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包巖:青色,解密中華傳統文化的顏色密碼
    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 包巖  2022年07月13日07:57

    青色,是2022開年流行色。央視虎年春晚國風舞蹈《只此青綠》,展現了青色的質地。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演繹《立春》,把人們引入青色的海洋,開幕式上旗手的服裝也是青綠色。

    “在中國,沒有哪一種顏色比青色的覆蓋面更為廣泛,文化寓意更為豐富、復雜,沒有哪一種顏色比青色的歷史文化變遷更為騰挪跌宕。可以說,了解中國的青色,是了解東方文明和中國式審美的重要途徑。”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詩詞中國”總策劃包巖在她的新作《青色極簡史》中如此寫道。她從青色的文化寓意、色彩符號、服裝內涵、藝術運用、語義變遷、詩歌意象等入手,探索了青色文化寓意的變遷,解讀了中國人為什么喜愛青色。

    蒙曼誠意推薦該書,她說:“青是山,綠是水,花花世界。只此青綠,便是中國底色。”

    圍繞新作的諸多問題,包巖進行了回答。

    《青色極簡史》包巖 著

    現代出版社2022年4月版/98.00元

    Q:青色是傳統中國的顏色,自從西方色彩學引進之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很少使用“青色”這個名詞,而2022年央視春晚節目《只此青綠》將其重新拉回到當下的時代并瞬間風靡大江南北成了一時的流行語。然而,在僅僅過去了三個月后您的這本《青色極簡史》就出版上市了,請問您是怎么看待“青色”這個中國色重新回到國人視線并受到追捧的,以及您為何如此有前瞻性地寫作了《青色極簡史》這本書?

    包巖:美麗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我們與青色可以說是久別重逢。

    今天我們大眾熱愛青色,像《只此青綠》這樣的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功不可沒,它為大眾營造了一個重新凝視青色的機緣。但中國人對青色的喜愛,不是偶然的心血來潮,而是一個面朝我們的歷史、重新發現傳統美的過程,是一次當代人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久別重逢。

    我也很喜歡《只此青綠》節目,我這本書是在試圖回答“何以青綠”的問題。整個民族會偏愛某一種色彩,不是因為某種色彩本身的波長多么誘人、多么討巧,而是因為這種色彩承載了一種民族的文化記憶與民族精神。青色可以折射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帶有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刻印跡,更是一種被賦予了深厚的民族情感的色彩。所以喜愛青色,是我們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決定的。

    我是2018年開始寫的這本書,2019年完稿,其實從寫稿到真正出版已經有四年多的時間了。觸發這個選題的起因是,我看到夏奈爾等國際名牌所發布的帶有中國元素的時尚服飾、手包,頗為驚愕。我覺得西方這些品牌的某些設計師可能真的是不了解中國文化,他們可能誤會了,他們有時把中國的民俗文化當作了中國文化的全部,他們理解不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或者說,他們對色彩文化的知識構成里,可能根本沒有中國色彩文化的這一部分。

    我當時正好在英國學習,到倫敦查令街附近的Foyles書店去查閱了一些關于色彩文化的圖書,發現英國人寫的、法國人寫的、美國人寫的這些厚厚的色彩文化的圖書里關于中國的部分都只有很少的一節,一頁或者兩三頁。即便是日本人的色彩文化類圖書,提到中國部分的文字也很少。我深深感到,我們在國際社會的色彩話語權是非常不足的。我想我可以寫一本能反映中華文明色彩特性的書。當時,青、赤、黃、白、黑都在我的考慮范圍內,但是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研究來研究去,我發現,我不想搞一本沒有獨立觀點的色彩拼盤。我發現只有青色是最具代表性的色彩。當時很為這種發現而欣喜,所以2018年就動筆寫了。

    Q:《青色極簡史》一書里您提出了一個觀點——“青色是解讀中華傳統文化的顏色密碼,是中國文化的色彩符號”,您能否具體闡釋一下這個觀點的具體表現形式和樣態,從而讓這個觀點變得更直觀、更生動、更具象呢?

    包巖:青色是解讀中華傳統文化的顏色密碼,是中華文化的色彩符號。這里可以重點關注三個關鍵詞:一是“中華傳統文化”,二是“顏色密碼”,三是“符號”。

    首先呢,得注意,這里說的是“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是儒釋道,而青色恰恰能夠較好地折射以儒釋道為主流的中國哲學。比如青色在儒家禮制思想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青色所反映的佛家的性空義理及佛教象征,道家的自然拙樸理念及對道服色彩的影響,還有融合了佛道思想的魏晉玄學為青瓷所賦予的“青秀俊逸”的審美態度。這些哲學思想都在青色以及青色服飾、器物、藝術作品中有著具體的體現。

    二是顏色密碼。密碼是什么?密碼是解鎖一扇大門的核心、關鍵。讀懂它,就能打開那扇文化之門。你要打開中國傳統文化的大門,它的顏色密碼就是青色。當然還可能有文學密碼、科技密碼、哲學密碼,還會有南門、北門,四面八方的門,但是,世界若想以顏色為途徑,深入中國文化這扇大門,那就是用青色這個密碼。

