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所走過的文學道路,他所取得的創作成就,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再一次昭示我們,文藝最深厚的根基存在于人民群眾之中,只有真誠地愛人民、寫人民、為人民,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
對人民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文學的天空才會更加純潔、更加寧靜、更加開闊。真正偉大的作品,都是對人民飽含深情的作品。作家藝術家只有把一顆心交給群眾、交給廣大的勞動人民,沉潛到人民群眾的靈魂深處,真誠傾聽他們的呼聲,真切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真實了解他們的情感皈依,創作才更有意義。文學史上,我們的一大批前輩、老作家藝術家,以及現在的一批中青年作家藝術家,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創作理念,長期與人民群眾一同生活、一同勞動,肝膽相照、休戚與共。柳青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始終如一地把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藝術視野投注在人民群眾普遍關心、迫切期望解決的問題上,在時代的大變動中自如地為人民群眾塑像。他的作品為讀者所喜愛,作家本人也深受人民愛戴。今天,時代發生了很大變化,但無論怎么變化,作家與人民的情感關系不能變,對人民的大愛不能變。作家應當像朋友、像親人一樣,永遠和老百姓坐在一條板凳上。要像魚之于水一樣,與普通勞動人民融為一體、打成一片,消除感情隔閡,與人民心交心、心連心,真誠為他們抒寫抒情抒懷。只有這樣,文學與人民才能越貼越近,文學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有溫度的文學,一定是扎根在土地上,用理想主義的光芒燭照現實。柳青曾經說過,“生活是作家的大學校”、“要想寫作,就先生活”,提出要“沉下去,入淹其間,數年如一”,這些創作思想都非常深刻,他也用自己一生的創作實踐給予了生動的詮釋。社會生活既是創作的源泉,也是孕育筋骨、道德和溫度的土壤。平凡的人們身上有著可貴的品格,他們的故事里有艱難中的奮起、面對挫折時的樂觀、在壓力面前的錚錚鐵骨。一個好的作家,既要堅持用現實主義精神觀照生活,在老百姓中發現真善美,將生活中最質樸、最生動的故事挖掘出來,寫得飽滿、寫得感人、寫得契合人心。同時,還要用一個作家的崇高理想和浪漫情懷點燃生活,用澎湃的激情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感召和引導人們,讓自己的作品成為人生信仰的燈塔、心靈上升的通道。
反映現實的作品,離人民最近,最受人民歡迎。人們對發生在自己身上和周邊的事情,往往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刻,對與自己經歷相似的故事、苦痛和喜悅,最容易感同身受。所以,那些真實生動地反映當下人民生活的作品、反映他們奮斗精神的作品,最容易打動人心、最容易產生共鳴。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柳青的作品之所以今天還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是因為這些作品反映了人們最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人們擺脫貧困、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訴求和內心期盼。今天的生活形態與柳青所反映的那個時代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飛躍性的提高,人民的精神需求更加豐富多樣,時代不斷孕育出新的主題,但是人們對反映現實生活的文藝作品依然抱有最大的渴望、最大的期待。這也啟示我們,作家藝術家一定要到生活中去、到群眾中去、到基層中去,用更多現實題材的作品,用更多充滿濃郁生活氣息、深刻撥動情感、啟迪人心的大作力作,貼近人民的情感世界,讓奮進中的人民在文學作品中看到自己的身影、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懷。這樣的作品才能為人民群眾所長久接受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