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網絡文學作者的五大困惑(許苗苗)

    http://www.tc13822.com 2014年09月12日09:27 來源:中國作家網 許苗苗

      在被冠以“作家”名號的人群中,有一類人稍顯另類:他們年紀輕輕卻版稅超高,他們不親紙筆卻愛敲擊鍵盤。寫作對他們來說并非寒苦生涯,而是網絡江湖里的嬉笑怒罵。在他們的作家名號之前,人們總是不忘加上“網絡”二字。這前綴曾經用來掩飾不成熟的寫作技法,如今卻被看成時尚的標簽。然而,在獲得令人艷羨的頭銜同時,有一些問題卻始終圍繞著網絡作者。

      首先是身份的困惑。早期網絡作者如安妮寶貝、尚愛蘭等人,多半是文學愛好者,希望通過新媒體尋求一條脫離審稿制度、嶄露頭角的途徑。他們成長于印刷文化,心目中的文學樣本就是印刷品,這種心態使他們將印刷出版看作最終目標。在網絡文學商業化之后,網絡原創小說填補了通俗文學市場的空白,不僅獲得了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 “網絡作者”不再是“不成熟的文學愛好者”或“作家預備隊”的代名詞。然而,他們依然沒有因此獲得身份的獨立性。不出名就遺忘的網絡生態時刻威脅著他們,許多作者在同時積極找尋著脫離這個行業的渠道。特別是一些女作者,由于體力限制,無法創作超長連載篇目,因此較難長期生存于網絡文學界。但她們關注當下生活,作品容易改編為影視作品,鮑鯨鯨就在《失戀33天》推上銀幕并獲得成功后迅速轉戰編劇行業,新作《等風來》已經完全脫離了網絡。無論是最初渴望成為“作家”的心態,還是如今向編劇靠攏的舉動,都源于網絡作者缺乏穩固的身份歸屬感,在自我認識和自我定位上游移不定。

      其次是寫作積累的困惑。網絡作者多半是“宅男”、“宅女”。與傳統的作家不同,網絡作者多由業余起步,將寫作作為本職工作之余的消遣。很多女作者是在結婚生子、帶孩子的階段,由于家居生活的無聊而開始創作。她們的寫作多半源于自身經歷,題材圍繞都市生活,如職場斗爭、情感挫折、閨蜜情深、婆媳大戰等。然而,一旦沉迷網上寫作,必然會疏離原本的環境。如小鬼兒兒兒(唐欣恬)已然將自己的工作經歷、婚戀經歷在兩部代表作《裸婚——80后的新結婚時代》以及《女金融師的次貸愛情》中消耗殆盡。如今,她面臨著繼續在家寫作或是重新擇業的抉擇。擅長“玄幻”、“架空”之類題材的男作者們雖然對生活現實的要求較少,但他們的靈感多半來源于各類閱讀,如《盜墓筆記》作者南派三叔在回答網友“不知作者是否深究過風水學、考古學、旅游文化學……”的問題時,曾坦言“實際上很多是根據舊小說改編的,也有不少細節是根據好萊塢電影想象出的”,這樣由二手知識拼湊起來的寫作其實只是一種消化之后的再闡釋。當這類資源消耗殆盡,創作就難以繼續。如何解決高強度寫作帶來過度的體力、智力與情感的消耗是網絡作者需要面對的問題。

      第三是趣味導向的困惑。對于以網絡寫作為生的作者來說,經濟收益是最基本的追求。文學網站以業績為導向,要求不斷重復已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模式,這便造成目前網絡小說中類型小說占據主流。大批內容相似、結構雷同的類型小說,都是網站編輯、成功作者將之前的創作經驗、構思模式等拆解成可供操作的步驟,形成教科書、寫作指南之后的產物。如起點中文網副總編輯碧落黃泉從簽約作者起轉做內容管理,提出“網絡文學閱讀的多巴胺心理”言論,體現了以讀者閱讀快感為導向的追求。“17K小說網”創始人血酬作為擁有十余年經驗的資深網絡編輯,寫出了教材式的《網絡文學新人指南》《網絡小說寫作指南》,為新入作者總結出最快適應網絡寫作生態的路徑。在商業化的網絡寫作中,任何前景未定的嘗試都是不明智的,這個領域不鼓勵創新和挑戰,而是以最大程度地迎合公眾口味為目標。因此,如何在現實收入和文學夢想之間保持想象的張力,是網絡作者必須考慮的。

      第四是作品禁區的困惑。互聯網寫作曾經是言論自由的代表,但在一些網絡作者的實際感受中,網絡寫作中的禁區遠遠多于印刷文學。由于商業力量的誘惑,部分作者為追求高額稿費,在作品中增加低俗內容,這使得網絡文學形象整體受損,并招致加倍嚴厲的監管,以至于在本年度的“凈網行動”中,一些知名文學站點被關閉整改。類似政策意在提升網絡文學的整體質量,同時也給全體網絡作者帶來了諸多限制。網站最常用的關鍵詞過濾系統也是網絡寫作的障礙之一。由于需要過濾的關鍵詞經常更換且越來越多,作者行文常常遭遇掣肘,不得不以字母、符號等替換,或將詞語以星號隔開,影響了閱讀流暢和頁面美觀。由于相關制度尚未明確,也無先例可循,網絡作者常常需要規避寫作中“處處是雷區”的困境。

      第五是評價體系的困惑。當前活躍于網絡的年輕作者認可公眾的選擇,認為網絡作品的評價標準應當基于大數據,如點擊量、頁面停留時長、黏著度等,他們認為數據統計結果能夠反映讀者的真實意愿和喜愛程度。但實際上,所謂“大數據”是否真能做到客觀公正還要打一個問號。看似“科學”無偏袒的數據,目前仍屬于專業技術資源,當前人們看到的數據很多都是由網站控制的有目的、用以佐證觀點的數據。另外,網站是否推薦、首頁頁面的設計、編輯推薦語等因素,都會影響到一部作品的點擊量,許多新入行的作者要在已然形成規模和定式的網絡寫作中嶄露頭角殊為不易。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