    顏色的問題始終是社會問題。因為人類并非離群索居,而是生活在社會之中。中國的青色正是這樣一種吸納了中國歷朝歷代的各種社會要素、環境要素并不斷產生寓意變遷的色彩,幾乎每朝每代出現的新思想和新制度都對青色進行了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化寓意改造。

    青色歷史悠久,中國的青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藝術與世俗應用極為廣泛。在國家治理、生產生活、宗教主張、藝術創作的方方面面都有青色的影子。青色是可以引發人們聯想到中華文明特色的特殊顏色。青色也最能反映中華民族這種兼容并包的民族特性,最能展現含蓄、堅韌而不張揚的國民性格。

    三是符號。符號是這樣一種東西,就是人們看見它,普遍會想到對這個東西直觀印象之外的某種意義。也就是說,符號代表某一事物的另外一種象征意義。在人類對物象形成直觀的色覺之后,隨后會對這種色彩產生一種心理層面的意義,這種意義通常是非常個性化的,與觀者本人的經歷、環境、文化密切相關。個性化的東西不是符號。但是,如果達成共識了就是符號。“紅”和“綠”用在交通信號燈上,就代表了普遍的意義,就成了符號。因而,色彩符號的這一層語義必須經過群體化認同后,發展成為一種人所共知的社會概念,繼而才能形成符號。

    青色正是在悠久的歷史變遷中逐漸成為一種符號的,這個符號的指義在不斷地變化,并隨著時間的推進從一種共識走向另一種共識。

    Q:在《青色極簡史》這本書里,有一句話特別吸引人——“青色給予人們從樸素到華美的寬廣審美尺度,從輕靈到沉穩的豐富視覺感受”,而其所呈現的景象似乎既有素淡的優雅又有濃烈的深邃,讓人想到了蘇軾對杭州西湖的沉醉——“淡妝濃抹總相宜”。您如何看待青色對中國人審美趣味的影響,以及它在視覺方面的感受是如何表現的?

    包巖:我們可以對比著看。中國的民間審美趣味是圍繞著福祿壽喜這個核心的。民俗文化很重視紅色、金色、翠綠等鮮艷的顏色,特別喜歡五彩斑斕,追求吉祥、喜慶、平安。比如楊柳青年畫,就體現了這種民間審美趣味。這種審美包含了對世俗生活的美好愿望。

    但是青色很不一樣。它在色譜中覆蓋范圍很廣,主體部分是屬于冷色的物理屬性,給人以安靜淡泊的心理感受,更多體現的是精神層面的審美趣味。青色可以反映士階層對高尚情懷的向往、體現儒家的禮治秩序和君子的正心修身,反映佛教徒的明心見性,道家的抱樸守拙,體現玄學家眼中的灑脫自然、空靈清透。它是超越了俗世追求的。所以中國的哲學思想賦予了青色以更多含義,反過來,青色對中國人審美趣味的影響也是精神浸入式的,它體現的是中國人對精神世界更深層次的思考。

    Q:我們看到,中國詩詞大會的嘉賓評委蒙曼老師對本書做了推薦,她說“青是山、綠是水,只此青綠,便是中國底色。” 《青色極簡史》一書也告訴我們一個可能被忽略的事實,那就是——青色,是中國文化的底色。我們對青色的了解可能是太少了,甚至很容易因為它難以形容和單一表述而忽略了它。您是從幾個方面深度解讀青色為真正的中國底色的呢?

    包巖:所謂底色,就是中國文化的背景色。當然每個朝代又有特別屬于自己的主流色彩。現當代的中國文化,尤其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也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生根發芽的,也是在這樣的背景色中構建的。

    《青色極簡史》講的七個方面,可以從不同維度解釋為什么青色是中國文化的底色、或者說是背景色。

    一是來自于各種典籍文獻的青色家族的成員和命名,這是個歷史悠久的大家族;二是帶青字詞語的語義變遷所帶來的對青色文化寓意的影響是持續的、深遠的;三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青色文化寓意的浸潤,這部分幾乎已經成為了青色的色彩文化基因;四是從中國繪畫等藝術創作的演變,看青色的文化含義變遷。要知道,藝術創作的色彩應用幾乎都具有政治、宗教和哲學表達的需求;五是把先秦漢魏南北朝、唐宋元明的中國古代詩詞合集中的青字使用情況做了一個數據統計,從而發現青色在古代文學中的滲透無所不在;六是分析青色文化寓意變遷的脈絡及成因;最后是比較了中國的青色和歐洲的藍色文化寓意的差異,從而發現青色在中國文化當中的特殊地位和特殊含義。

    Q:如果說青色給我們最直觀的呈現是它所表現出來的顏色的話,那么與青色有關的一些語詞也是我們所熟悉的,尤其是在中國傳統的詩詞和戲曲中就有很多,如李白《將進酒》中的“朝如青絲暮成雪”、《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的“欲上青天攬明月”,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等,而這本書中專門用一章(第六章)講述了不同的“青”字詞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使用頻次及其背后反映的文化內涵。您能簡單地舉例介紹一下這些“青”字詞語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及其變遷的歷史過程嗎?

