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存狀態,這是人類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與之相伴而生的網絡文學,同樣是文學的一次革命。
在網絡時代,全民寫作變成了現實,文學精英寫作的局面被打破了。面對這個文學的海洋,我們試圖依賴批評家推選出代表時代的優秀文學作品非常困難,而網絡依靠點擊率挑選出來的作品也絕非最優秀的作品。精英的失效,是個人面對海量作品的無從挑選,也存在一種固定的、傳統的文學觀念與鮮活的、變動不居的文學現場不相符合的內在矛盾。而草根們以點擊率來投票,也非文學作品優劣的評價。文學是人類高級的精神活動與創造,對文學價值的判斷絕非一場群眾運動可以實現。新的文學淘汰與選拔機制目前還看不到端倪,還遠沒有到建立起來的時候。這種優秀作品淘選的失效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將決定文學作品是作為一種消費品還是人類精神財富的積累,文學史是否因此而消失,還是醞釀著新的更大的可能。
文學創作的方式不再是個體獨立的寫作。線上即時性的特點,使得寫作者與讀者走到了一起,構成了文學的共生關系,讀者一方面直接參與到文學的創作中來,另一方面,寫作者實現了緊貼讀者內心渴望的可能,群眾性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寫作真實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內心喜愛的東西。群眾性意味著普及、通俗,文明社會從來離不開精英的引導,離不開教育,順從普羅大眾的追求只是市場的追求,而不是文學的追求。網絡文學的面貌證明了這一點。它勾畫出的現實圖景,恰恰說明我們這個時代正在失去精英與精英文化。草根的勝利對文化而言并非好事。文化需要做的恰恰是確立權威,傳統的權威、經典的權威、標準與標桿的權威,文學史就是一種權威的確立,失去權威我們將毫無建樹。
資本的介入,全版權運營,讓一場自發的文學創作活動披上了商業的色彩,文學成為了消費品,它最大的追求不再是文學,而是點擊率。從網絡延伸向傳統出版、影視、游戲、動漫,它正在改變文化的格局與當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它最大的特點便是人們需要什么就喂給他們什么。很多文化產品不只是偏離藝術的規律,也突破了社會的倫理道德底線。十多年來,網絡文學從“文青”時代、“形神”時代到“小白文”的商業時代,由最初懷有文學理想的一代到現在的“小白文”的敘述模式、娛樂化的價值取向、“淺薄”的閱讀者需求,商業化大潮已經把閱讀群體“低幼化”“低知化”甚至“無知化”了。
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斷裂,一方面無所禁忌,人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獲得極大的解放,從古典仙俠封神體系的新設定,到中國神話世界的再創造,都是一種想象力的建構;從青春文學、奇幻玄幻、盜墓、穿越、言情、懸疑發展出類型文學,是通俗文學的一次大發展。另一方面,代際交替,從“70后”“80后”“90后”的青春話語權之爭,網絡文學從當初“70后”的“文青作品”發展到“90后”的“沒有文學,只有文本”,游戲的精神,反文學的出現,網絡文學如果不能扎根深厚的文學傳統,終因底氣不足而無法走遠。
因此,許多有文學理想的網絡文學作家開始把眼光轉向傳統文學,傳統文學作家也開始重視網絡作為新傳媒的巨大作用,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開始走近,這也許是一條必然之路。網絡催生文學的新變,但網絡只是技術,是媒介,它不是文學。也許,網絡文學不過是一個時代特有的一種現象,數十年后,將不會有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之分,那將是一個融合后的新的文學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