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鐵凝:和人民一道前進——紀念柳青

    http://www.tc13822.com 2016年07月01日07:51 來源:文藝報 鐵 凝

      今天,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隆重紀念中國當代杰出作家柳青的百年誕辰。我謹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對柳青先生的親屬表示誠摯的問候,對出席會議的作家、評論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三十八年前,柳青離開了我們,他的《創業史》終究未能按計劃完成,為中國文學留下了無法彌補的遺憾。但是,今天,我想我們大家都會強烈地感到, 柳青并未遠去,他仍在我們中間,他的生活和創作、他的人格和理想,啟發和激勵著后來的作家,他的《創業史》是中國文學永在的高峰。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談到文藝需要人民時,他特別提到了柳青,對他“深入到農民群眾中去,同 農民群眾打成一片”的生活實踐與創作追求給予高度評價,總書記指出:“因為他對陜西關中農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筆下的人物才那樣栩栩如生。柳青熟知鄉親 們的喜怒哀樂,中央出臺一項涉及農村農民的政策,他腦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農民群眾是高興還是不高興。”總書記的話深刻闡明了柳青的根本精神。柳青不僅僅是 一個作家,他也沒有把自己僅僅當成作家,他同時還是一個農民,他與鄉親們憂樂與共、息息相關。他來到皇甫村,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素材和靈感,他身在農民中 間,他的心也在農民中間,農民的事就是他的事,他像愛自己的家一樣無私地、周詳地愛著他的村莊。《創業史》第一部的稿費16065元,他一分也不留,全部 捐給王曲公社建設農械廠;在皇甫村,柳青不僅是“百事問”,而且是“百事管”,有人問柳青:“你在縣上是分管啥工作的?”他回答:“凡是群眾需要的事我都 管”。這樣一個作家,是真正的人民作家,他畢生的創作和實踐,都在有力地回答“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他為中國廣大文學工作者樹立了光輝的典 范。

      柳青有一篇文章,題目是《和人民一道前進》,寫于1952年,第二年的4月,他就辭去長安縣委副書記一職,落戶皇甫村,一直住到1967年。“和人民一道前進”,這正是柳青精神的寫照,我想,也正可用來作為我今天發言的題目。

      前進,意味著進步,意味著光明,意味著向著歷史前景的雄健步伐和艱辛探索。柳青的《創業史》也是一部人民前進的歷史。時光流逝,世事變遷,今日 的中國農村與《創業史》的時代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創業史》沒有過時。在這部小說的《題敘》中,敘述了梁三老漢一家三代在舊社會滿含血淚的 創業經歷,這也是千百年來中國貧苦農民的命運縮影。正是在這宏大的歷史縱深中,《創業史》所表現的現實呈現出煥然一新的意義,這不再是農民個體的孤獨掙 扎,創業也不再是買房子置地,不再是日復一日地奔日子,創業是億萬覺醒的農民為了共同的歷史目標的創造和奮斗,在這種奮斗中,他們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也 成為偉大的現代國家的主人。在柳青和他前后的那一代作家筆下,普通的勞動者、以往被漠視和被憐憫的農民彰顯著前所未有的尊嚴,他們被從內部照亮,他們的情 感、思緒、選擇和行動具有莊嚴的歷史意義,他們不再是無名的蕓蕓眾生,他們是歷史的“劇中人”和“劇作者”,是創造歷史的主體。《創業史》和那個時代其他 一系列重要作品的開創性貢獻首先就在于此。柳青那一代作家是第一代站在農民之中的作家,他們在社會前進的高度上揭示人民的勞作和奮斗所具有的實踐品格和美 學價值。這是新的、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學,在中國文學的漫長歷史上,這是具有嶄新而持久的現代性意義的光榮創舉。《創業史》因此成為地平線上一株蒼勁而蓊郁 的大樹,它召喚著后來者,也從精神上考驗著后來的作家。

      文學作品里裝著多少歷史和人民,人民和歷史就會接納、銘記多少。從《咬透鐵鍬》《種谷記》到《銅墻鐵壁》再到《創業史》,柳青為中國文學留下了 一份豐厚的遺產。他的那些關于生活、關于寫作的經驗之談至今熠熠生輝。他說:作家要進“生活的學校、政治的學校、藝術的學校”,放在首位的就是“生活的學 校”,“一切歸根于實踐。對于作家,一切歸根于生活”。“要想寫作,就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所以,他提出,要“沉下去,入淹其間, 數年如一”。柳青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對人民生活全身心的投入和忠誠是柳青的創造力的不竭源泉。

