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伊格言:以“非虛構式”科幻,創(chuàng)造豐富神秘的內(nèi)在世界
    來源:文學報 | 張瀅瑩  2021年09月09日14:48

    伊格言

    在“類神經(jīng)生物”技術發(fā)達,生化人、AI與其他“類人物種”泛濫的年代,人類是否還擁有至高無上的優(yōu)先物種權?這樣一個看似極其科幻的問題,正在因為科技的快速推進而逼近我們。以長篇小說《零度分離》,作家伊格言仿照非虛構文筆,用六篇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的故事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種種可能:《零度分離》中,科學家通過植入“類神經(jīng)生物”,以與鯨魚交談;影后為了留住自己的愛情,將自己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改造,從此可以永遠陷入熱戀的狀態(tài)……以虛構新聞的方式,他塑造了一套來自23世紀的世界觀。近日,在播客“驚奇電臺”中,他與主持人肖鼠、作家張冉共同就科幻寫作中的虛構與非虛構展開探討。

    在《夢中的歡快葬禮和十二個異鄉(xiāng)故事》和《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中,馬爾克斯都曾采用一個親身涉入事件的報道者的視角來寫作,讀到這兩部作品時,伊格言深受震動:“這樣的寫法,非常自然地帶領你重走一遍調查的全過程。”從報道者的角度出發(fā),人們往往會產(chǎn)生一種跟隨追尋的欲望,由此所產(chǎn)生的敘事次序,擁有一種天然的推理構架。“這可以讓整個小說的懸念從頭到尾保持一種張力。”與此同時,伊格言在近年來大量非虛構作品中讀到了一種夾帶著的敘事者的個人觀點,“這種夾敘夾議,成為了‘我們一起推敲這一切,探索其間的曲折和兩難’,如果評論犀利、準確、深刻,會讓文本更吸引人。”受其影響,伊格言決定在自己的寫作中也仿效嘗試。

    在科幻小說的創(chuàng)作領域,此種嘗試并非首次。劉宇昆和陳楸帆都曾以非虛構的方式切入虛構的科幻創(chuàng)作。對此,張冉表示,非虛構本身就具有一種力量感,人們進入一個非虛構文學,預設是“我要看到一個故事”,非虛構的設置,能使讀者更加投入和釋放信賴。

    在伊格言的科幻小說中,讀者經(jīng)常會看到他對于內(nèi)心世界的探索,《零度分離》也不例外。在伊格言看來,自己所感興趣的,是在一個人類內(nèi)在幻覺的世界展開對于多種故事可能性的探討。“為什么你在做夢時感覺是真的?就因為它在你的中樞神經(jīng)內(nèi)部發(fā)生。人類的內(nèi)在世界也像謎一樣充滿了豐富性和神秘性,一點不遜于外在世界。我的愿望就是想創(chuàng)造一個‘內(nèi)向’版本的《三體》。”

    由此,伊格言將科幻從“軟”與“硬”的區(qū)別轉向了“內(nèi)”與“外”的區(qū)分。而在張冉眼里,科幻的本質其實圍繞著一個內(nèi)核:人類對未知事物的好奇。“這種這種未知事物可能是遙遠的星空這種我們難以涉足的遠方,也有可能是我們內(nèi)心無法抵達的世界,所有未知的東西是在一起的。”在他看來,硬科幻更為接近這種內(nèi)核,需要用各種方式來論證他所要描述的故事和設定是如何實現(xiàn)的,這種論證,便來自于人們對原始的好奇渴望的解釋。張冉自己的寫作,更偏重于在社會條件經(jīng)過科幻性的改變后所產(chǎn)生的變化,“比如在一個形態(tài)上科幻、未來的社會中,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會產(chǎn)生怎樣的變化等,這是我寫作中的一個傾向”。而《零度分離》中的種種設定,就是基于21世紀至今發(fā)生的一些事,推演至兩個世紀后所產(chǎn)生的結果,在張冉的定義中,這是一種非常接近于內(nèi)核的科幻寫法。

    “科技對人類情感是否會產(chǎn)生影響?或者解構我們對愛的建構?”肖鼠的問題,也是《零度分離》嘗試解答的問題。盡管以兩個世紀后的未來世界為背景,故事中仍存有相當多古典和傳統(tǒng)的情感因素,這些情感令讀者備受感動。我們對于母愛的模板化的想象,真的適合每一個人嗎?純真的愛,是否就完全沒有相互控制的成分?在其中的多個故事里,伊格言所探討的不止是科幻元素,而是對許多其他元素的化用。“我喜歡科幻,因為科幻最極端,而在這種極端境地中,我們需要對很多兩難的困境作出回應,這也是在我看來科幻小說最迷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