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有聲閱讀 悄然蛻變
    來源:北京晚報 | 路艷霞  2021年11月17日07:46
    關鍵詞:有聲閱讀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互聯網在線內容消費群體迎來了爆發式增長,聽書人群成倍數增長,據艾媒咨詢數據預測,2021年有聲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98億,較2020年增長50%,用戶規模將突破6.4億。探訪書店、圖書館、有聲閱讀內容平臺、有聲閱讀從業者,確實明顯感受到這個行業正在發生悄然蛻變——

    書店

    有聲書有了聲音島嶼

    一進入中信書店啟皓店,首先會看到店內設置的CD一樣的有聲書聲音島嶼,精英商學院、歷史的瞬間、深度思想+、看見未來、解密生命,五大主題、120本經典好書以聲音形式呈現給大家。

    在聲音島嶼,不少讀者都會親自體驗一番。“中信書店聽書以APP、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為載體,配備耳機、聚音罩等聲音設備,利用LBS技術為特定地理、位置范圍內的用戶提供產品場景化服務,以打造多媒體體驗空間。”中信出版集團中信書院負責人崔青說。

    在這家書店,紙質圖書和有聲閱讀實現了無縫連接。掃描有聲書架上的二維碼,就可以聽到專業人士對一本書的精華解讀,如果需要購買,還可以快速在書店找到相應書籍。有聲圖書都由中信書院打造。崔青告訴記者,書院會隨時邀請專業播音人員對圖書進行有聲化加工,其庫存量一直隨圖書出版情況動態更新,總量不斷在增加,增幅已超過30%。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讀者在中信書院的有聲產品收聽、付費數據較去年均有所提升,同比增長超30%。崔青說,中信書院有聲讀物的讀者主要集中在25歲至50歲的中高端用戶,這也是社會消費的中堅力量。在她看來,“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讀者關注社會發展,注重健康,積極提升生活品質,因此對知識的需求量逐漸增加。無效社交的減少和獨處時間的增加,讓用戶有更多時間用來閱讀。”

    圖書館

    有聲閱讀同比增長超過30%

    在圖書館,掃碼聽書已成為讀者非常自然的選擇,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有聲閱讀更成為圖書館增幅明顯的閱讀方式。

    順著朝陽區圖書館(勁松館)的樓梯往上走,“黑白琴鍵”模樣的墻壁上,有著一個個別致的標牌,《豐子愷自述》《喬布斯傳》《人間魯迅》《未來簡史》《文藝心理學》《鄉土中國》等60本圖書的書名下,有文字簡介,還有一個掃碼聽書的二維碼,微信掃一掃,進入聽書小程序,30分鐘左右的圖書介紹,濃縮著圖書精華。

    朝陽區圖書館在勁松館進行“有聲黨建廳”“VIP大咖墻”等主題營造,讀者可在館內或遠程使用朝陽區圖書館讀者證登錄,一鍵掃碼海量暢聽。讀者吳奇炫時常通過掃二維碼聽書,他說自己聽過的書有《灌籃高手》《明朝那些事兒》等。

    朝陽區圖書館館長李凱則特別提及,“我們需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探索一些可以打破時間與地域限制的、無接觸式的服務方式,將其作為傳統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的一個補充。”

    朝陽區圖書館正是通過政府招投標的方式引入喜馬拉雅數字資源,變“平臺VIP付費”為“定點暢聽”“持證暢聽”,同時配合館內場景營造,給讀者帶來了沉浸式的聽書體驗。截至目前,接入圖書館的喜馬拉雅平臺有5萬余個專輯,時長達279萬小時,資源隨喜馬拉雅內容庫更新。

    首都圖書館的有聲閱讀同樣火爆。首圖現提供的有聲閱讀類數字資源主要包括云圖有聲數字圖書館、overdrive和新東方雙語閱讀三個數據庫,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云圖有聲聽書覆蓋范圍廣,涵蓋文學、歷史、政治、法律、哲學、經濟等內容約5700冊,overdrive和新東方雙語閱讀主打繪本閱讀、繪本跟讀。而疫情發生以來,有聲聽書中,歷史類、廣播劇、講座類、防疫類收聽量靠前。

    據首圖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截止到10月,三個數據庫累計使用量約124.3萬次,同比增長約34.38%。

    內容平臺

    有聲成為IP孵化重要一環

    隨著有聲閱讀需求愈發旺盛,有聲開發、聯合出版、視聽小說、互動繪本、短劇、影視劇等內容形態已形成了一套相當成熟的IP孵化體系,有聲已成IP開發極其重要的內容源頭。

    咪咕數字傳媒有限公司有聲內容負責人蔣天翔介紹,有聲作品在形態、制作水準和演播形式上不斷升級,演播形式從單播、雙播走向多人有聲、超多人有聲的高階形態。同時IP打造上,如咪咕閱讀作品《惜花芷》即是以多人有聲劇為孵化源頭,逐步進行了漫畫、紙書、影視、視聽小說等多形態開發,小說點擊量超7億,讓書粉看到了IP的無限可能。

    新技術不斷深入到有聲閱讀。咪咕數媒推出的AI聽書是采用最新的TTS技術,無需真人錄制就可把文字小說實時轉化為聽書,實現一鍵看轉聽,解放閱讀用戶雙眼,讓閱讀融入到更多生活場景。

    而聽眾的閱讀趨向也開始明晰,據介紹,在聽書類型方面,男性群體更偏愛探案推理、科幻和玄幻類有聲書,如《外科醫生探案錄》《37度戰隊》等,女性則喜歡言情和影視劇原著類有聲書,如《幺女長樂》《昭華繚亂》《巡回檢察官》等。

    但值得關注的是,有聲書面臨的困境也日益凸顯。業內人士認為,有聲書的版權保護目前存在難點,有聲閱讀產業鏈涉及內容生產方、音頻制作方以及網絡經營平臺等多個主體,因此作品數字化傳播引發的版權問題更為復雜,需要從權利合法性、合同的規范簽署、權利的維護等方面,和作者、有聲書制作者以及平臺方提前明確,規范授權抵制盜版。

    主播

    把知識壓縮到聲音里

    疫情催生有聲閱讀的蛻變,吸引了更多有聲書制作者、主播的加入,也讓更多“老戲骨”進入到深耕細作的階段。

    貓倩入行近兩年,她剛剛完結一部名為《我和我們在一起》的有聲作品。貓倩原本是一名配音工作者,加入這一行是想有一份副業。剛入行時,貓倩曾經有半年時間到處碰壁,如今貓倩每天錄制2個小時,每小時少則收入80元,多的時候也有過每小時500元的收入。她說,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用聲音塑造形形色色的人,這種感覺很開心。

    主播冠冠則入行已達9年,他戲稱自己為互聯網有聲行業的“老油條”,如今冠冠在喜馬拉雅有115萬粉絲,在懶人聽書有42萬粉絲。冠冠跟蹤后臺數據后發現,疫情發生以來,他的粉絲數量呈20%至30%的增長,他認為,聲音作品讓人們有了更多的安全感,消解了孤獨。疫情發生以來,他感到聽眾對偵探、懸疑、軍事、歷史以及茅盾文學獎獲獎之作有更高的關注度。

    冠冠說,如今,他月收入達到了自己滿意的數字。他正在錄制的《十大國寶》,現在已錄制至15集。而更為重要的是,他對有聲閱讀作品的理解發生了質變,“對待每一部作品,要把知識壓縮到聲音里。”他說,自己平日會閱讀大量書籍,這讓他的聲音和以往有了不同,也讓他對未來的職業道路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