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狂歡”過后:關于網絡文學的遠景(殷國明)

    http://www.tc13822.com 2015年05月19日09:46 來源:解放日報 殷國明

      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文學也迎來了自己新的世紀,于是就有了“網絡文學”的產生和發展。短短數十年間,網絡文學借助于自己無限廣闊的空間和平臺,借助于海量的信息量及其人們在心靈世界得以自由遨游和飛翔的欲望,不僅改變了人們從事文學、參與文學和創造文學的方式,也改寫了以往的文學觀念和思維方式;不僅一度造就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文學狂歡盛宴,似乎一下子激活了全民、首先是一批愛好者和癡迷者文學創作熱情,為他們實現自己文學夢提供了機遇,而且確實也營造了一種自由創作的文學氛圍,催生了一批優秀的作家作品,為文學增添了一對新翅膀,開啟了新宇宙。

      但是,當狂歡過后,當長期由于傳統文學空間狹小而被壓抑的心理能量得以釋放殆盡之時,網絡文學似乎開始顯出自己的疲態,進入一種低迷、消沉和不再那么紅紅火火的冷清狀態——當然,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一種常態,正像社會發生重大轉型和變革時期所時常發生的激動人心的場面一樣。最富于激情的鑼鼓已經停止,熱鬧的人群開始散去,狂歡過后總會經歷一種失落、低迷,甚至被遺棄的狀態出現。關鍵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知道網絡文學是否能夠真正在生活中扎下根來,是否能夠經歷過風雨,甚至幾度低迷、曲折、甚至“死亡”,不斷獲得新的文學力量,重寫和再造自己的輝煌。

      我們不知道,但是完全可以期待;但是,期待不是等待,而是需要反思和尋覓,需要在狂歡之后找到低迷的緣由。實際上,顧名思義,所謂網絡文學,就是“網絡”和“文學”的結合,而且這種結合及其和諧與否、成功與否和結果如何,最終幾乎完全取決于人為的努力和創造。就此來說,網絡文學如今所面臨的危機和困境,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對于網絡的過度依賴和迷信,因為網絡只是一種工具,一種空間,自身并不產生文學性及其文學的能量和魅力。而文學的魅力和價值就本身意義上來說,也絕不會由于有了網絡就有所增減。所以,對于文學來說,它是有情的,但是也是無情的,正像它對于所有的電商和網絡商業活動一樣,如果能夠為社會、為人民提供有質量、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它是有情有義有利的,否則,它就會一下子翻臉不認人,立刻變得無情無義起來。

      但是,中國當代網絡文學的發生,從一開始就處于一種“網絡”與“文學”之間彼此陌生、隔閡、甚至各懷目的、各行其道的狀態,它們之間并沒有形成必要的共識,也缺乏彼此相知和擔當的合作。如果有的話,甚至也處于“互相利用”的層次。一般最早投身和從事網絡文學開發的運營商、經紀人等先驅人物,大多所看重的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無限充裕的空間和資源。甚至其所擁有的無限有待開發的商業空間,即便其中有很多人愛好和癡迷于文學,但是對于文學及其文學本身的特殊性依然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認識;他們相信網絡,相信人們自由創造的潛力和魅力,但是尚沒有時間和機遇,認真思考過文學的歷史命運及其現實狀態并非用網絡就能一下子改變的。

      這或許限定了中國網絡文學的早期狀態。如果檢索一下網絡文學的一些主要平臺,就會發現,除了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方式之外,大多依然以一種“自由集市”、“文學大賣場”或“文學超市”等模式運營,人們可以自由地把自己作品傳到網上,由網民自由選擇閱讀,其傳播狀態和評價尺度幾乎全部由讀者決定,而運營商或者網絡者只是做一些分門別類和數據統計工作,點擊量是第一位的、也是唯一的關注點。顯然,這種狀態或許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網絡文學的自由度,減少了人們進入文學園地的成本,凸顯了讀者和市場選擇的力量,所以能夠迅速贏得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不能不說,正像人類自古以來就存在的鄉村集市、自由賣場一樣,這種形式的文學存在將永遠保持自己的地位和魅力,其意義就在于人們不但能夠在其中自由游蕩、左顧右盼、自由品嘗、評價和買賣,還偶爾獲得千載難逢的機遇和發現,自己的作品獲得意想不到的歡迎,或者在海量創作中發現真正的藝術珍寶。但是,集市還是集市,超市也只能是超市,盡管它們市場人頭攢動,人氣很旺,但是不可能滿足人們對于文學的期許,不可能帶動和引領文學的發展,進而提高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品質。

      然而,如上所言,網絡文學面前的困境和所面臨的問題,恰恰來自“網絡”本身及其依賴性,呈現出明顯的“買櫝還珠”游戲色彩,反而忽略了文學還是文學,不論發表在紙質雜志上,還是網絡上,其幾千年來凝聚下來的美學特征和意蘊依舊固存,人們對于文學創作仍有不變的期許。如果把網絡文學的命運全然交給網絡和市場,不在文學性、文學品質方面下功夫,不僅會使網絡文學本身一直在低端、低層次狀態盤桓,而且還有文學被網絡和市場“綁架”的弊端出現,“非文學”的因素會大量進入,最后形成網絡文學的萎頓不振。

      但是,這種“網絡”與“文學”之間的貌合形離、貌合心離、甚或相互隔絕,“老死不相往來”的情形,是造成網絡文學發展目前困境的原因。而這種緣由的存在,當然首先由于網絡與文學的結緣自身就是新事物,它們之間的關系需要時間的磨合,再加上能夠率先進入網絡文學的先行者,多半是網絡高人,他們對于文學的熱愛多半出自本能和興趣;但是,問題在于,如果說“網絡”對于“文學”的忽略是顯而易見的,那么,“文學”對于“網絡”及其“網絡文學”的遲鈍、冷漠和傲岸的姿態,應該在這方面擔負起更大責任。很明顯,這里所說的“文學”不是抽象的,不是單純精神意義上的,而是現實的文學界,尤其是文學批評界。長期以來,他們已經養成精神、思想、作風上養尊處優、掌握話語權的習慣,自覺自愿被所謂大話語、“終極真理”所綁架,沉迷于“立言、立功、立德”的永恒境界之中,對于日常生活中的新變化、尤其對于隱藏在人民之中的文學訴求不再敏感和關心,甚至視若罔聞,只關注與名利相關、特別是與自己身家性命密切相關的文化現象——這或許也造成很多人、包括一些網絡文學最早的營造者和參與者,甚至一些原先的“文學中人”,對于所謂“文學”及其“文學界”、“批評界”失望至極的原因,不再抱有希望,不喜歡參與,不愿意牽上關系。

      因此,網絡文學要擺脫目前困境,躍上新境界,不僅需要“網絡”進一步靠近文學,走進和融入文學,用文學方式來發展網絡文學,也需要“文學”發力,關注和加入網絡文學,通過網絡的淘洗,洗去涂在臉上的思想圣賢、精神貴族、道德完人的油彩,走進底層低端的生活之中,體驗大眾民俗文化的魅力,主動接納、關注和參與各種文化和文化的新樣態、新形式和新機遇,在網絡文學中獲得新生。

      因為網絡不僅為文學創作和傳播插上了一對飛翔的翅膀,而且提供自由飛翔的空間——這畢竟是文學自古以來所追求的夢想。我們相信,“網絡”和“文學”終究會結成一對和和美美的“伉儷”的,他們也必將生產出更多的屬于網絡時代的“寧馨兒”,貢獻于這個夢想的時代。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