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在全新軌道上疾駛 ——讀吳巖的《中國軌道號》
    來源:南科大科學與人類想象力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   | 張品成  2022年02月28日08:12

    認識吳巖是十幾年前的事了,而且我們一直關系挺好。只知道他因為創作科幻小說而進入北京師范大學,畢業后留在了學校教書,主攻管理心理學,也知道他在教學和科研空隙繼續創作,寫了不少科幻文學作品,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得了諸多相關的獎項。我寫的是歷史小說,寫的是中國近代革命史,也被評論界稱之為戰爭兒童文學。他寫的是科幻小說,雖然都屬于兒童文學這方面,但是我們涉及的兩個領域相差甚遠。那些年我和吳巖經常在一起參加一些有關兒童文學的活動,相處的比較好,但對他的了解,也僅僅是從他的一些零散文章,對他的作品系統的研讀,以前是沒有的。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是一本科幻小說。但是,閱讀完了以后,我很吃驚,有很多的感想和思考。這本書和我原來對這類題材的閱讀經驗完全不一樣,就是說顛覆了我對科幻小說的印象。我覺得吳巖很巧妙,他把自己的經歷,還有當代少年喜愛的元素,甚至特殊年代的混亂背景復雜的人際關系……等等等等吧,都在他的文字里面很科學,很智慧的表現了出來,讓作品充滿了文字的張力和飽滿的內蘊。

    吳巖的《中國軌道號》,我讀過了兩遍。年初,吳巖把他的這本新作寄給我。封面和書名乍眼看去,是地地道道的一本科幻小說。那時正忙亂一些事情,我抽時間草草的讀了一遍,越讀越覺得不能簡單的歸類科幻作品,感覺這本書寫的確實有很另類,當時也沒想到給他寫評論或者說書評。但是,后來這本書在中國作家協會這一屆的優秀兒童文學評獎中獲獎了。我又翻了一遍我覺得要看看這本書為什么大家所青睞,看了一遍愛的感覺就是確實是名副其實的一個非常優秀的作品。

    前些日子,吳巖給我來電話,說能不能對他的新作《中國軌道號》談點感想,我覺得我對這本書確實有很多感想要說,就答應了。因為這本書在我看來,和當代的很多兒童文學作品的完全不一樣,有很多值得回味,值得深思,繼而讓你在閱讀快感和相關認知中想深入探究的興趣。再讀《中國軌道號》我認為是一部自傳性的作品,是吳巖以他的少年經歷為素材經虛構寫成的一部作品。當然它的書名和封面設計等等,讓人感覺到是部科幻小說。而且作品與航天與科幻,都緊密相連。中間寫了很多的科學設想也就是幻想,包括那個老汪他所寫的那種天書一樣的筆記本,都有很很濃的科幻色彩。我覺得這部小說的,非常有特點。

    首先是結構,小說《中國軌道號》共分四個章節,每個章節的每個主要人物都有特別的安排,都很貼切地服從主題。《中國軌道號》與其說是一本科幻小說的話我更愿意說它是一本純粹的現實主義的成長小說。小說中的人物,一切都與成長有關。四個章節,每個章節都安排的情節細節都和成長緊密相關。成長的環境成長的思考成長的障礙成長的煩惱成長的喜悅成長的過程和結局。為了呈現這一切,吳巖在人物的設置,社會背景,還有文字敘述,故事的結構上都處心積慮。《中國軌道號》構思巧妙,人物鮮活,主題突出。是花了吳巖許多心思和功夫的。主人公小巖和他的伙伴們成長的社會背景,媽媽爸爸小妹一家人的形象,還有軍裝所顧阿姨所有工作人員的形象。尤其是王選周翔老汪的形象,即使是帶有一點灰色或者說反面人物形象諸葛一心父親,也是與成長有關。吳巖非常巧妙真實的把這些人物和細節情節很好的組合在一起,我們看到了一個在七十年代,在一個復雜的環境里健康成長的孩子甚至是一群孩子,一群少年。

