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孫晶巖:我想為中國奧運留史
    來源:中華讀書報 | 舒晉瑜  2022年02月24日07:42

    《中國冬奧》,孫晶巖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88.00元

     

    2022年2月,北京冬奧會的賽事如火如荼,《十月》《當代》《北京文學》等分別推出孫晶巖的作品《走向世界的人們》《中國冬奧》《冬奧來了,中國蓄勢待發》,人民文學出版社更是重磅推出長篇紀實文學《中國冬奧》。

    孫晶巖,一個像水晶一樣純潔,像巖石一樣堅強的名字,與冬奧賽場的冰雪世界如此契合。作為關注體育多年的作家,從2017年開始,她做了大量案頭準備工作,研讀了上千萬字的相關書籍。從2018年4月開始,她應邀出席、旁聽北京冬奧組委組織的平昌冬奧會實戰培訓系列主題大討論,帶著錄音筆相機筆記本,全程見證了整個過程。無數次走近冬奧的幕后英雄,孫晶巖說:“我們不僅要重視金字塔的頂端,更要關注、關愛到金字塔的底座,我想通過這部書喚起更多人對這些幕后英雄的關注和關愛。”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說:這部書講述的是中國精神,但是我們獲得的是世界視野,中國優秀的文化跟當代世界的精神在書中融為一體。

    中華讀書報:北京是世界上唯一舉辦夏奧會和冬奧會的“雙奧”城市,您也是中國唯一一位全景式記錄北京奧運會和冬奧會的作家吧? 時隔多年,您的心態、體力和創作方法與過去有何不同?

    孫晶巖:報告文學作家首先要是一個思想家和行走者,應該有鷹的眼睛、狗的鼻子、馬的腿腳、狼的意志。由于長期堅持體育運動,時隔多年,我的體力沒有變,連軸轉采訪不覺得累。由于近年來注重讀書,走出國門看世界,心態上少了浮躁,多了思考;創作上有了國際視野,同時注重文學性,著力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

    中華讀書報:您寫《中國動脈》走了16000里路,寫《西望胡楊》跑遍新疆,寫《中國看守所調查》跑了十幾家看守所,寫《中國冬奧》采訪了國內外200余位與冬奧運動相關的人員。您覺得這種“地毯式采訪”是必須的嗎?

    孫晶巖:非常必要,我的采訪不是問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我學過醫學,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望診可以了解病人的五臟六腑健康狀況,號脈可以知曉病人的陰陽虛實;采訪也是如此。比如我采訪北平抗戰,我到密云古北口長城抗戰遺址尋蹤,發現了日寇80多年前用軍刀刻在長城上的字跡。軍事地形學是我踏勘戰爭遺址的金鑰匙,不到現場根本捕捉不到當年的刀光劍影。采訪冬奧會也是如此,在黑龍江七臺河市的孟慶余小屋,我仔細觀察孟慶余教練的日記、照相機、冰刀鞋、家具、書包、衣物,找孟慶余的弟子深談,挖掘他的內心。我在七臺河市采訪短道速滑教練趙小兵,在黑龍江亞布力雪場采訪孤兒越野滑雪運動員王世孝,在吉林省長春新區農村學校采訪體育老師和學生,在延慶高山滑雪賽道和雪車雪橇場館采訪建設者,邊采訪邊流淚。在與采訪對象心心相印的交流中捕捉到很多獨特的細節,人與人之間直接對話是可以互相激發的,如果只是電話采訪或者上網瀏覽是根本做不到的。我寫的很多內容都是首次披露,上網搜索不到,我就是獨家報道。我走到哪里都身背一個七斤重的專業照相機,拍攝了很多珍貴的照片,我的書里有很多我拍攝的照片,這是用鏡頭和文字記錄歷史,不到現場怎么拍攝?

    中華讀書報:雖然您很早就寫過體育題材,也出版過北京奧運會的作品,但是對于冬奧會的一些項目如滑雪、冰壺、短道速滑等也未見得都熟悉吧? 您是如何克服寫作中的困難的?

