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身邊的國學》:走進國學殿堂  培育文化自信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欣聞  2022年05月19日14:52
    關鍵詞:國學 傳統文化

    2022年1月,教育部印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做了統籌設計,強調素養導向、系統規劃和全科覆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青少年該如何走進這個盛大的殿堂,迅速領會傳統文化的精髓、把握傳統文化的脈絡,以中國人的視角講述中華文化的大千世界呢?北京時代華文書局日前推出《身邊的國學》系列叢書,力求為學生打開不一樣的國學大門。

    對一般人而言,國學就是典籍、就是歷史,就是沉淀在厚重土壤中那份不能輕易理解、隨意觸碰的無上敬畏。《身邊的國學》告訴讀者,國學不是“它”,而是“我”,是長在我身上、伴在我左右、陪在我周圍,在我舉手投足、衣食住行、接人待物、仰天俯地間,時時處處的存在。該叢書為國學學習提供了全新的打開方式,告別以往的“以典籍為本”,轉為“以主體為本”,從青少年自身息息相關的生命、生活出發,通過豐富趣味的故事和精致傳神的畫面,展示無處不在的傳統文化之魅力,讓青少年即刻愛上傳統文化,成為國學“小專家”。

    《身邊的國學》

    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少兒國學》編輯部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出版時間:2022年5月

    《身邊的國學》系列叢書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少兒國學》期刊十年礪劍之精華結集。《少兒國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創出版的全國唯一一份面向少年兒童的傳統文化期刊,由葉嘉瑩、樓宇烈、王殿卿、彭林、謝嘉幸、傅佩榮、王中江、韓星、于建福、徐梓、朱良志、李山、梁濤等國學名家指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名校作者撰稿,秉承人教社教材編寫標準,密切結合語文、歷史、思想品德、音樂、美術、體育等多學科課程,幫助少年兒童認識中華核心思想、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中華人文精神。

    我們司空見慣的每一件事物,近到眼耳鼻舌身,遠到天地山河海,小到柴米醬醋鹽,大到日月風雨雪,在我們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切,都蘊含著豐厚的國學知識和歷史文化傳統。《身邊的國學》分為《天》《地》《人》《身》《事》《物》6冊,共45個專題,300多篇文章,每一個專題都有該專題領域名家撰寫的導讀文章,為讀者提綱挈領講述該領域文化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讓讀者迅速掌握該專題的相關傳統文化知識。如地質學家劉興詩講“日”,中國科技大學教授石云里講“星”,北京師范大學古典文學教授李山講“風”,中國人民大學美學教授余開亮講“雨”,中山大學中文教授張海鷗講“雪”,南開大學文學教授張靜講“花”,北京動物園科普館館長肖方講“鳥”,北京師范大學人類學教授蕭放講“魚”,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教授郭齊家講“教育”,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熊曉正講“體育”……數十位名校名家傾囊相授,為讀者點亮國學殿堂一盞盞明燈。

    人們通常認為,國學只是文史哲,最多還有政經法,經典則多是道德教化,其實國學遠不止如此。“在中華文化的傳統里,宇宙是一個氣化運行、生生不息的系統。我們的祖先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于是,萬物不再只是萬物,而是人的萬物;人也不再只是人,而是萬物的人。萬物都有生命、有情感甚至有德性。知、情、意相融一體。”《身邊的國學》所涉及每一個主題,分別從“物——象——神”層級遞進,從一個事物的自然物、情感物、品格物逐層提升,為讀者呈現一個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內容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科學、語文、歷史等多個學科,確保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全覆蓋,契合了教育部以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三科為主,藝術(音樂、美術等)、體育與健康學科有重點地納入,其他學科有機滲透,“3+2+N”全科覆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