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中國,網上開店、網上購物、網上讀書、網上發聲等越來越普及。可是,網絡時代的生存法則,我們究竟知道多少呢?《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像移民、工匠、硅谷創業者、侍者一樣去思考”的總結過于抽象,一般網民聽得是一頭霧水。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年引進的《公眾風潮》(更新版),顯然是對網絡時代生存法則一次重要的補遺,這不僅體現在文本內容上,更重要的是書的兩位作者身份的特殊性。特別專注于新興技術戰略性應用的查倫·李,是美國一個知名社交技術人員,一位商業社區變革的主要推動者;而另一名作者喬希·貝諾夫不僅首創了不間斷科技消費學問卷調查,并與查倫·李一道獲得新通信研究學會“年度最具遠見者”稱號?v觀互聯網發展史,該書的兩位作者均占有一席重要之地。由于美國在互聯網技術運用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所以這本專門“傳授”網絡時代的生存法則的書一出版就成了一種“風潮”,一版再版。
在查倫·李和喬!へ愔Z夫看來,所謂“風潮”, 就是人們通過新技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獲得彼此想要的東西,而不再通過傳統渠道獲得。其中,人、技術和經濟是“風潮”必不可少的三要素。由此,兩位作者認為:社會化網絡技術的出現以及廣泛傳播,打破了規模經濟與自由市場之間的平衡,以至于人們本有的社會相互影響作用成為被關注的問題……這意味著老百姓也可以通過互聯軟件自由溝通了。而應用社會化網絡技術、數量龐大并時刻都掛在線上的那些網民,又賦予了網絡超乎尋常的能量。特別是隨著人們聯網的渴望日益膨脹以及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在線經濟”也像海嘯一般洶涌起來:流量成了金錢;诖罅康慕y計數據分析,兩位作者又巧妙地將虛擬世界與真實需求聯結到一塊,并根據人們使用社會化媒體的不同行為方式,將人群細分為不活躍分子(指那些參與度特別低,甚至袖手旁觀的人)、觀看者(包括閱讀博客、收看其他人發布的視頻、閱讀論壇的帖子等消費信息的人) 、參與者(指那些經常訪問社會化交友網站并保持個人檔案更新的人)、收集者(指那些使用RSS訂閱器、給網頁或照片貼標簽、參與投票的人)、評論者(指在網上發表對產品的評價、在其他人的博客上留言、在論壇中發帖等在對其他內容做出回應的人)、創造者(定期發表博客、更新個人主頁或在YouTube上傳原創的視頻和音樂等),這一獨特的細分方式形成了社會化媒體技術梯形圖。于是,兩位作者鄭重告誡人們:“想贏在網絡時代,必須懂得網絡社會的思維”。
沒錯,現在任何人都可以搭建一個網站。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網站設計得好,人們才樂意在里面打理生意、閱讀新聞、發起流行活動等。反之,要么顯得無足輕重,要么就被邊緣化。為此查倫·李和喬!へ愔Z夫強調“網絡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仍然是第一位的”,藉以提醒網站、網店及網絡社區等牢記:滿足人們相互聯系的需要、幫助解決人們遇到的實際問題,而不是為了方便對人進行操控,才是網站生存的基本原則。這就意味著,作為虛擬世界里的一個人,必須要和你的客戶、和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交往,讓他們心甘情愿地對你說出心中的秘密,激發人們的熱情。這正如著名談判專家、美國人斯圖爾特·戴蒙德在《爭取更多》中所言:“從別人開始,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必須照顧到他人利益、需求、情感或其他東西!
對任何文本與作者的解讀皆是言人人殊的!豆婏L潮》雖然像是給企業、網站、網絡社區等指點迷津的教科書,但網絡時代的“生存法則”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只有信奉“做人原則”,才會“生存發展”。這是恒久不變的法則。
因此,我認為查倫·李和喬!へ愔Z夫給企業經營者、網絡社區等的“平衡好自我創新與聆聽他人之間的關系、從小事做起、要有耐心、懂得謙卑”等建議也同樣適合每個網絡用戶。在網絡世界,我們大多數網民的網絡生活經驗都窄小得可憐,由此我們更需要“一顆比我們自己的心靈更原創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