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煙及巧克力及傷心故事》:文學里的新中產,都在為錢發愁
    來源:澎湃新聞 | 高丹  2021年11月16日08:27
    關鍵詞:苗煒 城市寫作

    最近,作家苗煒的長篇小說《煙及巧克力及傷心故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本小說聚焦都市,從婚戀關系寫開去,描述了在都市中生活的人物群像。這些體面的新都市中產,面對具體的生活、具體的關系時又往往捉襟見肘,在人生表面的光鮮之下暗藏著裂隙。作家苗煒將城市中的新中產人群作為寫作的重點。在最近舉辦的線上分享會中他談道:“我年輕的時候有‘陜軍東征’這樣的情況,上大學時同學們看的都是《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寫的都是中國廣大的鄉村;近些年,年輕一代作家,像阿乙、余華,他們都寫小鎮,小鎮又成為文學的主流;當然,也有寫作地域和地方的,比如劉震云寫河南。所以大家會覺得廣闊的鄉土中國、比較艱難沉重的生活狀況,才是文學敘述的方向。”

    當鄉土寫作被推崇時,必然有些寫作題材就會被遮蔽。苗煒分享道:“如果一個作品寫作的是城市里泡泡酒吧、談談戀愛,就會覺得這好像比較輕巧。經常有人問我說你小說里面的人物不愁吃喝,他們的痛苦是什么?這是一個特大的誤區。好像除了為吃飯而掙扎,就沒有更重要的題目了。但我覺得中產這幫人,其實更有內心戲。”“中產就是表面上不缺錢,但實際上每家都有一個秘密,他們需要錢,也需要極力掩蓋這個秘密。他們處于這么一個擰巴和糾結狀態中,這種狀態很多作家寫過,勞倫斯寫過類似的短篇小說,約翰·契弗寫過《綠陰山強盜》,講美國一個中產社區,每家每戶看著都挺光鮮亮麗,但都為了錢發愁。”

    《煙及巧克力及傷心故事》中的主人公們都在經歷著類似的困境和不堪,比如書中的一個電臺主持人和一個編劇,他們最初在一起的時候兩個人都只有幾萬元,可以一起吃火鍋、租房子,但是有一天,編劇突然掙了500萬稿費,這個編劇就會想自己掙的錢為什么要給對方,并逐漸萌生了兩個人不夠匹配、想終止這段關系的想法;在另一對情侶身上,女生是律師,她希望她的男朋友能夠幫她介紹一些投資界的大佬,她希望自己的男友能夠幫她再提升一個臺階。

    怎樣看待這些愛情或者婚姻關系中看似過分務實的選擇?苗煒認為,其中有可以理解的地方:“以前人們在大城市打拼,都是搭伙過日子,一起打拼。但現在這種模式的婚姻很多人不接受了,他們喜歡‘頂點模式’:就是我現在有房有車,事業有成,也有過一些感情經歷,我現在想穩定下來了,希望你也差不多這樣,咱倆都處于頂點的時候結婚。”

    當然,這種對于錢的焦慮也是大的時代病的一種,作者認為,和價值觀、人本身的欲望、安全感等等都有關,所以寫作中,苗煒也關注到心理學內容:“這本小說里面有一對搞心理學的情侶,現在心理學成了顯學,大家愿意聽心理學家講故事,什么原生家庭、親密關系等等,他們有一套心理學術語在敘事學中出現。我們在公眾號里經常能看到一些心理分析的小文章,比如‘找一個差不多的人就嫁了吧’‘為什么你找的人總是不夠好’這種,它介于雞湯和心理學之間,這類敘述特流行,大家覺得它好像是一個小故事,又撫慰人心,又有點心理學的常識,這是一種故事類型,所以我發現有好多心理學家會跟我們這些作家搶飯吃。”

    關于城市寫作,苗煒也談道:“我有時候看一些當下作家寫的城市文學,覺得他們太在意城市的符號了,比如一寫紅酒就是拉菲。其實城市也不都是這樣的,比如菲茨杰拉德寫蓋茨比,小說第一段,他父親的教誨其實比后面那些場面描寫更能體現出所謂的城市心態,父親說:‘不是所有人都像你這樣從小占盡了便宜。’往往這些態度,這些勢利眼的東西,才是城市生活更耐人尋味的價值觀。城市內里有一套它自己的準則,據我看到的一些寫城市生活的小說,我覺得他們不理解這套準則,而只執著于寫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