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寧夏“西海固作家群”逐漸在文壇上嶄露頭角。據不完全統計,西海固作家中,已有數百人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報刊上發表過文學作品。火仲 舫、郭文斌、石舒清、薛正昌、南臺、徐興亞等十多人都出版了三部以上的作品,出版個人單集的有王懷凌、馬金蓮、單永珍、牛紅旗、楊建虎、王武軍、郭生有、 朱進國、楊風軍等,共計100多部。其中,石舒清的短篇小說《清水里的刀子》和郭文斌的短篇小說《吉祥如意》分別獲得第二屆和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王文清的 戲劇小品《人活一口氣》《甜甜的日子濃濃的情》獲曹禺戲劇獎,馬金蓮的中篇小說《長河》獲《民族文學》2013年度獎。另外,單永珍的詩歌《大風歌》、李 義的短篇小說《一生的杏》、火仲舫的劇作《三姊妹》和報告文學《在生與死的瞬間》、鐘正平的文學評論以及了一容、高麗君、劉漢斌等人的作品都曾獲得過相關 獎項。在一個并不富裕和發達的地區,文學之花居然開得如此爛漫,這不能不引發人們的重視和思考。近日,在寧夏固原召開的“西海固青年作家作品研討暨骨干作 家培訓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對高麗君、殷高、王武軍、李敏的文學創作進行了研討,同時對“西海固文學”的發展狀況進行了評述。
深入開掘西海固文學的內涵
西海固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的西吉、海原、固原等7個縣的統稱。此地位于六盤山下的邊關要塞,不僅是人類最早的生息繁衍地區之一,還曾是古絲綢 之路的東端。中國古老的長城在這里修筑,漢唐文化、西域文化、“五胡”邊陲文化在這里融合,這些都為這塊土地增添了神奇色彩,也為西海固文學創作提供了豐 富的素材。這一地區原來十年九旱,自然條件比較艱苦,經濟發展也相對落后,但正是在與苦難和貧窮的抗爭中,西海固形成了有別于其他地區的文化環境,進而賦 予了此地作家特有的精神風貌。西海固那些愛玩“筆桿子”的青年,普遍嘗過“生存的苦難”。他們大都是農家子弟,小時候吃過糠,放過牛羊,挖過野菜,長大后 種地、打工,過著并不寬裕的生活……在西海固作家們的成長和生活經歷中,這些艱辛都不罕見。
艱苦的生活磨練了西海固青年們的意志,也激發了他們文學創作的夢想。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一個由個體到集體、由“游擊作戰”到“整合成軍”的文 學隊伍已漸成型,這支隊伍相對穩定且具一定規模。他們的文學創作由自然原生的狀態上升到自覺自省的高度。更為可貴的是,他們用大量作品詮釋了“西海固文 學”的內涵:即是本土作家創作的描寫西海固地區歷史文化和西海固人民生活與命運的文學,是表現西海固人的感情、性格、心理、文化氣質和審美精神的文學。而 非本土作家創作的反映西海固生活的作品和本土作家創作的非本土題材的作品,則是“泛西海固文學”,是對“西海固文學”的補充和豐富。
從目前西海固作家的文學創作以及這次研討會討論的四位青年作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們對西海固傳統文學精神的堅守。與會者認為,西海固作家普遍 有著對過去生活的反思,他們在自覺與不自覺間追求著一種心境,表達一種與自己相關的心靈共鳴。這些生活和工作在基層的寫作者甘于清貧卻不甘寂寞,不斷通過 文學創作來實現自身價值。在牛學志點評高麗君、張學東點評殷高、楊建虎和張鐸點評王武軍、閆宏偉點評李敏的時候,對這四位作家的作品都表達出一種共同感 受,即他們時刻在體驗著生活的艱辛,關注著生命的苦難,記錄著社會的發展,思索著民族的希望。在他們的筆下,不僅寄托著自己的夢想,更多的是描述西海固人 在與環境抗爭、與災難抗爭中表現出來的堅韌、樂觀、豁達、向上的精神,并形成了獨特的人文關懷。
“用世界性的眼光來創作”
西海固文學的發展和繁榮是有原因的。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各民族人民的文化交融等因素,各級組織的關心支持也不可忽略。從中國作協到寧夏區、市 黨政部門及文聯,都十分關注西海固作家和“西海固文學”現象,并通過策劃系列筆會、研討會和文化活動,建立了文學研究機構和獎勵創作機制,積極引導作家們 的創作。應該說,現在的西海固文學發展勢頭良好,文學活動頻繁,作家創作專注而努力,各基層文聯及各大中專院校、中學,都有文學社團和文學報刊,文學的后 備軍在悄悄壯大,這些都為西海固文學的明天預設了一份值得期待的藍圖。
在會上,專家們也談到了“西海固文學”存在的一些問題。一些與會者認為,“西海固作家群”的創作局限開始變得明顯。從客觀上說,由于地域和環境 的限制,這里的生存環境相對逼仄,創作信息也相對閉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地作家的眼界。從主觀上看,西海固作家對文學發展的新因素關注不多,對新技術 和手段缺乏吸收與接納,因而導致西海固文學題材不夠廣、手法不夠新,藝術水準也不能很快提高。因此,西海固作家的當務之急是主動拓展自己的眼界和藝術視 角,不斷提高整體創作水平。同樣是寫本地的人與事,換用一種世界性的眼光來寫,境界就會完全不一樣。
“西海固文學”已是開在黃土丘陵上的繁花,如何讓這花兒常開不敗,產生更多有全國影響的文學精品?固原市相關部門的計劃是:啟動“西海固人才培 養”工程,建立“固原市文學藝術發展基金”,同時實施以“須彌文字”、“六盤流風”、“涇河清明”、“古道揚鑣”等系列專題為內容的文學創作繁榮工程。 (余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