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東西部地區作協“結對子” 在相互交流中共同進步

    http://www.tc13822.com 2014年06月20日07:42 來源:中國作家網 黃尚恩
    中國作協召開東西部地區作協“結對子”工作座談會中國作協召開東西部地區作協“結對子”工作座談會
     會場 會場1
    會場會場2
    會場會場3
    會場會場4
    中國作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錢小芊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作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錢小芊講話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白庚勝主持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白庚勝主持

      在遼闊的中國大地上,處于東西部不同地區、具有不同民族身份的作家們,每天面對著自己熟悉且各不相同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具有各自獨特的文學觀念。因此,通過采風活動、集中培訓、作品研討、刊物互贈等形式來相互了解彼此,顯得非常必要。不同作家作品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會帶來新的創作靈感。中國作協倡議的東西部地區作協“結對子”活動使作家們的這一需求成為現實。這項活動由中國作協于2009年倡議發起,到目前已有上海和新疆、江蘇和寧夏、山東和西藏、浙江和青海、廣東和內蒙古、湖南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湖北和延邊共14家7對東西部地區作協建立了“結對子”關系。他們本著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文學交流合作的新途徑、新方式,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學活動。

      合作培訓青年作家,是開展“結對子”活動的重要內容。浙江省作協與青海省作協連續幾年聯合培訓青年作家,浙江文學院持續多年招收青海學員;上海市作協與新疆作協共同舉辦兩屆新疆少數民族作家創意寫作培訓班,每屆都有12位新疆作家參加;江蘇省作協每年邀請8名寧夏作家參加江蘇作家讀書研討班;廣東省作協多次邀請內蒙古作家赴粵參加培訓。在這些培訓活動中,東部地區的作協承擔了大部分經費,為西部來的學員提供了細致的安排。新疆文聯主席阿扎提·蘇里坦說,目前已經有24名新疆作家到上海參加了培訓。他們在那里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懷,特別是精心安排的課堂教學和參觀采風,提升了他們的文學素養,讓他們親身感受到了祖國的繁榮昌盛,體會到了各民族是一家的溫暖之情。

      各組“對子”作協之間,都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作家團“互訪”活動。如江蘇、寧夏作協共派出4批次計40余人次的作家進行“互訪”;西藏作家代表團先后到山東省煙臺、青島、曲阜等地采風。東西部地區之間的差異,為作家們帶來了新的創作靈感。江蘇省作協黨組副書記張王飛說,江蘇和寧夏的文學創作各有所長,風格上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寧夏作家的作品給江蘇作者帶來了深深的震撼,江蘇的中短篇小說也為寧夏作者吹去了一縷江南水鄉的細雨清風。在雙方交流中,無論是作家代表團座談,還是讀書班學員交流,雙方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為彼此的創作開辟出了新的空間和思路。

      在采風活動中,作家們用自己手中的筆生動描繪了祖國大地的神奇風采和各地人民的精神風貌。據山東省作協黨組書記楊學鋒介紹,2012年8月,山東作家西藏交流采風團深入援藏工作和援藏干部一線,獲取了生動、鮮活的第一手素材,創作推出了一批反映山東援藏干部事跡風采和魯藏情深的文學作品,如許晨采寫的《藏家的國旗》、楊文學采寫的《生命之被》、周蓬樺創作的《多吉的酥油茶》等散文。另外,山東報告文學作家朱建信、許晨為創作反映山東省援藏工作的報告文學《情寄日喀則》,在省內廣泛采訪山東援藏干部之后,專門到西藏日喀則地區深入采訪,得到當地人們的幫助,收獲了豐富的素材。山東作家簡默赴藏參加以“相約藏歷新年”為主題的采風采訪活動,創作了5萬多字的長篇散文《西藏不完全手記》,發表后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對于要寫作長篇作品的作家來說,短暫的采風活動顯然是不夠的,他們更希望有機會到某地進行長時間的“定點深入生活”。在“結對子”活動中,有些作協就為作家提供了這樣的便利。內蒙古作協主席特·官布扎布說,2011年,廣東省作協為內蒙古作家薩娜在粵采風創作提供了半年的免費住宿,使其能夠安心寫作。其間,他們還犧牲自己的假期,陪同薩娜到處采風,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為其創作積累了珍貴的素材。據楊學鋒介紹,山東作協與西藏作協除短期采風互訪制度外,也正擬合作建立定點深入生活機制,為兩地作家深入生活、采風采訪、開闊視野創造條件,使他們能夠共享彼此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文學作品。

      在作品的交流上,各地作協之間密切關注彼此的動向。文學刊物互相刊發對方的作品,成為一種常態,有時甚至推出“專號”。比如,2011年7月,《上海文學》雜志推出“新疆作家專號”,集結了新疆9個民族40余位作家的優秀作品,涵蓋小說、詩歌、散文、理論批評等文學形式,共計20余萬字。2013年7月,為配合第四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的舉辦,浙江省作協主辦的《詩江南》出版“青海詩歌專號”,發表61位青海詩人的作品。同時,“結對子”的雙方大部分都定期互贈刊物。據寧夏文聯副主席哈若蕙介紹,從2012年起,寧夏和江蘇兩省作協開始互贈刊物。寧夏的《朔方》《黃河文學》《六盤山》等公開發行的刊物,以及各市縣創辦的20多份內部刊物,都定期寄贈給江蘇;江蘇的《鐘山》《雨花》《揚子江》《江蘇作家》等刊物,也定期寄給寧夏。

      除了這些“常規動作”,一些“結對子”的作協還進行很多創新和嘗試。從2011年開始,青海作協每年推薦2名中青年作家與浙江文學院簽約。截至2013年底,和浙江文學院簽約的青海作家達到6人次。所簽約的青海作家享受與浙江作家一樣的扶持政策,其所發表的作品一樣列入浙江省“五個一工程”獎評選范圍。2013年,上海舉辦了“天山上的紅花——新疆各民族作家作品朗誦會”,新疆少數民族作家感情奔放、風格雄渾的美妙詩文讓上海讀者深受感染,增進了他們對新疆文化的了解,增強了民族兄弟情誼。此外,有些作協試圖突破“一對一”的模式,試圖實現多方交叉的文學交流,促進東西部文學更好發展。

      在中國作協的牽頭協調下,在各地作協的通力合作下,“結對子”工作進展順利,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圍。這種交流超越了文學層面,進入了心靈深處。正如上海市作協黨組副書記馬文運所說:“上海與新疆雖然相隔數千公里,但有了兩地作協以及作家們的‘文學鏈接’,天山不再遙遠,兩地作家心心相連。通過‘結對子’活動,新疆和上海兩地的作家交流更加密切、感情更加深厚,真正讓文學的美成為超越民族的一道彩虹,在兩地作家之間架起了促進了解、增進友誼、傳播真善美的精神橋梁。”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