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如何改變文學產業和人們的閱讀習慣?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涉足網絡文學開始觸發整個文學產業的深刻變革,尤其是9月騰訊文學的推出,更是引發整個行業的震動。近日,在由騰訊互動娛樂與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騰訊互娛藝術高峰論壇”上,蔡志忠、葉辛、海巖、李克明、慕容湮兒等文學界大師與網絡新銳就互聯網如何改造文學產業進行激辯,網絡文學因此再度進入大眾的視野。
針對我國近年來國民閱讀習慣現狀,及移動電子閱讀方式的興起,10月29日,央視新聞頻道對網絡文學產業進行了深入調查報道。其中,騰訊文學因亮相伊始便堅持不斷開拓豐富電子閱讀作品里的優秀題材,以及堅持提升旗下網絡作品社會價值的業界表現,受到了央視重點關注,并給予了高度肯定。
央視報道稱,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從2008年到2012年,在我國18歲到70歲的人群當中,人均閱讀圖書量仍然只有四本書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的人均閱讀量。但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各類網絡文學作品和電子化的傳統紙質圖書正在通過手機和電腦提升著人們的閱讀興趣。最新一期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的統計結果表明,去年我國18歲到70周歲,人均閱讀電子書2.35本,比2011年的閱讀數量增加了0.93本,增幅達到65.5%。
騰訊文學業務運營負責人張蓉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就表示:“文學和互聯網特別是和移動互聯網結合后,這種新鮮的體驗降低了用戶找書的成本,畢竟經過數據的挖掘和處理,我們再挑選出來我們認為比較優質的閱讀內容,制作不同的專題,向用戶推薦。(可以說)互聯網上書籍的推薦會更精準。”
央視重點回顧了近年來網絡文學作品的發展。作為一名見證網絡文學從萌芽到發展全過程的80后,騰訊文學旗下創世中文網總編輯楊晨接受央視采訪時介紹稱,“網絡文學的最早階段,在2000年左右開始了萌芽階段,之后到2002、2003年開始有了付費模式,這意味著整個網絡文學進入了一個商業化發展的階段。”
在央視看來,近年來,網絡文學作品開始借助移動互聯網滲透人們的生活,許多讀者習慣利用等車、坐車的零散時間,進行碎片式閱讀,再加上傳統紙質圖書也在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搶搭移動閱讀的順風車,所以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的閱讀軟件可以讓讀者在最短時間里找到喜愛的書。
央視也有觀察到:除了具有正能量的原創網絡文學作品,國內主流網絡文學平臺也在通過引進經典、傳統文學作品的方式,意圖豐富移動閱讀作品的題材,從而根據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努力縮小淺閱讀和深閱讀的差異。央視主播稱,為了向讀者提供更多的文學精品,國內許多網絡文學網站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傳統文學,一些文學大師的傳統紙質作品加速數字化,這意味著網絡文學開始進入原創作品加經典作品的全文學時代。日前,騰訊文學就推出了國學作品線上專題。
全文學,正是騰訊互娛在今年9月備受關注的騰訊文學戰略發布會上提出的戰略。從商業模式上看,騰訊文學希望搭建的是一個覆蓋全內容、全用戶、全平臺和全產業鏈的體系。因此,除了新興的網絡文學,騰訊的“全文學”戰略也涵蓋傳統文學的數字化。而為了提供更多傳統文學精品,騰訊文學在暢銷圖書產品投入已達4億元,用于購買傳統文學版權。
騰訊公司副總裁程武(微博)在接受央視采訪時也表示,我們(傳統的文學作品)積累了許多非常優秀的價值觀,如果這些作品也能越來越多地被放到互聯網上傳遞閱讀,就可以更好提升文學的社會價值,(當然也)包括提升移動閱讀的社會價值。
聲勢日益浩大的電子閱讀方式不僅贏得了市場和讀者,也引起了專家關注。在央視的報道中,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徐升國接受采訪時也提到,在未來,一方面數字閱讀會更快地推進和發展,但另外一方面,紙質的內容也輕易地不會被完全取代和替代,兩種閱讀方式在這中間將逐步達到一種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