    包巖:詩詞中的青字詞語太多了。青山、青天、青云、青絲,都是詩詞當中的常用意象。這里就舉一個“青樓”的例子吧!

    《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中非常直接地給“青樓”以唯一的解釋——“妓院”,而對其他解釋一概未提。事實上,“青樓”也是中國古代詩詞中的常用意象,在古代的詞義里也并非“妓院”一意,如果現代人賞讀古代詩文時都以為“青樓”全是妓院那就要出事故了。

    隋以前,青樓是貴族的“青樓”。可指年輕女性的閨閣,比如《晚妝詩》寫的就是大戶人家里年輕女性的閨閣:“青樓誰家女,當窗啟明月”;另外,也可以指豪門貴族的華宇高屋。例如,曹植的《美女篇》:“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說的便是豪門里那些奢華的房屋。在這時期,都是褒義,從沒指過妓院。

    在唐宋時期,青樓是文藝表演與生發愛情的地方。唐代詩人筆下的“青樓”在更大程度上代表著自由、風雅與愛情。這些風月場所都是給權貴光顧的,建造的都很奢華。比如李白有詩“對舞青樓妓,雙鬟白玉童”,杜牧有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在這些詩人筆下,青樓女子都是善歌舞、工詩詞、能吹彈的美才女,而青樓也正是才子尋覓風雅、追求自由和愛情的地方。宋詞中描寫青樓愛情的詩句也比比皆是,有時候是雖無“青樓”二字,但有“紅牙板”的旖旎纏綿。以柳永為代表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大批登場。

    到了元代,“青樓”就市井化了,不再是知識分子筆下的風雅之地,它變成了大劇場。青樓與新的藝術形式——元雜劇密切相關。元代,有個沒落文人夏庭芝撰寫了一本《青樓集》。講的就是表演雜劇的藝人的悲歡離合的故事。

    明朝末期,就是艷情小說《金瓶梅》和《青樓夢》等問世的時期,平民的社會生活也變得較為開放,“青樓”成為下沉到底層的情色交易場所。這個時期,人們大多用“青樓”兩個字指代“妓院”,這在社會生活中已成為普遍共識。所以我們看,這個青字詞語的語義,實際上經歷了一個從高貴到卑微的角色演變。

    Q:我們知道除了2022年央視春晚節目《只此青綠》的亮相之后使得“青色”成為大眾爭相談論和關注的話題外,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節目《立春》更是將大家引入了“青色”的海洋,同時開幕式的旗手服裝也是青綠色,一時之間青色已經完全變成了“生命”“東方”“中國”的色彩代名詞。同時,中國青色和歐洲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可能說是反映了兩種不同的特質。您是如何看待青色與歐洲藍的不同,以及青色在大型活動中的運用和其所代表的文化推廣使命是什么?

    包巖:很奇妙的。

    從世俗層面的歷史進程上看,中國人為青色賦予的含義是一個從尊貴到卑微的過程,是從高點向下走的過程。而歐洲正好相反,他們是一開始對藍色極為厭惡,鄙視,后來在13世紀以后才慢慢重視,最后竟然成為了神圣的、高貴的顏色,這是一個從低位向高位運行的過程。

    對古羅馬人來講,藍青色總是與野蠻的事物相關,凱爾特士兵打仗的時候會把自己的身體涂成藍色。在古羅馬,穿藍色的衣服是非常古怪的,往往意味著悲哀和不幸。人們對藍色的鄙視甚至波及到對一個人眼睛顏色的歧視,一雙藍色的眼睛在當時意味著野蠻、娘娘腔或者是荒唐可笑,是很讓人嫌棄的。

    后來,巴黎有一位修道院的院長,他個人極為喜愛藍色,并且堅信藍色神圣。他和修道院的工人一起研發了藍色鈷玻璃,應用到教堂的玻璃花窗當中,這種技術后來傳到整個歐洲。又有畫家開始使用昂貴的青金石顏料去畫圣母瑪麗亞的袍子和貴族女子的裙子。法國的貴族族徽在設計的時也開始加入藍色。就這樣,藍色被宗教人士和貴族階層所崇尚,漸漸被認為是高貴的顏色。

    講好中國故事,也包括講好中國的顏色故事。顏色也是語言,在沒有文字輔助的情況下,顏色本身所表達的思想情志甚至可以代替語言文字去說話。

    我們在了解青色的文化寓意之后,可以更好地運用這種色彩語言進行文化交流。這也是走向國際舞臺的設計工作者在運用色彩時需要準備的重要功課。

    從某種意義上說,從藝術工作者到藝術大師,也許差距就在于其對色彩的文化寓意是否能夠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