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徐遲的報告文學作品《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學》首發,引起巨大反響。一時間,科學家成為一代少年心中崇高的理想。幾十年過去, 那些年輕的讀者今天已是社會中堅,他們中的許多人也的確成為了中國科技事業的中流砥柱。故事依然鮮活,人物始終可敬,奮斗在科技前沿的科學家和科研人員有 數不清的事跡等待文學探索與抒寫,時代需要新的《哥德巴赫猜想》。
3月30日至4月2日,中國作家協會組織作家開展以“走近高科技”為主題的采訪采風活動,這也是中國作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的重要 組成部分。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中國作協創作聯絡部主任彭學明、副主任馮德華,帶領京津冀三地作家赴中科集團、科諾偉業、中科曙光、聯想集團等企業采訪 采風,了解生物制藥、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等產業情況。對作家們來說,此次采訪接觸到的幾乎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他們走進生產車間、研發一線,與科學家和科研 人員對話,希望填補生活的“空白”,講述新的時代條件下科技工作者的故事。
時代需要新的《哥德巴赫猜想》
時代給作家提出了新的課題,今天文學是不是依然還有激情和力量,講述中國科技人的故事。李敬澤談到,中國作協組織作家“走近高科技”,這一活動 在科學家那兒也引起了很好的反響。許多科技工作者當年都讀過徐遲、黃宗英等寫的科學題材的文學作品,采訪中遇到的科學家有的就在高考時受到《哥德巴赫猜 想》的激勵。他說,無論30多年前還是現在,科學都處于時代發展的前沿,科學家的精神面貌、獻身于科學事業的精神面貌和人格力量,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特別需 要公眾去認識、需要文學去表現。他們的精神今天仍然還在,而且沒有過時,他們依然是中國的脊梁,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性力量。時代給作家提出了一個課 題,文學是不是還有30年前的激情和力量,能把新一代科學家的命運、精神、人格有力地表現出來,正如《哥德巴赫猜想》成為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經典性文本 一樣,這個時代也需要這個時代的《哥德巴赫猜想》。
彭學明談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是國家民族發展進步、繁榮強盛的基石和棟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創造者和推動者。作家們走進高 新技術企業和科研院所,不僅僅是為了體驗生活,更是向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們學習、致敬,為科技事業喝彩、助力。通過幾天的學習采訪,大家切身感受到祖國科 技事業火熱的面貌,感受到科技工作者勵精圖治、無私奉獻的民族情懷和情感,體驗到中國科技事業的艱難歷程和輝煌成就。他說,“我為我們的科學家和科技工作 者而感動,為國家和民族的科技事業而自豪。相信作家們在以后繼續深入的采訪和生活體驗中,會感受更多,獲得更多,從而寫出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們的精彩與傳 奇,寫出我國科技事業的輝煌與榮光。”
科技在任何時候對人類都至關重要,正是科技的發展把人類從茹毛飲血、刀耕火種帶進了日新月異的信息社會。李鳴生談到,進入20世紀后,人類所創 造的科技發明和物質財富超過了以往的總和。尤其今天,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我們都無法離開科技。他贊同英國物理學家保羅·戴維斯的一句話,“與宗教相 比,科學能為人指出一條更為明確的通向上帝的道路。”科學不斷創造和改變著我們生存的環境,并總是為我們的日子帶來種種實惠。現代化的核心就是科學社會化 和社會科學化。過去靠科技救國,今天則要靠科技治國、強國、富國、衛國。因此文學書寫科學和科學家理所當然、責無旁貸。
面對的是科技,落腳點是人
這次采訪涉及的都是科技前沿領域,對每個作家都存在挑戰。作家徐劍談到,如果準備不夠,就沒法和科學家們交流,就采訪不到想要的東西。報告文學 作家不單是文學家,還應該是思想家、哲學家,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識。他說,我們面對的是科學技術、科學家,而文學的落腳點是人,瞄準的是人的命運、情感、思 想、經歷。這些科研精英代表中國的未來、人類的未來,中國可以由此和世界接軌,文學也可以通過科技和世界接軌。作家來這里采訪僅僅是個開始,要做好充分準 備,才能深入到科學家的情感世界和人性世界。作家需要走近他們,從他們身上攫取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地帶的巨大成就,從他們身上看到中國的未來。
作家胡學文是第一次參加科技領域的采訪活動,他覺得,這次新鮮的經歷打開了一個生活的空間。當科技改變生活的同時,也改變了人的思維方式、思想 情感。寫作需要研究這方面的東西,文學的關注點也許就是這些。他說,我是一個生活型的作家,寫作靠的是多年的生活積累,寫作的優勢不是跟生活比豐富,而是 跟生活比發現。我們應該多想想,生活中有什么是寫作沒有發現的。深入生活使得作品更有生命力,旁觀者和參與者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科學是民族的筋骨,文學是民族的風骨。作家季曉涓說道,科學離我們生活很近,但科學家似乎離我們很遠。科學家是令人崇敬的一個群體,一個民族以 他們為驕傲,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文學與科學介入現實的方式不同,但本質上是一致的,就是要有堅守有擔當。文學人與科學人的目標和追求是一致的,科學要有擔 當,支撐起民族發展的脊梁;文學更要有擔當,引領教化,文以載道,支撐起民族精神的脊梁。二者都心懷家國天下,都有赤子之情,有淡泊名利、無怨無悔的精神 高度。“科技工作者勇于擔當拼搏奉獻的精神,鼓舞著參加采訪的每一個人,作家們會用心表現表達出中國科技的經歷,講好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