    孫晶巖:采訪冬奧會之前,我只見過北京什剎海冰場和頤和園冰場,對冰雪運動一竅不通。我就從零開始,認真讀世界冬奧會歷史的書籍,前往八個世界冰雪運動強國實地考察,與各國冰雪運動愛好者聊天,熟悉所有的冬奧會舉辦國,熟記各個國家的冰雪運動強項,我的記憶力很好,采訪過的幾百個人物,采訪對象的年齡、家庭狀況,成績、音容笑貌、脾氣秉性都記憶猶新;作品要上去,作家要下去,虛心當好學生才能寫好冬奧會,現在讓我講冬奧會三天三夜也講不完。

    中華讀書報:您從中國冬奧第一人劉長春寫起,去沈陽、大連、旅順、北京……采訪了二十多位劉長春的同事和家人,查閱了歷史文獻,并在故紙堆中發現了劉長春的手稿——類似這樣的發現,書中一定有很多。這些發現,我想對于中國體育、對于中國文學都是有意義的。愿意談談您的諸多發現嗎?

    孫晶巖:翻閱故紙堆很有收獲,寫北京冬奧會我就到博物館觀察新疆阿勒泰地區幾千年前古老的毛皮滑雪板;到張家口崇禮參觀規劃館,尋訪華僑冰雪博物館;到加拿大,我就實地考察眾多雪場、參觀溫哥華國家冰球館、溫哥華冬奧會使用過的速度滑冰館、冰壺館、冬奧村、主火炬塔和冬奧會雕塑,受益匪淺。

    中華讀書報:2008年《五環旗下的中國》出版,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就評價您的采訪“最為深入、最為刻苦”;14年過去了,今天的《中國冬奧》出版,從書中依然能看到您勤奮拼搏的足跡。支撐您一路寫下來,最大動力是什么?

    孫晶巖: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一個熱愛打麻將的人你讓他三天三夜不睡覺打麻將他不會覺得累;一個熱愛文學的作家你讓我夜以繼日地寫作絲毫不覺得累,我有三件質量很好的毛衣肘部都磨破了,這是長期伏案的結果。我已經出版了20多部書,共計800多萬字,寫作已經成為我生命存在的方式,定力和毅力來自于熱愛,文學令人煥發青春。

    中華讀書報:記錄北京冬奧參與者的故事,令您感動的必然有很多,那么在題材取舍上是否很難?

    孫晶巖:大刀闊斧忍痛割愛,比如我專門用一個章節寫南斯拉夫當年為什么要辦冬奧,為此去了巴爾干半島的幾個國家,積累了大量的素材,我很得意,但是為了節省篇幅只能刪掉;我走訪了冰雪運動強國幾個雪場,為了減少篇幅只能刪掉松雞山雪場、惠斯勒雪場的精彩部分。

    中華讀書報:一路讀下來,能感受到您的采訪飽含激情,好像在多年前,您曾說過自己“激情有余,理性不足”,現在呢?

    孫晶巖:人會長大的,我的激情絲毫沒有減少,但是理性思考加強了,從我的文章中能夠看到。比如寫《中國看守所調查》,我專門用一章寫《調查后的思考》;寫冬奧也是如此,我寫了“如何用冰雪經濟促進黑龍江的發展?”“當前學校體育教育有何缺失?”“提高運動員的文化素質對競技體育有什么意義?”“張家口為北京冬奧會做了什么?”這些都是理性思考。

    中華讀書報:除了記錄北京冬奧參與者的故事,您在創作中也很關注奧運賽事的舉辦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京張”兩地聯動辦冬奧,對京津冀一體化必然有促進作用。您在創作中是否也對體育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孫晶巖:從開始策劃這本書我就對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部長說:“我寫《中國冬奧》絕不是就體育寫體育,我要用很大的筆墨寫北京冬奧會如何促進京津冀一體化,‘京張’兩地聯手辦冬奧推動張家口崇禮人民早日脫貧致富。我1995年自費采訪扶貧。寫《中國冬奧》的五年正是我在江西省興國縣創辦孫晶巖老區工作室的五年。我的母校北京101中學是從張家口革命老區走來。我寫北京冬奧會是對張家口老區人民的還愿。

    中華讀書報:奧運題材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僅要求作家在知識學養、政策把握、體育知識上有豐富的儲備,還要在采訪、溝通、吃苦耐勞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多數人看到厚重的作品,看到真實感人的文章,卻不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采訪“雙奧”,您也吃了不少苦頭吧?

    孫晶巖:物質上的苦不算苦,比如早晨四五點爬起來開車趕路,早晨三點多爬起來,上亞布力雪山看凌晨四點的太陽,觀察高山滑雪冠軍賽賽前準備,幾天幾夜連軸轉忙采訪,乘坐全地形車爬沒有路的小海陀山,在暴雨狂雪中奔波摔得身上到處都是泥,冒著疫情的風險走南闖北。吃苦是我的工作,我想為中國奧運留史,困難再多也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