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協(xié)新聞 >> 正文

    先鋒文學:在回顧中反思與審視

    http://www.tc13822.com 2015年12月07日08:01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行 超

      2015年,先鋒文學迎來了它的“而立之年”。30年前,中國當代文學出現(xiàn)轉(zhuǎn)折。自1985年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從“新潮小說”、“先鋒小 說”再到“新寫實小說”,先鋒文學在變化的時代語境下,同樣經(jīng)歷了一個變化與“轉(zhuǎn)向”的發(fā)展過程。在“新時期文學”的背景下,先鋒文學重新彰顯了文學本身 的價值以及個人本位的意義,同時為后世留下了精神遺產(chǎn)。

      11月28日,由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文學評論》雜志社共同主辦的“通向世界性與現(xiàn)代性之路——紀念先鋒文學30 年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李敬澤、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等出席論壇并致辭。作家蘇童、格非、歐陽江河、余華、林白、李洱、東西、艾偉,批評 家吳亮、陳曉明、陸建德、陳眾議、程光煒、王干、張清華、張檸、謝有順、張閎、何言宏、李云雷等與會,共同回憶30年前的文學發(fā)展,并就先鋒文學精神價值 及其對當下文學發(fā)展的意義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他們是歷史巖層中的化石”

      時隔30年,如今,先鋒文學出現(xiàn)與恣意生長的情況已經(jīng)不復存在。在當下,曾經(jīng)的先鋒文學作家也紛紛“轉(zhuǎn)型”,這也讓30年前那場文學變革成了文學史中的一個事件、一塊“化石”。

      李敬澤談到,先鋒文學的一個重要主題是時間和歷史。而今天我們恰恰看到先鋒文學自身也成為文學史的重要章節(jié)。而且,它正被放在時間秩序中進行評 估和研究。這當然是一件莊嚴和嚴肅的事情,但是,這件事同時充滿了反諷。今天這個場面同時可以寫成一篇具有先鋒精神的嘲諷和歡樂的小說,它可以讓嚴肅和刻 板的事物重新面對它的極限,讓喧囂的話語袒露出沉默。

      先鋒文學的探索和發(fā)展,除了作家們的沖鋒陷陣,批評家的闡釋也非常重要。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吳亮、陳曉明為代表的批評家,客觀上助推了先鋒文 學。論壇上,吳亮從個人經(jīng)歷出發(fā),談到上世紀50年代前后出生的一批人,在成長中沒有經(jīng)歷過“決裂”。在面對文學時,他們更愿意談結(jié)構(gòu)、談語感、談敘述, 而不想談政治、談時代。先鋒文學的意義在于它的探索精神,它雖然有瑕疵,但就這個意義而言,所有的瑕疵都是可以原諒的。他說,“先鋒文學的秘密就是,每個 參與其中的人,都有一個自己的秘密。”

      30年過去了,先鋒文學與先鋒文學作家都在時間面前經(jīng)歷了種種改變。張檸說,今天我們“緬懷”他們,他們成了歷史巖層中的化石。對于年輕一代而 言,先鋒文學就像一個古生物的化石,散發(fā)出一種靈光,在歷史的褶皺中閃閃發(fā)光,誘惑著許多年輕人返回去注視他們。他們的形態(tài)很奇怪,既像兄弟又像父親,所 以給年輕一代留下的是一群“惡童”的形象。他們充滿了善良的惡意,并將這種特征轉(zhuǎn)化為符號的編織,供人們敬仰。他們表面給人一種不穩(wěn)重、不成熟的印象,但 是他們的不妥協(xié)、不屈服,給了年輕一代精神成長強有力的支持。

      不僅僅是形式的探索

      重新認識與評估先鋒文學的意義,是當天論壇上專家們集中討論的話題之一。陳曉明認為,先鋒文學的出現(xiàn)并不只是對西方現(xiàn)代主義的套用,而是基于中 國文學本身變革的需求。先鋒文學的出現(xiàn),突破了20世紀單極化的、有限的現(xiàn)實主義。先鋒不僅是歷史事件,更是一種精神,這是中國當代文學始終要葆有的創(chuàng)新 意識,“對形式的探索依然是中國文學最缺乏的,依然是先鋒文學未盡的使命”。

