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多民族作家共同努力

    http://www.tc13822.com 2016年05月25日07:35 來源:中國作家網 劉秀娟
    1會場1
    2會場2

      5月23日,“中國多民族作家賀州行”采風活動暨“2016《民族文學》中青年實力作家論壇”在廣西賀州啟動。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少數民族文學委員會主任丹增,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廣西桂學研究會會長潘琦,《民族文學》主編石一寧、副主編趙晏彪,賀州市委宣傳部部長朱東,廣西文聯副主席鐘桂發,廣西作協名譽主席馮藝,賀州市文聯主席湯松波等出席論壇。來自壯族、滿族、蒙古族、藏族、土家族、苗族、納西族、普米族、傈僳族、回族、傣族等民族的中青年實力作家參加活動。該活動由民族文學雜志社、廣西桂學研究會共同主辦。

      白庚勝在致辭中對少數民族作家給予了極大的期待,他說:中國故事和中國精神是我們的文學作品生長的土壤,也必定是我們的文學作品將要表達的最珍貴的內核。我們要緊緊把握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大好機遇,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與時俱進,緊扣時代脈搏,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人民的歷史創造中進行藝術的創造,在人民的進步中造就藝術的進步。少數民族作家既要做好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又要爭做新世紀文學的開創者。他表示,中國作協近年來努力為繁榮少數民族文學辦實事辦好事,加大對少數民族作家和作品的扶持力度,相信廣大少數民族作家一定能夠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為發展繁榮少數民族文學,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智慧和才華。

      今年是《民族文學》雜志創刊35周年,石一寧在致辭中說,作為唯一國家級少數民族文學期刊的,35年來,《民族文學》雜志秉持發展繁榮少數民族文學、團結少數民族作家、培養少數民族文學新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辦刊宗旨,推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培養了大量的創作人才。舉辦這次采風活動和論壇,是為了鼓勵各民族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并通過各民族作家之間的交流,探討少數民族文學如何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民族的精神命脈;在學習借鑒各國、各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融匯貫通,開拓創新,創作出更多具有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和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更多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作品。

      潘琦在發言中說,少數民族文學是中國文學版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各民族文學都植根于中國文化的土壤之中,少數民族文學每走一步都是在弘揚中國文化,都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貢獻,各民族作家都應該有講好中國故事的自信心和自覺性。

      丹增與中青年作家交流時說,《民族文學》是少數民族的精神家園、是民族文化的傳承基地、是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搖籃。近年來少數民族文學取得了飛躍性的發展,首先得益于中國作協以及《民族文學》持之以恒的努力。他從自己的創作經驗出發,與中青年作家分享文學與生命、與宗教、與自然的關系,希望各民族的作家們能對當今社會、當今世界有清醒認識,在時代和世界的大潮中思考自己的作品,思考自己創作的價值,提升創作境界,真正完成對這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記錄,留存于歷史。

      本次論壇圍繞“一帶一路”背景下多民族文學如何擔負起“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的時代使命,深入探討了“中國故事與中國經驗的多民族講述”、“少數民族文學與民族歷史文化資源”、“少數民族文學發展的瓶頸與出路”等相關議題。馮藝、魯若迪基、何炬學、曹有云、于曉威、巴音博羅、阿滿、徐國志、海勒根那、黃土路、黃偉林、邱有源等近20位作家在論壇上發言。

      “56個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文明,各民族文學都是中華民族文學的枝葉,各民族的歷史和現實共同構成了中國故事。”馮藝在發言中說,中國故事的豐富性遠遠超過我們的日常經驗,我們各自的民族在發展進程中所面臨的很多問題倒逼作家反省自己的想象力,民族文學的發展面臨巨大的變化,考驗我們作家對當下社會進行文學虛構和表達的能力。講好中國故事不是泛泛的頌詩,而是要走向靈魂,走向人性。作家必須提高自己的修為、深入了解民族歷史和文化,深耕自己生活的領域,向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學習,向兄弟民族學習,才能講好自己民族的故事,從而豐富中國故事的講述。

      何炬學認為,講好中國故事是一個重大命題,聽上去很簡單,但是具體到每個作家,要求我們思考講述什么的中國故事、怎么講好、什么是中國精神,我們所講述的故事要有地方性、時代性、民族性,中國故事是作家當下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下的故事,要寫你自己熟悉的生活,但是又要有世界性。

      隨著近年來各民族作家之間日益深入的交流,黃偉林認為,“多民族文學”的概念比起“少數民族文學”更加適用。講好中國故事必然是講述多個民族的多元共生、共存、共榮,要求作家不僅關注自己的民族,而且關注其他民族,既要看到不同民族之間的“異”,也要發現“同”,和而不同,這才是真正多元文化互補、融合的中國文學。

      對詩人同時又是畫家的巴音博羅而言,他思考更多的是當下少數民族文學如何與世界對話的問題。他認為,文學寫作應該借鑒現代藝術的創新精神,大膽突破,即便是少數民族作家,也應該樹立與世界對話的意識,只有充分了解世界文學藝術的發展,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寫作。同時,他特別提醒,不能將“民族文學”等同于“民俗文學”、“民間文學”,而是要探索民族文學與先鋒藝術之間的關系,因為很多民族文化里包含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與當今世界最前衛的藝術相通的內涵。

      會后,作家們走進賀州福溪、秀水狀元村等具有悠久歷史、見證民族融合歷程的古村落,走進黃姚古鎮的革命舊址,仔細觸摸賀州的歷史人文與現實生活。賀州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背靠大西南,處于湘、粵、桂三省區交界處,居住著漢、瑤、壯、苗、回、侗、彝等20多個民族,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歷史遺存和諧共存。行走賀州,作家們被這里的深厚文脈、寧靜祥和、淳樸天然深深觸動,尤其對瑤族歷史文化和人們的精神狀態有了鮮活的認識。很多作家感慨地說,只有這樣真正走進民族日常生活的內里,才能激發探求的熱情和創作的激情。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