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光明與黑暗的搏斗在人類歷史上定格,為了這一偉大時刻,數千萬人獻出寶貴生命。時值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人民文學》《收獲》《當代》《十月》等國內知名文學期刊,紛紛發表或準備發表一批抗戰題材的文學作品,引起了文壇關注。
91歲老作家王火回憶審判岡村寧次
今年5月《當代》第三期即將推出91歲作家王火的短篇紀實作品《審判岡村寧次》。王火昨天接受了記者采訪,雖然從電話另一端傳來的聲音不算洪亮,但思路清晰。老作家告訴記者,1946年至1948年他在復旦大學讀書期間,以特派記者身份同時為多家報刊寫稿,《審判岡村寧次》正是基于1948年王火在《時事新報》采訪日本戰犯岡村寧次受審判的親身經歷。
王火回憶說:“當時,整個審判現場布置得很樸素,但是對記者的審查和限制非常多。沒想到原定上午的審判會,拖到中午。等到下午審判時,又不讓記者進。我在門外轉了半天,沒能親眼目睹岡村寧次被正式宣判的情景,但那天的收獲還是很大。回報社我立馬寫了篇報道,把上午親歷的現場人物和氣氛都悉數記錄下來。”王火當時還拍了不少新聞照片。可惜的是,文革時全都被付之一炬,片紙不留。
1946年,王火還曾率先報道被日軍刺了37刀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李秀英等人。此后他以小說《戰爭與人》三部曲榮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這部作品聚焦西安事變至1946年3月間的中國社會,史詩風格鮮明。“最近兩年我寫得很少,視力不行了。文章寫完,請別人幫忙輸入到電腦文檔里,再拿去投稿或出書。”王火自認“不是暢銷書作家”。“看我作品的人肯定不多。不過,這輩子活到今天,還有讀者愿意買,我挺知足的。有時候,一個人或一家人的故事,可以清楚而有力地反映一個時代。”
據《當代》社長孔令燕透露,該雜志今年下半年還將推出一部全景式描摹抗日戰爭的長篇紀實作品。
講述幾位普通抗戰老兵的動人往事
《十月》近期發表了作家范穩的抗戰題材文學作品《吾血吾土》,講述了幾位普通抗戰老兵的動人故事,發表后受到廣泛好評。范穩常年在昆明生活,他曾多次去西南聯大實地舊址探察,采訪了一批仍然健在的抗戰老兵。這些老兵平均85歲左右,年紀最長的近百歲。他們當年都是西南聯大的優秀學子,在民族危難之際,毅然投筆從戎。范穩稱,書中主人公集合了多位老兵的影子,而他要通過作品凸顯的正是那種“老兵不死”的獨特情懷。
《收獲》今年雜志新設“說吧,記憶”專欄,邀請社會各界人士提筆撰寫反映抗戰的文學作品。首期刊登了原黃埔軍校老兵朱和風的《抗戰老兵》。作者以親歷者身份描寫抗戰故事,生動可信。剛出版的《收獲》第二期發表了上海作家王小鷹的散文《蘇北行》。作品的后半部分,王小鷹自述她與移居海外的妹妹沿著江蘇省阜寧縣蘆羊公路,尋找父親當年參與設計的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作者寫道,“車子沿著鋪滿稻谷的公路往前開……原來這條漫長公路的盡頭就是父親參與設計建造的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王小鷹不止一次感嘆:很難想象在這片錦繡斑斕的土地上曾經狼煙四起,烽火連天。“重走這段路,出發點就是尋找當年蘇北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歷史見證。”
聚焦于多個國家各個層面的抗日故事
《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雜志計劃從第6期開始新設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專欄,每期推出若干篇相關題材的文學作品。今年8月建軍節期間,《人民文學》將用近乎整本雜志的篇幅發表此類題材文學作品,其中,將重點出軍旅作家黃國榮的新作。黃國榮這部尚未透露題目的新作,以寬廣的國際視野,聚焦于多個國家的各個層面的人士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扣人心弦故事。施戰軍表示,這是一部表現人類共同反抗侵略者、祈禱和平的具有史詩意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