      對柳青來說,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有血有肉的具體的人。《創業史》創造了梁生寶、梁三老漢、徐改霞、郭振山、姚士杰等等眾多充盈豐 富、栩栩如生的的人物形象,有意思的是,柳青把這些人稱作“熟人”。“熟人”,這是親切的稱呼,帶著人與人之間的氣息、溫度和深深的默契,它讓我想起從前 在鄉村,我每天見到的那些男男女女,他們之間不僅是熟悉,更是在歲月悠長的相處中醞釀成的情義和信任。我想,這是柳青和他的小說人物的關系,更是柳青在小 說之外和他的鄉親們的關系,也是小說藝術表現人、塑造人的根本秘密。讀《創業史》時,我常常為柳青那種內在的自信和從容所感嘆,好像這是一個通達世事的老 農在講述他生活了一輩子的村莊,好像這是一個革命者回到了他的根據地、堡壘戶,好像一條大魚游弋于他的河流,他完整、充分地擁有他的世界,他甚至常常情不 自禁地把敘述人稱變成了“我們”,因為對他來說,這一切的確不是你的故事、他的故事,而正是“我們”的故事。

      在創作的同時,柳青還寫了不少有關農業生產和管理的文章,比如《耕畜飼養管理三字經》《關于王曲人民公社的田間生產點》《怎樣漚青肥》《建議改 變陜北的土地經營方針》等等。這些文章,人們很少注意,但是,讀著這些文章,我會想象著柳青在昏暗的油燈下沉思,然后一字一句地寫下來。這不是創作,但在 柳青的心里,這些事必定和創作一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文學是大的,比文學更大的是生活和歷史,在柳青的心里,生活、生產、人們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永遠是 第一位的,文學在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中才能獲得鮮活的生命。這也正是這個作家的力量所在,他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土地,這向下、向著深處的努力同時伴隨著 一種高遠的社會歷史眼光,他看著現象,他也看著本質,他在親切溫暖的生活中同時是懷著憂思和遠慮的智者,探尋著歷史的脈動,諦聽著時代的要求。柳青的探索 和實踐豐富和擴展了中國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他對現實主義的理解至今依然指向廣闊的空間。

      對待文學,柳青懷著對待土地一般的虔誠。他常以“六十年一個單元”這句話告誡自己和勉勵后學。他反復強調:“文學是愚人的事業”,是馬拉松長 跑,需要長久的努力,他說:“文學事業,是一種終生的事業,要勤勤懇懇搞一輩子,不能見異思遷”。本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本著對文學的無限摯愛,盡管 經歷磨難,柳青仍是堅韌不拔,為文學嘔心瀝血,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里,他拖著重病的身體修改再版了《銅墻鐵壁》,修訂再版了《創業史》第一部,盡管一次 又一次被抬進搶救室,他仍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創業史》第二部。他最大的焦慮不是生命即將終結,而是壯志未酬身先死,他宏大的創作計劃還未能完成。但天違 人愿,柳青最終抱憾離開人世,一位最堅韌的行者倒在了文學的征程之中。

      柳青留給我們的,是宏大的、人民的史詩,同時他還留下了一條道路、一種精神,他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柳青和《創業史》一直是 探究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和文學的重要的學術研究對象,而每一個立志于表現鄉土巨變的中國作家,每一個立志在社會歷史的宏大運動中表現人的奮斗和命運的中國作 家,在他們啟程的時候,在他們的路途上,都會強烈地感到柳青的存在。我想,我們大家都會想起路遙和陳忠實,這兩位成就卓著的當代作家都滿懷感恩地自認是柳 青的學生,他們的創作風貌與柳青各不相同,但在他們之間,我們能夠鮮明地感受到根本精神的一脈相承。路遙在《平凡的世界》扉頁上寫道:“謹以此書獻給我生 活過的土地和歲月!”陳忠實把他的第一本小說集取名為《鄉村》,并深情地表示要“把這樣輕薄的一份禮獻給鄉村,獻給自幼至今不曾拔腿的鄉村的土地,獻給祖 祖輩輩耕耘著鄉村土地的農民,獻給哺育了我的親愛的土地和人民”。我們都能從中聽到柳青的聲音的回響。這些綿延的聲音構成了中國當代文學最可寶貴的脈絡和 傳統,它必將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作家所傳承和弘揚。

      今天,中國各族人民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團結奮斗。光輝的歷史前景正在我們面前展開,中國社會正在經歷著深刻 艱巨的變革,壯闊復雜的現實生活正在對每一個中國作家提出嚴肅的考驗,考驗著我們的根有多深,我們的目光有多遠,考驗著我們對人民、對生活、對文學的信 念。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中國社會主義文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繁榮發展指明了方向,他號召廣大文藝工作者,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 使命和責任,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以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弘揚中國精神、凝 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紀念和緬懷柳青,將推動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人民一道前進,這就是柳青的精神和道路,也是新的時代對廣大中國作家發出的熱切召喚,讓我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中迎來中國文學的更大繁榮發展!

      (此文系作者6月29日在柳青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上的講話)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