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從《滿江紅》談“紹興和議”
    來源:北京晚報 | 黃逸  2022年07月07日09:42

    近日,張藝謀新電影《滿江紅》高調開機。

    據該片公示的備案,故事梗概是:“南宋紹興年間,宰相秦檜率禁軍赴邊境,與金國會談。秦檜宿當地大族宅邸。宅邸封閉,戒備嚴密,會談前夜卻現謎案。小卒張大裹挾其中,步步揭開謎底。謎案背后,一場義士鏟奸的迷局漸漸展開?!?/p>

    從梗概看,又是一個“小人物+類型片(懸疑)+重大歷史事件”的商業片,想拍好,難度不小:

    首先,在歷史上,秦檜不曾率禁軍赴邊境與金國談判,此設定幾近兒戲。

    其次,兩次“紹興和議”均是金強宋弱,南宋屬“乞和”,金國無需派“秘使”。

    其三,宋代筆記中有秦檜與金國“秘使”往來記錄,真實性堪疑。

    其四,堅持“乞和”的是宋高宗,秦檜只是工具,這基本已是常識,如“義士鏟奸”以此為大結局或反轉,懸疑度不夠。

    把小人物的故事放在大的歷史背景中,是近年來常見的影視創作手法,如《長安十二時辰》《風起隴西》等,優點是代入感強,歷史科普效果好。缺點是類型故事的套路不多,給人以重復之感。此外,為追求畫面效果,細節上常有穿越,如果普及的都是錯誤知識,那就適得其反。

    希望《滿江紅》取得成功,也希望它能更準確地呈現歷史。

    為何總是打不過金兵

    電影《滿江紅》的歷史背景應是“紹興議和”,即紹興十一年(1141年),南宋與金簽訂《紹興和約》,與北宋與遼簽訂的《澶淵之盟》比,三點不同。

    尊卑不同:南宋對金稱臣,皇帝登基需經金國冊封,而北宋與遼是“兄弟之國”,北宋是兄長。

    負擔不同:據《澶淵之盟》,宋朝年付“歲幣”絹20萬匹、銀10萬兩;《紹興和約》則是絹25萬匹、銀25萬兩,負擔明顯增加。

    結果不同:《澶淵之盟》保證了120多年的和平,《紹興和約》維持不到20年。

    《紹興和約》是臨時約定,雙方都沒打算長期遵守。南宋使臣鄭剛中對金使說:“上國(指金國)于江南土地,恨不能盡取而有之,今所不取者,非是留作人情,力不足也。本朝自白溝(《澶淵之盟》約定的宋遼界河,在今河北省)以南,皆祖宗土地,旦旦有恢復之心,今所未復者,亦不是忘了,勢未可也?!?/p>

    《紹興和約》建構了南宋對金關系框架——軍事落后,靠割地、賠款來維持。后來的《隆興和約》《嘉定和約》均以此為藍本。

    簽如此喪權辱國的和約,因南宋皇帝面對兩個敵人,一是金人,一是武人。中唐到五代,藩鎮割據,社會動蕩,“以文制武”成共識,且宋太祖靠叛亂上臺,尤忌武人。名臣季陵曾對宋高宗說:“若劉光世、韓世忠、張俊者,各率諸將,同心而謀,協力而行,何所往而不克?然……各招亡命,以張軍勢,各效小勞,以報主恩。勝不相遜,敗不相救。大敵一至,人自為謀,其能成功哉?”

    對金妥協,才能消除另一大敵——武人。

    宋高宗為什么猜防武將

    舊小說、評書、戲劇等集體營造出宋高宗軟弱、昏庸、奢靡的刻板印象,其實宋高宗早年習武,能“挽弓至一石五斗”(相當于200磅的勁弓)。金兵首次圍汴梁(1126年),19歲的宋高宗被派去當人質,因表現太從容,金人懷疑不是真皇子,將其放回。

    宋高宗早年勤政,專信秦檜前,“所用相凡十人,執政三十三人,然皆不久而去,規模數易”,連制定戰略、指揮作戰等,都親自參與。

    宋高宗有儉德,曾說:“朕常日不甚御肉,多食蔬菜。近日頗雜以豆腐為羹,亦可食也。水陸之珍,并陳于前,不過一飽,何所復求?過殺生命,誠為不仁,朕實不忍?!睂m中稱得上大殿的建筑,早期僅一座,后期也只有兩座,禪讓后,未建新宮殿,而是住秦檜舊宅。

