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李佳蓬:用科幻小說展現對于泛娛樂化的思考
    來源:文學報 | 張瀅瑩  2021年11月20日08:55
    關鍵詞:《青年世代》

    當未來的社會真正由青年所主導,世界將呈現怎樣的面貌?在科幻小說《青年世代》中,理科生李佳蓬探討了這一個也許并不那么簡單的問題。小說描寫了兩百年后的歐洲社會,由青年人主導的社會形態中,不同年齡段所形成的自然劃分,造就了一種類似于當下財產、名譽、地位等所形成的社會階層,不同階層之間既有內在勾連,也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剛剛大學畢業的丹尼,帶著對摯友離奇意外的種種疑問,通過議員選秀一路過關斬將,進入了歐洲聯邦議員的權力中心,并發現看似規則化的社會運作中,暗藏著人工智能暗自覺醒并埋下的陰謀。小說中的第一波情節高潮,發生于議員選秀節目中。為了設計這個節目的結構,身為理科生的李佳蓬設計了一個充滿博弈論的比賽規則,將游戲和選舉形態相結合,既充滿趣味性,又時時將人性的復雜處放置于聚光燈下考量。“沒有固定答案的開放式問題,讓這樣的選舉充滿了戲劇性,每一個關卡都需要精心設計。這里面有我對于未來社會泛娛樂化的思考。”在上海舉行的新書分享會中,李佳蓬這樣說。

    在作家胡桑看來,《青年世代》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始其中終存有高于文本的一種思考。“整個故事背后,人始終處于一個更大力量的控制中。在小說中,他所思考的是人類未來到底會走向不可控的發展,還是繼續在人的存在這一本質上進行推演,其中對于人的情感、對人和人的關系都有推演。”

    將故事背景置于歐洲社會的同時,《青年世代》在語感上也讓胡桑讀出了一種異質性。對于多年在海外求學的李佳蓬來說,這種異質性源于將故事所在地安放在歐洲,但讀者群落卻主要身處中國。引入青年主導社會的概念,也是源于對英國脫歐時期投票比例在年齡結構上嚴重失調的思考:“在這其中會發現,只要人類以個體生命形式存在,永遠會存在博弈關系。因為個體利益時常會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這種時刻人會如何選擇,是我想探討的一個問題。”

    “青年是一個非常現代的話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代社會就是由青年所塑造的。在小說中,青年政治與青年消費二者糅合,形成了一種反諷思考。”胡桑說。求學期間,李佳蓬所見的西方社會階層固化,事實上對青年群體的力量和無限可能造成了遮蔽,在技術發展、AI(人工智能)愈加發達的情況下,情況是否能得到改觀?小說中,基于同樣算法,人類目標和人工智能目標卻產生不一致的情況下,社會會如何發展?胡桑以法國哲學家斯蒂格勒的理論為例指出,如今的人們,已經活在技術所替代的記憶里,以李佳蓬在作品中的觀點,人類的生命基因已經因此而改變。“不是基因鏈在變,而是人類生命力基底的東西在變——也可以說,人類生命已經被自己的創造物所侵蝕。”由此,面向未來的小說中,勢必要出現一種意外性的可能來打破這種悲觀論,在小說中,這種意外的可能便是發展出自主意識的AI。這也是他埋藏在故事中的探問。

    有意思的是,盡管小說中描繪了未來社會的種種不盡如人意,作家三三卻在其中不斷讀到來自于作者的積極解答。其中,作為AI的Adeva所提出的抱團理論,恰好對近年來因為《三體》大熱而深入人心的“黑暗叢林理論”形成了挑戰。“《三體》中假設一種文明會突然產生技術爆發,從而超越其他文明,但我覺得永遠超越不了。我的設想是一種偏樂觀的設想:宇宙中的文明、物種都要突破光速限制,大家也許會一起協作怎么去宇宙外面看看,或者一起研究更好地利用資源。重點是我認為,對于宇宙的社會學觀和價值觀要有開放心態,要去接受不同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