    《中國軌道號》在結構上也非常精巧,采用了片段串聯的方式。小說中的“水系”“艙門”“飛壑”“飄燈”四個章節,每一章節既有緊密的聯系又很獨立,這是很巧妙的一種結構方式,每一章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個有特色有意義有深度的中篇小說。又和整個長篇有非常有機和緊密的聯系和貫穿,滴水不漏。每一個故事都獨立,分別植入不同的“科幻”元素。水系講的是尋找這個北京的水源水系,也是一個科學的一個鋪墊講的是地下的事兒,講的是探究記載“過去”歷史的一張虛構“圖紙”的秘密,抽絲剝蠶,層層遞進呈現了北京中軸線以西的“明龍”,中軸線以東的“暗龍”,想象紫禁城處在二龍戲珠的“風水”格局之中。第二章《艙門》中,通過沙盤引入,表現了一群少年在火星模擬訓練基地的真實探索和體驗,又通過周翔那頂帽子引出故事和懸念,表現兩代人對航天事業的追求。第三章《飛壑》,細致入微地刻畫了老汪這么一位科學家的形像,也表現了“天臺”的秘密。第四章《飄燈》,雖說大筆觸寫了老汪對走失的兒子冬冬的尋找和呵護,但通過小巖和冬冬大腦皮層的試驗,找到發育期的智障兒童的治療原理,引發了對未來航天通信技術的新的展望。

    雖然我認為吳巖的這部小說不屬于科幻小說的范疇,它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成長小說,但吳巖作為一個幾十年來一直堅持科幻小說的作家,難免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在這本書里帶有濃厚的科幻色彩,尤其他選擇的故事背景發生在與航天科研相關的“軍裝所”,這有了充塞科幻元素的空間,吳巖也確實是那么做的,他把那么多想像的科學知識摻揉在淡定從容的敘述中。使得《中國軌道號》完全可以當做一部科幻小說來讀,有評論家將其列入科幻小說的范疇,也是有其道理的。

    一本好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某個角度來定位,或者是主題,人物和故事的特色,時代背景,還有認知層面,美學意義,閱讀上的價值,這都是很正常的。越是好的書,越是豐富,就越難定位。

    我想說說吳巖這本書的藝術特色。他的語言很平實,確實讓我想起了沈從文汪曾祺,表面看行文的語言非常的平淡,但是組合起來了就非常有張力和有意蘊。《中國軌道號》的敘事也是很平淡,吳巖對于每個情節每個細節的處理非常到位,故事講述得處亂不驚淡定從容,在人物塑造上,先抑后揚,把人物都寫得充滿懸念,就不要說由人物推進的故事情節了。這方面,吳巖表現得確實很突出很有特色,尤其難得。吳巖屬于學院派作家,但他卻沒有那種太學院的痕跡。在我接觸的一些學院作家中,他們的語言歐化非常嚴重,對名作家“致敬”(模仿)的程度很重。華麗詩意的語言,充滿哲理的文本,另類的人物設置,時髦或者說時尚元素的加入……,那種語言有那種語言的特色,有那種閱讀的快感。那些人物和情節,敘事的快節奏,也有其特點。比較適合當代的年輕讀者,尤其大學生校園的學子。他們更適合那種激情澎湃的語言詩意的表達濃墨重彩的抒情……。

    當然,每個作家都有其個性的語言表達,作品也呈現不一樣的類型和風格,也正因為如此,才被社會和評論界認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優秀作家。這本書是一部兒童文學作品,所以他從兒童的角度,從小巖的角度來,從少年成長的角度來敘述,以第一人稱展開情節敘述故事,用這種貼切的語言,塑造眾多可愛而鮮活的人物形像,是成功的。還有,節奏的推進還有文本的呈現,章節的編排,場景的設置……。《中國軌道號》的作者都是有其良苦用心的,都是有其值得一說的地方。

