化大禮包包括“兔園冊府——2023年新春典籍文化展”、古籍數字化文獻和講座等精品資源。其中,“兔園冊府——2023年新春典籍文化展”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節慶習俗,同時穿插典籍文獻中與“兔”相關的知識與典故,解讀十二生肖中兔子所具有的獨特文化意義,受到廣泛好評。古籍增添了年味兒,又在春節煥發新生。

    過春節既講傳統年俗,也講新意。年味兒可以是美食的香味,也可以是知識的營養。在近期舉辦的第十六屆杭州文博會上,“宋韻江南·瑞兔迎新”主題展通過場館設計、文物IP展陳、國風代表性品牌展示、傳統工藝非遺匠作及文創產品展銷,打造了一個“線上線下聯動、喜慶國潮兼容”的網紅打卡點。線上會場首次運用元宇宙概念打造“云尚宋韻”平臺,“宋韻館”“瑞兔館”“非遺館”“東方生活館”四大線上展館與線下展館相呼應,帶觀眾穿越宋代的煙雨江南,感受瑞兔主題色帶來的新年氣息。此刻的年味兒是近距離感受東方生活美學的獲得感,也是沉浸式體驗宋韻文化情趣的幸福感。

    新年新氣象,新年新機遇。辭舊迎新之際,也是我們應當系統思考如何留住老年味兒,增加新年味兒的契機。接下來,我們要通過挖掘文化精髓,增強節日儀式感,利用民俗整理、非遺保護、傳習活動等傳承新年文化,將傳統文化融入時代旋律,吸引更多年輕人自發投身于傳承中來。還要通過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文藝演出等豐富群眾春節文化生活,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節日內容越豐富,年味兒自然也就更濃烈。傳統文化活在當下,其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也會成為一代代中國人的精神財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