    上位后,宋高宗兩次遭內亂:

    一是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五日的“苗劉兵變”,軍閥苗傅、劉正彥借口太監謀反,劫持宋高宗,逼他將帝位禪讓給3歲的兒子趙旉繼位。好在四月一日便在呂頤浩、韓世忠、劉光世等大臣幫助下,奪回帝位。

    二是建炎三年(1129年)冬天,在浙江寧波時遇衛隊叛亂,幸皇后吳氏撒謊,說宋高宗外出,才免于被活捉。

    這讓宋高宗產生了寧可對金投降,也不能讓武人叛亂的想法。

    宋高宗即位后,吳皇后“常以戎服侍左右”,王夫之說:“宋氏之以猜防待武臣,其來也夙矣。高宗之見廢于苗、劉而益疑,其情易見矣?!睂τ谑窒聦④?,宋高宗會當面威脅:“若恃兵權之存,而輕視朝廷,有命不即察,非特子孫不饗福,身亦有不測之禍?!?/p>

    當“投降派”遇上“投降派”

    宋高宗看上秦檜,因無人可用。

    南渡后,“義理派”把持朝局,多出自洛學(以洛陽程顥、程頤兄弟為首的學派),道德感強,議論鏗鏘,可缺乏實際工作能力,遇問題只會喊口號。清代趙翼說:“一般獻言之人,與朝廷利害絕不相關,言不酬,事不濟,則脫身去耳?!?/p>

    南宋朝廷為迎合士大夫階層,斥王安石為奸佞,奉元祐黨人為正脈,但百廢待興,急需增稅,又要靠王安石新法。秦檜懂新法,且與洛學中堅胡安國父子、楊時關系密切,被金人俘虜時不失氣節,名重一時,是各派都能接受的人物。

    真正讓宋高宗眼前一亮的,是秦檜的“投降派”立場。

    被俘期間,秦檜得金國皇帝吳乞買的堂弟撻懶欣賞,撻懶主和。秦檜逃歸時,猶豫不決,熟人勸他說:“你直接問撻懶好了,現在他當政,他不答應你,死也無憾,如果不告訴他就跑,萬一被逮,再說什么都沒用了?!庇谑?,秦檜親自告知撻懶,撻懶說:許多契丹人逃歸后,被族人所殺,如果南宋人能相信你,你就回去吧。

    得知秦檜與撻懶的關系密切,宋高宗高興地說:“檜忠樸過人,朕得之喜而不寐。蓋聞二帝、母后消息,而又得一佳士也?!苯B興元年(1131年),任秦檜為右相(低于左相)。

    當時金朝正從部落國家向中央集權國家轉型,政出多門,上難御下,金兀術主戰,撻懶無可奈何。和談無法推進,宋高宗不滿,罷免秦檜,表示“終復不用”,可“當時秦所引皆是好人,而立朝無過,人皆不平”,竟無大臣肯為詔書代筆。

    秦檜不過是一枚棋子

    紹興八年(1138年),撻懶派張通古、蕭哲到南宋和談,宋高宗重新啟用了罷相多年的秦檜。此時南北已罷兵6年,宋高宗覺得已具和談資本。

    張通古是漢人,生于易州(今屬河北易縣),曾中遼國進士,因父喪回家守制。金宋滅遼后,易州歸宋,宋征辟張通古,遭拒。金國占領易州后,張通古成金國大臣,晚年被封為曹王。

    張通古倨傲,且金朝文書中不稱宋,只稱“江南”,這是當年趙匡胤對南唐的貶稱。宋高宗讓秦檜全權負責談判,可一出結果,又交大臣討論三天,讓秦檜背上“投降”之名,自己則裝“被蒙蔽”。

    秦檜獨相17年,宋高宗放縱其排斥異己、建立私黨,但刻意挑動太子與秦檜對立。

    宋高宗的獨子趙旉去世后,民間風傳金太宗(即吳乞買)貌似宋太祖,且金人破汴梁時,收玉牒(皇族族譜),逐一搜捕。時人稱宋太宗奪宋太祖一脈的皇位,宋太祖轉世來報仇。

    為平息物議,宋高宗決定將皇位還給宋太祖一脈,遂收趙伯琮(改名為趙昚,即后來的宋孝宗)入后宮,養了30年。一是可能仍幻想生男孩;二是可能擔心趙昚對付不了秦檜。

    秦檜與趙昚互相告發,一經查實,宋高宗必處罰,但絕不消滅一方。秦檜去世前,想讓義子秦熺接班當宰相,宋高宗拒絕,且將秦熺免官。秦檜以文筆著稱,班底多屬“文學派”,死后皆被斥。

