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巴金給曹禺的一封信
    來源:文匯報 | 陸正偉  2022年08月08日07:46

    偶然打開1998年記事本,見11月6日記載著:……晚上,巴老在病房看電視,小林問:多年前,《于無聲處》赴京演出,你讓宗福先給曹禺帶過信,我怎不知道?巴老說,信是由彭新琪轉交的……

    聽后,我當時注意力沒放在這封信上,認為巴老的信在他的全集里早晚能看到,而對話劇《于無聲處》的關注度更強烈些。所以,《支部生活》的編輯臧利春找我一同聽宗福先談《于無聲處》時,我很快就答應了。訪談中,我對話劇《于無聲處》的意義有了更深的認識。

    1976年4月6日,宗福先在上海熱處理廠當工人時,有一個朋友路過上海,從他口中得知那幾天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上發生了幾百萬人悼念周總理的事件。他也參加了,并直呼其名大罵禍國殃民的“四人幫”,聽得宗福先心跳加速。有點害怕,但更多的是激動,覺得悼念周總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以往,宗福先心中充滿疑慮卻對誰都不敢說,現在他感到并不孤單,并明白了一個真理:人民是不會永遠保持沉默的。

    打那時起,他開始搜集資料,醞釀構思。直到1978年5月動筆,用了三個星期,寫出了五萬字的初稿。同年初秋,宗福先到巨鹿路675號參加復刊不久的《上海文學》雜志社舉辦的文學青年學習班。老編輯彭新琪問他:“你最近在寫什么?”宗福先說,寫了一個話劇劇本《于無聲處》,快要上演了。她聽后說:“到時候我去看。”同年9月,話劇在市工人文化宮小劇場公演。彭新琪看這部戲時,社會上還沒引起轟動,但她看后很激動,回編輯部后向同事推介。同時,該劇也吸引了吳強、黃佐臨、茹志鵑、袁雪芬、朱端鈞、邵濱生及專程從外地趕來看戲的田華、徐曉鐘等文藝界前輩。后來,越演越火。10月12日,《文匯報》為此發表了題為“于無聲處聽驚雷”的長篇通訊。接著又破天荒分三次在《文匯報》上全文連載了劇本。這下“捅”破了天,引起了中央高層領導對這部話劇的關注。

    我在《巴金全集》“日記卷”中看到巴老在當年的日記中記載著:“1978年10月29日下午,讀《于無聲處》前三幕,覺得好。”(《巴金全集》第二十六卷290頁)11月1日:“看電視(《于無聲處》后二幕)?!保ā栋徒鹑返诙?91頁)7日晚:“看電視節目(《于無聲處》全部)。”(《巴金全集》第二十六卷292頁)

    我在“日記卷”中還看到了:“11月6日,下午彭新琪來,要我寫信介紹宗福先去看曹禺?!保ā栋徒鹑返诙?92頁)這下引起了我的重視。巴老寫此信時“天安門事件”尚未得到平反,十一屆三中全會也沒召開,“兩個凡是”沒被徹底否定……我雖讀到了巴老為這部話劇叫好的日記,但還是好奇,在當時乍暖還寒的背景下,他在信里是怎樣把素昧平生的青年作者宗福先介紹給曹禺的。便立馬取出《巴金全集》“書信卷”翻閱查找,結果此信未被收入。后又在網上和有關書刊資料上找,也無功而返。這封信成了我心上的一個結。

    2020年5月10日,我找宗福先有事請教。兩人在電話里正談論著宗福先探訪巴老時說到香港回歸前由他等編劇的電影《鴉片戰爭》受到巴老關注的話題,我腦子突然來了個“急轉彎”,問起巴老給曹禺的那封信。宗福先似用寫劇本的思路和語言不徐不疾地向我敘述起來:1978年11月上旬,《于無聲處》劇組接到去北京為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作準備的中央工作會議演出的任務后,彭新琪把宗福先叫到《上海文學》編輯部,給他一封信,宗福先展開一看,驚呆了,竟然是巴老介紹他去見曹禺的信!

    宗福先喜愛讀曹禺和易卜生的作品,對他創作《于無聲處》起到了幫助作用。由此,去京前,在彭新琪面前流露過拜見曹禺先生的想法。說者無意,聽者卻有心。一次,彭新琪看望巴老時,說起《于無聲處》作者宗福先的愿望。巴老聽后說:“好嘛,我替他寫封信?!币苍S好事來得太突然了,宗福先一時激動,忘了把信抄下來。多年后,他為找此信還托過曹禺夫人李玉茹,她說信已經找不到了。宗福先只留下了巴老的原信是用毛筆書寫這么丁點印象。

    我正覺得“疑無路”時,他話鋒一轉,說他現在保存著一份巴老用鋼筆抄寫的底稿。我聽了很興奮,把自己尋覓這封信“蹤跡”的經過告訴了宗福先。不一會,在我的微信上見到了多年遍找無著的信的內容:

    家寶:

    介紹宗福先同志來看你。他是《于無聲處》的作者,這個戲你一定要看看。如果你還有時間,希望你同他談談。他喜歡你的作品,看來他對你的作品還下過功夫。你同他談談,對他也會有幫助。

    巴金

    十一月六日

    這正是得來不費工夫。原來,在2012年成立“巴金故居”紀念館前夕,小林整理巴老的遺稿時發現了這封信,后贈與宗福先作紀念。

    1978年11月14日,《于無聲處》劇組到北京的當晚,曹禺就邀宗福先到寓所做客。宗福先隨之把信交給了曹禺,一老一少促膝長談至深夜。經過兩度與宗福先交談,曹禺寫信回復巴老:

    老巴:

    ……你寫給我介紹宗福先同志的信已收到,我已見到宗同志,和他談了話。下星期中(未離京前)還要和他再談一次。這位作者十分謙遜,而且平易可親,寫作前途未可限量……

    家寶

    78.11.25

    曹禺先生為免受記者采訪干擾,能晤談盡興,在第二次會面時選了環境幽靜的國際俱樂部作談話場地,又邀請了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戲劇理論家趙尋參加。三人圍繞著《于無聲處》這部話劇演出后引發的轟動效應,并結合戲劇藝術的發展前景進行深入廣泛的探討,足足聊了三個多小時……

    《于無聲處》在京的演出大獲成功,又恰逢“天安門事件”平反,順應了全劇的最后一句臺詞:“人們不會永遠沉默!”同時,因巴老的熱情牽線,促成了一個工人業余作者與戲劇泰斗連續的對話和交流,在我眼里宗福先真是“有福在先”之人啊。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