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中緬邊境,入原始叢林,冒濕熱瘴毒,避紛飛戰火,著名作家趙瑜再續過人膽識,深入緬北野人山淘金場,實地采訪40天,以全景式紀實文本,呈現中國當代“國際個體戶”的冒險生涯。2014年6月29日,由作家出版社主辦的中國首部長篇攝影報告文學《野人山淘金記》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閻晶明和葛笑政、張陵、李炳銀、黃賓堂、楊曉升、陳曉明、李建軍、趙勇、何志云、蕭立軍、吳硯華、陳小波、朱競、李向晨等文學界、攝影界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與會專家學者們暢所欲言,對這部頗具新意的作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中國與緬甸壤地相接,山水相連。兩國人民貿易往來可以追溯至東漢時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變化翻天覆地,緬甸一方卻依然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近60年來,緬甸政府軍與緬北族邦獨立軍對峙,使得那里的政治、經濟、文化處于四分五裂狀態。用書中一位冒險家的話說:那里好像咱們民國年代,軍閥割據,槍桿子說話。歷史的演進,優厚的黃金資源,激發了來自世界各地逐利者的狂熱,其中不乏一些中國當代冒險家。他們像是被注入心魔般地跨過國境,踏入莽莽蒼蒼的野人山。頻發的戰亂、惡劣的氣候、險惡的瘴毒,近乎遠古時代的生活境況,均不能使之退縮。這條淘金之路遠非是金燦燦的,其間充滿了未知的兇險。
2012年3月,作家趙瑜穿越山西、河南、湖北、重慶、貴州、經云南昆明抵達騰沖,追隨淘金者腳步,深入緬北野人山區,與淘金漢子同吃同住,進行了為期40天的實地采訪。作者用文字和鏡頭,記錄了他們獨特的生活境況。本書不僅狀寫了淘金冒險家從事原始積累的經歷,更洞察了他們心靈深處的求索與苦痛。風險、利益和種種困惑,左右著他們人性的天平,善惡美丑錯雜交替,時而俠義相敬,轉眼劍拔弩張。令人欣慰的是,在每位淘金漢子心中,中國傳統文化乃至家園意識,筑成了這群冒險家的共同底線,將善與惡的生存守則鐫刻到了那片荒蠻之地。
緬北淘金場位于野人山原始森林深處的激流江畔。野人山并不是一條山脈,而是指密支那以北大部分山地。這里林廣人稀,過去只有幾個尚未開化的部落居住,卻盛產金沙。二戰時期,中國遠征軍在此與日軍生死搏戰,血染叢林。近年來,淘金者們與當地軍事力量進行交易,在槍口下繳納稅金。交易背后,隱藏著巨大的死亡憂患。
研討中,專家們認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報告文學創作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趙瑜成為問題報告文學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其創作思想獨立、勇于批判,敏銳發現問題,大膽干預現實,注重文學藝術含量,始終以人為軸心。跨入新世紀以來,他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文體創新,題材開拓更加寬廣深入,風格異常冷峻、深沉,尤其注重親身體驗。用作者自己的話說,報告文學寫作要有一種“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報告文學理論界曾經這樣評價:趙瑜的文學創作經歷豐富、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在當代文學史特別是報告文學史上有著獨特而重要的意義,已形成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趙瑜現象”。
《野人山淘金記》,是一部長篇報告文學,又是一部長篇紀實攝影作品。二者的結合標志著一種文體再創新。報告文學與紀實攝影的先天親近性,促使兩者共同參與了新文體的創造。紀實文學努力還原或重建曾經發生過的事實和場景,而再嚴謹翔實的文本,都不能完全客觀的還原現場。作家對歷史對生活進行完全客觀的書寫只能是一種美好的愿望,這就構成了紀實文學創作的美中不足。如果,在文本中插入來自事件現場拍攝的圖片,毫無疑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野人山淘金記》就是一次大膽的圖文試驗。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作者不畏旅途勞頓及關卡林立的緬北守軍,共拍攝圖片3000余幅,本書選用800余幅,有效地配合文本呈現出一個全景式故事結構。構成了中國第一部長篇攝影報告文學。自此,圖與文之間不再是外在的剝離單列,不是以往著作的插圖版本。而是一部完整的立體的圖文交融力作。
《野人山淘金記》是一曲黃金、戰火、疾病、毒品的多重演奏。惡劣的生態環境、落后的經濟狀況甚至于當地不同時代交通工具交相并用的景象,一一展現于讀者面前。在人物刻畫上,作者將奮戰在淘金產業鏈上眾多人物做了全面而又深刻的表現。使讀者仿若身臨其境,體會他們危機四伏的艱難與苦厄。
值得注意的是,本書用大量攝影作品和文字對生態環境問題給予了警示。淘金大型機械破壞生態植被,化學吸金后所排出的淘金廢水,使這里水土流失、土壤水源污染等環境問題不斷加劇。在無序的狀態下,原著居民失去了傳統的謀生方式和生活居所,生存危機日益加重,各種矛盾沖突日益尖銳化。作者本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寶貴的獻身精神,深入廣袤的原始熱帶雨林。用圖文并茂的作品再現真實場景,以人道的力量發出了正義的吶喊。有力地揭示人類對自然生態造成的嚴重危機,充分傳達了緊張與熱烈的生態情緒,以嶄新的文加圖的真實力量,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環境壓迫的嚴峻性。
《野人山淘金記》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