    這里,我不可能說齊說透,還想說的是從作家角度,談點對《中國軌道號》創作方面的認識。

    長期以來,我自己在創作中也常常有個困惑,就是小說或者文本呈現,內容的復雜性,類型的定位準確性,很讓我自己迷惑。比如說我是寫紅色歷史小說的,寫的是當年蘇區的少年。但是,我在落筆的時候滿腦子都是當年贛南閩西農村的景象和客家農民的生活,所以,場景背景人物都與農村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我所寫的蘇區故事,又鮮有戰爭場面。那么這么個呈現就純粹是鄉村生活了和當年的客家村落的世態炎涼。不像傳統意義上的紅色兒童文學《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雞毛信》《小英雄雨來》那些作品一樣,有著戰爭場面,講的是戰爭中的故事。是純粹的革命戰爭兒童題材作品。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很多讀者很多評論家,對我創作的革命戰爭兒童文學的定義就有爭議,很早就有人說過,張品成的那些作品是農村題材小說。他們說得似乎沒錯。嚴格意義上來講,我小說呈現的只是那個年代那個地域,反映一群客家農村的孩子真實生活,和當時的農村現狀。因為我確實是依照當年客家的農村生活來寫那些少年的故事。只不過是當年的農村孩子他們置身于一個火熱的革命年代,也就是戰爭年代。那么他們的生活他們的點點滴滴他們的言行等等,都帶有時代的烙印,是當時的農村真實生活的寫照,就很容易讓讀者覺得那是農村題材小說。我覺得文學創作的分類,不一定要過于界線分明。但我在創作中還是很糾結的,長期以來很困惑。我想,我的小說是不是紅色歷史小說?至少是不純粹吧?我想,是不是應該少一點農村生活的描寫多一點紅色的元素?讓戰爭的背景更突出一些?雖然我還是一直堅持了下來,但那些困惑和糾結還是影響到我的創作。

    吳巖的這本《中國軌道號》,讓我徹底掙脫了先前的困惑和糾結。吳巖徹底打破某種僵化了的創作思路和迷障,也讓我的創作,從此松了一個“綁”少去糾結和困惑。《中國軌道號》有個我們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打破了類型。打破了成長小說或者是都市小說或者是校園小說大院小說和科幻小說的界限,我覺得這點應該特別的提到,吳巖在《中國軌道號》創作中的這種大膽的實踐和創新,是對當代兒童文學創作的一個貢獻。

    吳巖畢竟一直從事搞科幻文學的,他在該書后記中也寫道,三十年來,他一直想創作一部科幻長篇小說,但最后呈現卻是這么一種“樣子”。是作家的自傳文學也好,大院文學,成長小說什么的也好,它確確實實是很濃地代入科幻的元素。一共四個章節,每個章節的科幻元素都是那么強烈,色彩分明。我們很多的科幻文學作品,作家總是寫得與現實生活拉得很遠,與社會間離化,即使呈現現實背景現實的社會,還有現實中的人物,但總讓人讀來有一種疏離感,機器味太濃,未來想像與現實的勾連,在語言和敘事中未做到位。吳巖這部小說,他的科幻元素完好無缺。但是他的這個現實主義色彩特別濃厚貼地氣,因此,可以斷定這部小說,不僅適合于當下的孩子(科幻元素)也適合七零后八零后那一代人,應該也沒有距離感,他們能看到自己成長的影子。而我們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更覺得讀起來特別的親切,畢竟是寫我們的少年時代生活,那些場景那些人物都是我們特別熟悉的。

    《中國軌道號》價值和魅力就在于此,這一類的文學作品應該屬于高端,從這方面來講,我覺得吳巖在文學創作至少是當下的兒童文學創作,做出了一個很大的貢獻。小說的創作類型類別并不那么嚴格,只要相信讀者,只要貼著現實生活,貼著讀者,嚴肅創作態度,滿滿的正能量和寫作熱情來進行創作那么其余的東西也不是我們所顧忌的了。

    (張品成,國家一級作家,國務院津貼專家,海口市作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