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得十年天假我 揮毫潑墨寫興隆
馬識途百歲書法展在京舉行
5月24日,馬識途百歲書法展在中國現代文學館開幕。展覽展出了馬識途近年來創作的148幅書法作品。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王漢斌出席活動。中國作協黨組書記李冰主持開幕式。王蒙、鄧友梅、金炳華、仲呈祥在開幕式上發言。翟泰豐、錢小芊、何建明、李敬澤、白庚勝、吉狄馬加、李屹、胡振民、潘際鑾等百余位嘉賓共聚一堂,見證這位百歲老人“揮毫潑墨寫興隆”的豪情壯志。開幕式上,馬識途還向中國現代文學館捐贈了10幅書法作品及新作《百歲拾憶》和《雷神傳奇》的手稿。
“過隙白駒,逝者如斯,轉眼百年。憶少年出峽,燕京磨劍,國仇誓報,豪氣萬千。學淺才疏,難酬壯志,美夢一朝幻云煙。只贏得了,一腔義憤,兩鬢蕭然。幸逢革命圣卷,愿聽令馳驅奔馬前,看紅旗怒卷,鐵騎狂嘯,風雷滾滾,揭地翻天。周折幾番,復歸正道,整頓乾坤展新顏。終親見,我中華崛起,美夢成圓。”展覽現場,由馬識途創作并書寫的《百歲抒懷》寫出了他不平凡的一生,無論從事革命工作還是投身文學事業,他都始終秉持堅定的信仰,為后輩樹立了榜樣。
鐵凝代表中國作協對展覽的舉辦表示祝賀。她說,馬識途既是久經考驗的革命者,又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著名作家。解放前,他肩負重任,長期在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從事地下工作;新中國成立后,他滿懷激情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無論是在地下工作的危險環境里,還是在忙碌的領導崗位上,他都沒有停止用筆去記錄時代的巨變和人民的心聲,他把對黨和人民的無限深情,把對祖國命運、歷史發展的承擔與思考,融入到創作中去,幾十年來,出版了小說、散文、紀實文學、詩詞等大量作品,取得了卓越成就。《夜譚十記》的深刻詼諧、《清江壯歌》的波瀾壯闊、《滄桑十年》的疼痛追憶、《京華夜譚》的驚險傳奇,如同一面面鏡子,折射著歷史的滄桑,映現著時代的風云。
人們常說,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老作家習隸多年,其書法作品中亦可見他的為人。鐵凝說,我們從他的書法作品中更深入、生動地認識了馬老。這位歷經滄桑而一直懷有赤子之心的長者,熱情、幽默、親切、睿智,他的筆墨落在紙上,又是這樣的大氣磅礴、端嚴崢嶸。關于書法藝術,他曾說過自己贊成“無法即法,是為至法”,但更主張“于有法中求無法耳”。然則有法由遠而近,又無法由近而遠,殊非易事,“孜孜數十年,仍在門外,不敢以書法家自命,中國書法之難也”。這段話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他對書法藝術的不懈追求,也從有法和無法的辯證關系中領悟到文學創作的真諦。
“若得十年天假我,揮毫潑墨寫興隆”,自壽詩里寫下的這兩句詩彰顯了馬識途樂觀豁達的人生和文學觀念。活動現場,他操一口四川方言堅持“要站著說幾句”,并告訴大家自己制定了一個“五年計劃”,要再多寫幾本好作品。他說,我這一輩子最大的成就是不知道怎么活到了100歲,人們常問我長壽之道,我都以“達觀”兩字和“提得起放得下”六字應對。再往深處想,恐怕又和我差不多經歷了整個20世紀有關。我這一輩子的所思所想所感,積累了大量的文學素材,還沒能寫出一部傳世之作,自己覺得遺憾,所以還要繼續努力。說到自己的書法作品,他笑著說,我只是作家里會寫字的,從不敢以書法家自命,但也有一些感受。中國書法博大精深,這件文化瑰寶應當珍視。書以載道,要有思想內涵。書法需要靜心凝神,去浮躁功利之心,鍥而不舍,習歷代傳統書法,才有可能學有所成。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6月8日。參加開幕式的還有李銳、嚴家炎、邵燕祥、周明、吳義勤、施戰軍、陳黔魯、呂汝倫、郭平英、聞立雕、李詩云、李詩華、李曦沐、楊立平、梁海春、曹紀祖等。
參觀書法展:
參展部分作品:
(文:李曉晨 攝影:楊云)