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滕肖瀾:不負文學不負心

    http://www.tc13822.com 2016年03月30日08:17 來源:中國作家網 滕肖瀾

      鐵凝的講座有幾句話我印象特別深刻。她說:“我們每個寫作者,都要牢記文學的責任,文學不能失語,一個文化不強大的國家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比如丹麥,雖然疆域不廣,但因為有安徒生,一根火柴就可以點亮整個世界。”這幾句話對我觸動非常大。于是我回顧我的寫作道路,回想我們這一批作者,已 經不再年輕、但勉強還能被稱之為青年作者的我們,是怎么走上寫作這條路的?我們的初衷又是什么?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絕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出名。對 于我們來說,文學這兩個字本身,就是剛出爐的面包,足夠填飽我們的肚子和精神。我們的寫作就是這么單純而熱氣騰騰地出發了。但如果說,寫作具體是為了什 么,為了誰,是為了人民為了社會為了時代,說實話,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是不敢這么去想的。我們的出發點,是非常純粹的,那就是喜歡文學,所以就寫 了。寫作可以抒懷,可以表達我們心中所思所想。這份初衷會支撐我們走很久,三年五年甚至更長。但必須承認,當我們寫到一定的階段時,我們難免會遇到瓶頸, 特別在把控一些相對比較大的現實題材時,我們會覺得困難,會覺得好像少了些什么,想要補充一些營養,或者是打一劑強心針。那我想,這一劑強心針,也許就是 鐵凝所說的,是文學的責任,是作者的一種使命感。

      “使命感”,會讓我們對所從事的事業更加虔誠,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同時得到一種升華。許多文學大師,像普希金、巴爾扎克、雨果、托爾斯泰、馬 爾克斯,中國的屈原、杜甫、蘇東坡、辛棄疾,近代的魯郭茅巴老曹,等等,他們之所以稱得上是“大師”,除了作品本身技術上的精湛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 把寫作的觸角伸入社會的各個角落,觸碰到那個時代的脈膊,呼吸著人民的呼吸,快樂著人民的快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他們的作品是有血有肉,也有靈魂的,而 絕不是簡單的流水線上的文字加工者。所以,他們能被稱為“大師”。“使命感”會促使一個作者自動自覺地去思考,我能為這個時代做些什么。盡管我們的力量有 限,但我們有手中的筆,看似毫不起眼,但一番百轉千回曲徑通幽后,能直達人心。文字的魅力,是潤物無聲的,也是振聾發聵的。它是另一種力量,足以去打動 人,呼喚人,從而潛移默化地去引領人們。我們要傳遞那些美好的情感,人世間最真摯的東西、那些“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無”的微妙難言的情愫。每個人心里都 有善,都有美。不管我們寫的是悲劇還是喜劇,是現實還是穿越,是農村還是城市,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互通的,人同,理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躲在文字背后 的作者的臉,不管是哭著微笑,還是笑著流淚,最終,我們的目的是,哭過笑過后,能夠激發出人們心中的愛與美,讓人們始終對生活懷著慈悲,抱有希望。基于這 份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更應該把眼光放遠,把視角拓寬,不能僅僅停留在文字本身,也不能夠一味地只寫一些小情小感。年齡與歲月,或許能讓我們的寫作技巧日 趨成熟,但如果沒有這份使命感,沒有這份努力,我們只能是文本上的簡單重復,而很難有更高層次的突破。

      吉狄馬加提到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強調要深入生活,扎根群眾;何建明也介紹了他深入生活擷取素材的一些個人經驗。寫作不能憑空捏造、信手 拈來。那種沒有生活積淀的寫作,勢必是脆弱的,站不住腳的。目前,我正在創作一部關于陸家嘴金融題材的長篇小說。寫作之前,我去銀行蹲點了一段時間。說實 話,寫這個小說,我是有些戰戰兢兢的,因為它不同于我之前那些關于上海百姓日常生活的題材,而是涉及到一個特殊的專業性相對比較強的領域。先不說能否寫出 當下金融行業那種日新月異的變化,以及金融人的內心世界,光是小說里涉及的那些專業的操作程序和術語,已經很讓我傷腦筋了,一不小心就會露餡。我希望我這 篇小說能做到,即便讓專業人士看,也不會覺得是外行人在寫金融,不能有硬傷。我盡可能地在他們領導允許的范圍下,進入更多不同的崗位,比如前臺、信貸、風 控、審計、投行、資金管理、國際結算,等等,與那些工作人員同進同出,學習相關專業材料和文件,看他們實際操作,聽他們彼此間的交流,把自己融入他們的那 個語境、那個氛圍。甚至還挑了一個整天吊兒郎當貌似很不靠譜的員工,跟著他,看他挨罵,聽他發牢騷,以增加些素材。我把剛寫完的小說前幾章發給一位銀行員 工看,問他什么感覺。他看完后,告訴我:“蠻像那么回事的。”我頓時松了口氣。雖然知道后面的工程還很巨大,“蠻像那么回事”只是最基礎的肯定,但至少, 證明我之前的蹲點是有收獲的。

      去年的上海國際文學周上,新疆作家李娟說的一句話讓我至今記憂猶新。她說,“寫作其實沒什么,就是寫唄。”沒錯,對于一個作者來說,我們所能做 的,就是寫,一直寫、不斷地寫、努力地寫。當下有一句很時髦的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們就只能這么一直寫下去了,用一輩子的時間 來證明——終此一生,不負文學不負心。

      中國作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培訓研討班發言摘登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