      與大部分批評家對先鋒文學的肯定不同,郜元寶認為,先鋒文學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發(fā)展既非罪人,也難稱功臣。他認為,先鋒文學熱衷形式變革而不熱衷 于思想革命,它用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掩蓋了內(nèi)容上相對的沉默。他提醒應該警惕中國文學發(fā)展中間歇性的“死亡”。在中國文學的發(fā)展中,每隔一段時間,文學就迅速洗 牌、推倒重來,這樣的斷裂對文學的發(fā)展有所傷害,應該建構(gòu)起一個完整的、流傳有序的文學傳統(tǒng)。

      然而,張閎恰恰認為,先鋒文學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斷裂”。他說,先鋒文學的出現(xiàn)不是形式探索,而是表達的需要。先鋒在上世紀末是一場“運動”, 是整個那一代人創(chuàng)造出的全新的文化,不僅是在文學領域中,在音樂、美術、電影、戲劇、建筑等領域都全面更新,是上世紀末的“新文化運動”。先鋒文學是這一 代人的自我啟蒙,沒有精神領袖。他們拋棄上一代人的精神遺產(chǎn),拒絕繼承,為文學確立了新的標準和規(guī)則。

      “真正的先鋒一如既往”

      如今,先鋒文學的熱潮已過,而其留給后世的文學遺產(chǎn)卻是極其豐富的。正如李敬澤所說,現(xiàn)在中國文學處理豐富和復雜的中國經(jīng)驗時,30年前的先鋒 文學沒有終結(jié),它依然是一個重要的精神和藝術資源,有待于認真地梳理和反思。“在30年后,我們可能依然需要那樣的精神,依然需要勇敢地面對認識和表達的 巨大難度,依然需要面對艱險的挑戰(zhàn),對時間和自我做出新的言說”。

      蘇童回憶自己當年的寫作時說,一個作家在寫作中的所謂先鋒狀態(tài)其實是血氣方剛,或者是破壞欲、顛覆欲,甚至僅僅是對自己喜歡的一位作家的致敬態(tài) 度,這種寫作態(tài)度是年輕的,不自覺的。“我們那個姿態(tài)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裸奔’。大幕拉開,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劇本沒寫,這出戲怎么唱下去?雖然這么多年 過去,人越來越出名,作品越來越多,我們還是要考慮一個問題,穿不穿衣服?如果要穿,怎么穿、穿多少?這幾十年來的創(chuàng)作,我們一直在嘗試要不要穿衣服,穿 得涼爽還是厚實,穿棉的還是麻的。”

      張莉、楊慶祥等批評家更關注的是先鋒文學對當下文學發(fā)展和新一代作家的影響。張莉說,先鋒文學建構(gòu)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成長起來的青年讀者的文 學趣味,尤其是“70后”作家的文學趣味甚至語感。“純文學”與先鋒派緊密相關,它更看中語言、敘述方式,講究語法和句法,致力于語言的探索,致力于擺脫 政治話語而回到文學本身。

      在一天的討論中,作家、批評家在回顧與反思中重新評說了先鋒文學在今天的新價值。不可否認的是,先鋒作家具有解構(gòu)的、反叛的精神,他們的作品書 寫了現(xiàn)代人的孤獨、焦慮、彷徨和內(nèi)心的無意義。對人、對歷史、對意義的解構(gòu),是先鋒文學寫作中一筆重要財富。從這個角度來說,先鋒文學的探索在今天依然有 著重要意義,這種意義不僅是藝術手法和文學史意義上的,更重要的是一種永恒的質(zhì)疑與探索精神——正如吳亮多年前那篇文章中所寫,“真正的先鋒一如既往”。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