    大奸臣秦檜只是宋高宗的一枚棋子。宋高宗曾說:“講和之策,斷自朕志,故相秦檜,但能贊朕而已。”宋高宗才是對金投降的真兇。

    宋高宗為何急于投降

    紹興八年的和談雖簽約(這一年是金國天眷元年,和約又稱《天眷和約》),但金國政變,撻懶被殺,金兀術率軍進攻南宋,遭慘敗,岳飛大軍一度距汴梁僅45宋里(一宋里約合今558-569米)。

    局面大好,宋高宗卻急于在紹興十二年(1142年)與金國簽約,甚至為此殺掉名將岳飛。

    岳飛的孫子岳珂編纂的《鄂國金佗稡編》中稱:金兀術私信秦檜,說岳飛主戰,不殺他,沒法和談。清代趙翼指出:“此則《鄂國金佗稡編》等書附會之詞?!鼻貦u和撻懶有舊,而撻懶與金兀術是死敵,秦檜怎可能與金兀術密謀?此外,韓世忠、吳玠、吳璘都曾在戰場上幾乎殺死金兀術,為何金兀術只記恨岳飛?

    殺岳飛,因宋高宗懷疑他謀反。岳飛個性強,多次抗命,宋高宗曾明確對岳飛說:“犯吾法者,惟有劍?!?/p>

    宋高宗急于投降,除穩定皇權外,可能還有一個原因:掩蓋皇家隱私。

    靖康之變后,宋高宗的生母韋太后被擄到北方15年,被金國王室納為妃子,還生了兩個孩子。韋太后回歸南宋后,宋高宗刻意掩蓋。

    一是篡改韋太后的年齡。韋太后被擄時38歲,南宋官方記成48歲。二是滅口。金人本有意送回更多被擄宗室,宋高宗無迎回之意,可能就是擔心泄露韋太后故事。

    這一短板被秦檜把握,趁機大興文字獄,“察事之卒,布滿京城,小涉譏議,即捕治,中以深文”,以致“郡國事惟申省,無一至上前者”。到岳珂給爺爺寫史時,幾乎找不到可靠的材料。

    宋高宗、秦檜默契配合,無人敢說真話,出現了“文丐競奔”的奇局。

    怎樣的南宋才真實

    據學者沈松勤鉤沉,《紹興和約》簽訂后,韋太后回歸,南宋朝廷要求獻詩,“揚厲偉績,垂之無窮”。作者1000余人,400首獲獎,獲獎者“有官人進一官,進士免文解(即不用參加省試,直接入京參加最高級別考試)一次?!?/p>

    除了官方賽詩會,士大夫還自覺獻詩給秦檜,“湖湘學派”中堅胡寅稱贊秦檜是“命世大賢,興邦元佐”“秦漢以還,勛庸莫二”。

    《紹興和約》簽約后,秦檜每年生日都收上千首詩,直到去世,14年間共收1萬多首。創作力最強的是周紫芝,59首生日詩之外,還有《大宋中興頌》等詩二首,八篇贊美秦檜的文章,被稱為“老而無恥,貽玷汗青”。

    一片諛聲,甚至“科場尚諛佞,試題問中興歌頌”。

    有學者認為,南渡之后,“天下州郡沒于胡虜,據于僭偽,四川自供給軍,淮南、江、湖荒殘盜賊。朝廷所仰,淮、浙、廣、江南,才平時五分之一”,為支持軍費,百姓負擔太重,《紹興和約》多少“減負”。其實不然,《紹興和約》簽訂后,宋高宗堅決拒絕“降稅”的請求。

    宋高宗說:“人主之德,莫大于仁。仁之一字,非堯舜能當?!彼坪鹾苤v道德,但事實上,他極端自私,所以才會相信極端自私的秦檜。在他眼中,人格高尚的岳飛可疑,好色的韓世忠、貪財的張俊等反而可信。

    對電影《滿江紅》的要求不必過苛,只要別搞虛假的“大宋美學”,別把一個凄涼時代拍成富貴華麗,別把豐富多樣的人群拍成黑白分明,別把時代的必然拍成偶然,觀眾們也就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